(原标题:数字化让出海工厂更“松弛”|一封家书)
编者按:每至岁末,《经济观察报》都会出版一期特刊,回顾过去一年中国商业社会最值得铭记的变化,以期为您梳理未来生长可能的脉络。
2024年,世界变局演进,大国博弈加剧,秩序重塑之下,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在极致考验中不断增强。出海,作为一种尝试创造增量价值的经济动作,是这一年中国经济极为醒目的趋势。
与前几轮不同的是,今日之出海,不再是中国企业简单地将生意从本国溢出到别国,它是一种全新经营思维的结果——在全球视野中配置资源,于中国之外的市场谋篇布局。这让我们隐约感受到中国企业由内而外的气质性变迁,也折射出中国经济的深层次蜕变。
这些中国企业如何踏上陌生的土地,开始一段商业冒险旅程?他们怎样从无到有,在复杂的地缘政治,各异的法律和文化背景中立足?他们如何打造品牌认知、建立稳定的供应链,赢得合作伙伴、当地员工和消费者的信赖?特别是,这一轮中国企业出海正赶上全球化寒潮袭来,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在这样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和企业家如何认知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又如何重新为自己定位?
我们决定去探寻、记录和展示这样一段正在发生的历史。我们将本年度的特刊定名为《一封家书——中国企业出海的个体记忆和家国思绪》,这些文章发自东南亚、日本、欧洲、美国、非洲或者拉美国家,作者是常年工作在这些地方的商业“弄潮儿”。在遥远的异国他乡,他们以书信的方式,忠实地记录了他们和他们的企业正在亲历的点点滴滴和他们的心路历程。
在这些信中,我们或能鸟瞰一幅气势磅礴的全球经济全景,或能观测一间公司远渡重洋创造价值的商业奇迹,又或能感知生动个体置身他乡商海中的命运沉浮。不过我们始终相信,当岁月流逝,喧嚣远去,或许那些有意无意深入历史现场的每个人,他们的记忆才弥足珍贵,更有可能让我们窥见生动鲜活的历史。这是个人史,也是企业史,更是中国商业史的一部分。
现在,让我们一起打开信笺。
广大关心出海的朋友们:
出海和出口不同。出口指的是商品走出去,而出海是指工厂、供应链和管理等层面的输出。对于中国制造企业而言,工厂出海是走向全球的第一步。一些企业不再满足于仅仅作为“世界工厂”,而是选择直接在目标市场建立生产基地,实现本地化的生产和服务。不过,国内工厂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出海历程一帆风顺。
“遇见问题、解决问题”是出海巨浪中绝大多数企业的做法。
我是黑湖科技海外客户成功经理李政龙,今天想分享的是我们如何帮助出海企业工厂实现数字化生产的故事。黑湖科技是一家为企业工厂提供生产管理和供应链管理软件的工业互联网企业,成立8年,已相继推出“黑湖小工单”“黑湖智造”和“黑湖供应链”等产品,赋能企业3万余家,其中约2.5万家为中小微企业。
这些客户里,有的是为了争夺海外市场份额、规避贸易制裁及降低成本等种种原因而走向海外,也有的企业仍把生产放在国内,通过跨境电商把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他们都面临着更复杂多变的销售市场,生产一款错误的产品导致库存积压、供货不及时或者不良率过高等问题,都可能成为一家工厂的“致命伤”。
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电商的兴起,营销方式愈发精准,市场正从“以产定销”向“以销定产”转变。以往抢大客户、手握大批量订单的模式面临挑战,企业主不得不转向小批量、多批次、多品种的订单模式,这也被称为“小单快反”。新的模式对工厂内部的协同运作能力、供应链的敏捷性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中大型工厂提效
今年7月,我到越南海防市负责福莱特越南工厂的数字化改造项目。福莱特是光伏玻璃领域的龙头企业,2023年4月开始,我们陆续给福莱特国内的嘉兴工厂、安徽工厂做了改造,每个工厂都用上了“黑湖智造”系统——这是一款基于云端的智能制造协同平台,主要为制造业提供计划排产、生产执行、质量管理、资源分配和人力管理、物流物料管理、可视化数据分析等协同管理功能,尤其适用于中大型工厂。对这种体量的企业,一个集团内往往有多个工厂间需要将工业数据聚合并且达到业务协同。
改造前,福莱特工厂没法实时展示工厂的生产进度,因此不得而知工人们每天做了多少架玻璃。从第一架玻璃制作完成到在ERP(企业资源规划)系统里呈现入库信息可能需要2—3天的时间。一般流程是这样的:第一天,工人在下班后将计工作量的纸质单据交给统计员;第二天,在各个车间、各个产线的单据收集完毕后,统计员录入Excel里,再发给现场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已经到了第三天,统计员才将数据输入到ERP系统里,做成品入库。
此外,福莱特越南工厂的一线员工都是越南人,会英语和中文的很少,语言沟通有障碍。因此需要使用翻译软件先翻译纸质单据的内容,但专业词汇有可能会被错误翻译,最终曲解工人原意。
改造后,数字化的系统上线,工厂不再需要各类纸质单据,系统会对每道工序作自动化报告。车间主管有了更多精力去集中处理现场的异常问题,比如玻璃生产期间要更换模具或者设备故障等。他们不再将很多精力用在每天收集产量、核对信息上。无论是哪个管理层、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了解到工厂当天的生产进度。
除了生产透明化,“黑湖智造”系统还能提高产品的良率:系统会实时地收集、分析检测数据,以数据看板的形式展现,及时预警,管理人员可以查看哪项指标出现异常、做调整,最终带动良率提升。对于大型工厂而言,良率提升1个点,每天能增加20万元—40万元人民币左右的效益,但玻璃碎了一毛钱都没有,所以良率每变动一分都牵动着经济效益。
越南工厂的升级持续了3个月左右,这期间,试运行和上线环节是最难的环节。我们发现部分一线越南员工执行不到位,很多数据报错,需要针对具体问题一一处理,比如哪个产线、哪个工序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排序错误还是其他操作失误,抑或是某个环节培训不到位等。系统试运行和上线期间,我周一到周六整天都在工厂,有时一天要工作15个小时,因为工人们白夜班两班倒,我们得比早班工人更早到,先去每条产线上巡视一遍,查看任务有没有开启,程序有没有开始执行,还存在哪些问题要解决;到了晚班交接,我们也要跟着连轴转。
服务小微工厂
大多数人对于数字化有刻板印象,认为这是又贵又耗时的选择,其实不然。
除了服务中大型工厂,黑湖科技也服务了很多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生产各类小商品的工厂,他们的产品一般通过跨境电商等方式销往海外。这类客户使用的是“黑湖小工单”,这是一款轻量的数字化工厂小程序,专为小微工厂开发。系统能在众多产线里快速检索到信息,比如某件非标准化产品什么时候开始生产、生产到哪一步了、放在哪等。
“黑湖小工单”还有一个功能是快速切换产线,比如生产某款潮玩盲盒,企业主在前期并不知道市场反响,就只在小产线上生产少量商品“试试水”。一旦成为爆款,工厂就得马上调整,清出一条产线,尽快量产爆款产品。问题是,传统代工订单往往连续生产25天,随后停机5小时切换产线,而小批量定制化订单5小时就生产完毕了,但还是要停机5小时才能开始其他订单生产,产能利用率低。
“黑湖小工单”可以压缩停机期间更换模具、调试设备、载入新原料等任务之间无效等待的时间,实时提示进度并且分发任务。在“黑湖小工单”上,工人任务和预期绩效等管理项目一目了然。热销商品订单来到工厂后,系统能实时显示各生产线进度,尽快腾出地方给小订单落地生产。工厂端能根据线下门店销售数据,灵活调整排产状态,快速供货,减少库存与资金压力。这可是争分夺秒的活儿。
越来越多工厂站在了十字路口,一条路是延续传统的小作坊生产方式,靠卷工人工价、持续作业等留住低毛利订单;另一条路是适应电商(无论内销还是外销)激发出来的多样性消费需求,在生产端快速反应。凭借数字化的能力,工厂即便在规模迅速扩张或高频的产线切换下,都能从容有序,多一点“松弛感”。
当然,生产不同类型产品的工厂,对数字化的诉求也不尽相同。例如,化工类工厂多采用流程式生产,他们偏向于使用SOP(标准作业程序)记录管理,更关注投入多少物料、产出了多少产品;而像药品,比起产量,企业主更关注生产环节的安全、投入原料的时机以及最终产生的结果;而做新能源电池的工厂,每块电池都有序列号,如果产品出现瑕疵,要求对每一步生产环节做追溯管控。
出海不易,市场需求和政策多变,出海企业只能实时监测“风向”,让工厂有序、精准地生产,才能提高自己抗风浪的韧性、柔性和“松弛感”。 出海考验着一家工厂的供应链能力、本地化能力和品牌能力,而黑湖科技所提供的数字化系统,便是助推企业出海的其中一项“硬实力”。
李政龙
黑湖科技海外客户成功经理
(本报记者 陈月芹 采访整理)
相关专题
《一封家书|经济观察报2024年终特刊》
https://www.eeo.com.cn/2024/1204/70089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