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外资从来没有离开过东北)
文 | 老鱼儿
编辑 | 夏秋春
从GDP水平来看,东北的经济复苏相当明显。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辽宁地区生产总值22549.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9%;吉林地区生产总值10116.1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1%;黑龙江地区生产总值10777.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3%,比上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其中,辽宁GDP增速已经跑赢了全国平均值4.8%,吉林略低,只有黑龙江仍处于较低水平。但冬季是黑龙江的旅游旺季,有望给GDP的增长再提速一把。
能够取得这样的增长,吸引外资投资非常重要。
其中非常典型的一个外资投资项目,就是位于辽宁盘锦的华锦阿美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该项目是沙特阿美联手中国北方工业、盘锦鑫诚实业共同打造的大型炼油化工一体化工程,总投资额高达837亿元。
根据华锦阿美副总裁黄祖熹的介绍,项目去年3月底开工,到今年11月共计投入了194.3亿元,总体工程进度已超过一半。如今这艘“工业巨舰”正日渐成型,沙特资本为东北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类似的还有位于沈阳的华晨宝马电池厂项目。去年5月18日,宝马集团宣布将于2026年起在沈阳投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纯电动BMW新世代车型。同时,与新世代车型相配套的BMW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也将全面动工,总投资100亿元人民币,将创造2,000多个新工作岗位。目前该项目主体建筑已经完工。
还有位于长春的奥迪新能源项目。这是奥迪在中国首个专门用于生产纯电车型的生产基地,项目总占地154公顷,总投资超350亿元,将建设厂房20座,可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
2022年时项目就已经破土动工,随着今年年初首台奥迪Q6 e-tron预批量车下线,标志着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预批量生产正式启动。
外资青睐东北地区是有历史渊源的,根本不是网络上有些人所说的“不过山海关”。
建国之前,东北亚地区群雄逐鹿,东北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阵地,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农民们前往,也吸引了来自日本、朝鲜、俄罗斯、东中欧和中亚各国的生意人。甚至,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哈尔滨本身就是一座由东欧和俄罗斯投资者规划兴建的城市,其开放性是基因中自带的。
建国之后,在中国和苏联的友好时期内,东北的经济发展更是离不开开放与外资的支撑,其对东北的投资规模非常之大。当时著名的“156个工业项目”,东北分了三分之一。尤其是有“共和国长子”名头的辽宁,生产了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艘万吨巨轮、第一辆内燃机车等1000多项新中国工业史上“第一”。
可以说,东北曾经巨大的经济规模中,有相当大比例都是外资投出来的。
不过中苏政治问题的影响,以及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重心向东南沿海方向发展,都导致东北地区经济的没落,以及随之而来的人口、资源流出。但自始至终,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完整的产业体系的东三省,在国家现代化产业体系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尤其是在如今新的国际形势下,东北区位优势和工业基础带来的战略地位愈发重要。2023年9月,在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之际,国家高层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做出新战略部署并强调:
“东北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门户,在我国加强东北亚区域合作、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北方的俄罗斯已经明确表示已经实施“由西向东”的战略调头之际,其广袤的土地、资源和超过一亿急需提升生活质量的普通人,对东北经济来说,都是历史级的增量和发展机遇。更何况,东北所面对的远远不止于俄罗斯,更有来自东北亚、东南亚和整个世界的关注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