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齐聚!共探ETF配置新趋势与新机遇

来源:中国基金报 2025-01-06 10:06:5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大咖齐聚!共探ETF配置新趋势与新机遇)


金融市场风云变幻,ETF布局多元发展,投资者对把握投资新趋势、优化资产配置的需求愈发迫切。2024年12月5日,一场备受瞩目的“鹏华基金机构视角ETF配置分享会”于深圳顺利举办。本次会议以“共话共启机构 ETF投资新局”为主题,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齐聚一堂。
           此次论坛上,鹏华基金副总裁、首席市场官刘嵚和中国证券报党委委员、副总编辑王军先后发表致辞,为活动拉开精彩序幕。鹏华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总经理、基金经理苏俊杰围绕机构ETF配置策略发表主题演讲。            不仅如此,来自证券交易所、指数公司、券商、私募基金、财经媒体等多方机构的行业专家,也围绕ETF指数编制、产品创设、资产配置以及 2025 年 A 股投资机遇展望等内容展开深入交流与分享。            在此次分享会上,两场圆桌论坛更是亮点纷呈。第一场聚焦私募机构对 ETF的投资偏好与痛点,三位私募嘉宾深入探讨了ETF受青睐的原因、选择要点等关键话题;第二场则由机构人士分享2025年市场展望与投资策略,为投资者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指明方向。            鹏华基金副总裁、首席市场官刘嵚: 携手各方机构投资者,共建ETF生态圈            在全球被动投资浪潮之下,中国ETF业务也蓬勃发展。鹏华基金副总裁、首席市场官刘嵚在致辞时深入阐述了ETF在当前金融市场中的战略意义。他指出,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ETF正成为连接金融资源与实体经济的关键纽带。特别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中,ETF正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不仅为实体经济输送资本活水,还为投资者提供参与国家战略的便捷渠道。

           数据显示,从2004年首只ETF发行,到2020年规模突破1万亿元,用时17年;从1万亿到2023年底的2万亿元仅用3年;而突破3万亿元更是仅用9个月。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ETF总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达3.5万亿元,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加速成长态势。值得关注的是,机构投资者正成为推动这一市场发展的中坚力量,2024年三季度末,机构投资者在宽基ETF的持仓规模较年初提升1.2万亿元,增幅高达145%。            在刘嵚看来,对于专业的机构投资者,ETF呈现出多重投资价值。首先是交易效率,作为场内交易工具,其更新频率更快、交易更灵活;其次是工具属性,低费率、标的透明等特点有效降低了投资运营成本,规避了投资风格漂移风险,成为机构投资者精准表达投资观点的重要工具;第三是策略价值,不同类型机构都能在日益丰富的ETF产品谱系中找到契合点:保险、社保等长期资金倾向于利用ETF构建稳健配置,私募机构善于通过ETF布局底仓以获取超额收益,境外机构则将ETF作为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通道。            鹏华基金作为业内指数投资的领跑者之一,几乎见证并参与了指数基金的发展全过程,并在2019年正式推出了旗下“鹏华Ashares”指数基金品牌,将ETF视作公司重要战略发展方向。历经多年发展,鹏华Ashares已打造成为一个集产品、策略、投教等多位一体的指数投资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并通过构建全面的ETF生态圈,不断完善和丰富旗下产品布局,深耕“主流宽基、行业主题、指数增强”三条特色鲜明的产品线,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敞口鲜明、赛道丰富、功能齐全的资产配置工具箱。同时,鹏华基金也持续发力指数基金投资者教育,推出了“ETF·一起富”投教品牌,将ETF作为交易工具、股票替代、资产配置的独特属性传递给投资者,在指数基金投教领域不断深耕。           当前,机构投资者多元化配置需求日益增长,正推动鹏华基金不断完善ETF生态圈建设。展望未来,刘嵚认为,唯有通过多方协作、资源共享,才能不断发挥ETF生态圈的价值。鹏华基金将以更加开放和共赢的心态,与证券交易所、指数公司、证券公司、机构投资者等各方合作伙伴,在指数创新、产品研发、投资者教育等维度深化合作,为投资者提供更全面、系统、更专业的解决方案,为服务实体经济、助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发挥ETF生态圈更大的作用。            鹏华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总经理、基金经理苏俊杰: 从宽基到行业主题:机构视角下的ETF配置策略            会议中,鹏华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总经理、基金经理苏俊杰以“从宽基到行业主题:机构视角下的ETF配置策略”为主题发表了精彩演讲。他指出,近年来,ETF市场呈现出令人瞩目的快速发展态势。目前全市场ETF数量已超过1000只,其中权益类ETF超过950只,为投资者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资产配置选择。与主动权益基金相比,ETF具有费率低、透明度高等显著优势,加权费率相较主动权益基金更低,天然具备优势。

           通过对比中美ETF发展轨迹,苏俊杰认为两国市场有非常强的相似性。美国于1993年推出首只标普500ETF,17年后达到1万亿美元规模;中国2004年推出上证50ETF,同样用了17年达到1万亿,但后续发展更为迅速。从全球趋势来看,被动管理的占比呈现持续上升态势,配置收益正成为组合业绩的主要来源。            在苏俊杰看来,机构投资者是推动ETF发展的关键力量。机构资金以长期稳健收益为目标,通过ETF实现阿尔法和贝塔的分离,获得多元化、个性化的市场敞口。A股市场正经历从重阿尔法轻贝塔到重贝塔轻阿尔法的转变,指数投资的规模将持续扩大,成为市场定价的重要力量。            具体到ETF应用到资产配置上,苏俊杰系统介绍了团队的思考与实践。他指出,鹏华指数及量化投资团队以客户投资目标为起点,通过宏观指标、量化模型和多维度因子分析,探索ETF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配置策略,目前已构建包括宽基指数轮动、多资产配置以及行业主题轮动在内的多种配置策略,旨在为机构投资者提供超越基准的投资方案。通过结合宏观经济周期、行业景气度和微观财务数据,鹏华基金通过ETF构建资产配置方案,致力于在控制风险的同时,追求稳定的超额收益。            圆桌论坛一: 私募嘉宾共话ETF投资偏好与痛点            圆桌论坛一是由鹏华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闫冬主持,来自私募机构的三位嘉宾——阿巴马资产总经理詹海滔、量客投资创始人李冬昕、盛冠达资产董事长黄灿围绕ETF展开了深入探讨,分享了ETF受青睐的原因、选择要点、面临困难、未来发展趋势以及私募机构的应对策略等重要观点。

           01偏好宽基和特色行业的ETF            当闫冬问及ETF因何受到资金青睐时,詹海滔指出,他接触ETF已有16年,早在2008年就开始参与ETF专业交易,当时ETF鲜为人知,投资机会众多,他率先参与的ETF申赎套利就获得了非常可观的投资回报。ETF成本低、信息透明,每日公布持仓和权重,且股票分散,交易便捷,这些优势让其在投资领域独具魅力。            他进一步表示,经过多年发展,ETF品类不断丰富,涵盖权益类、商品类、债券类、货币基金类等,权益类又包含不同的主题行业风格,相比从前能够更好地实现投资想法。从投资实践看,既可以通过定投、日内网格交易平抑市场波动,也能进行ETF套利,还能升级做轮动策略、资产配置策略等等。            谈及偏好的ETF产品类型,李冬昕表示,他进入金融市场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从事产品设计,2013年进入资产管理行业后第一个交易的品种就是ETF和一些相关的LOF产品。他偏好宽基类指数ETF,如沪深300、中证500、科创创业板等指数宽基ETF,也关注军工、白酒、半导体等有特色的行业型ETF。            黄灿所在的套利机构因ETF总规模和成交量的高速增长而投身其中,ETF总规模从三年前突破1万亿元,前年大概是1.4万亿元,去年大概是1.7万亿元,2024年直接破3万亿元,成交量近年来呈现出指数级的增长,趋势明显。            李冬昕虽未详细阐述选择指标,但从其偏好的ETF类型可看出,宽基ETF和特色行业ETF在他的投资选择中占据重要位置。            面对闫冬关于“ETF选择中会考量哪些指标?”的提问,各位嘉宾有着不同但又关键的考量指标。詹海滔认为流动性和跟踪误差至关重要。流动性强的ETF能容纳更多资金,交易进出更自由;而不同行业一致性有差异,有些行业的一致性强(比如券商),有些行业分化比较明显,行业上涨不代表所有的成份股都会涨,这就很考验不同基金管理人对跟踪误差的控制能力。            黄灿所在的套利机构着重看成交量和是否有对冲衍生品。成交量活跃是首要考虑因素,因为对于套利型机构而言,只有成交量大才意味着有更多套利机会;同时有相应对冲衍生品工具的ETF,如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等指数有相应的期货,科创创业指数有相应的期权,都是他们目前主要参与的品种。            02期待更好的ETF投资体验            闫冬指出,在实际的ETF投资过程中,各方参与者可能会遭遇一些问题。            詹海滔认为,从主动投资的角度来看,ETF的品类丰富度仍需提升。当前,宽基类和部分行业型ETF发展态势良好,但风格型ETF的种类相对较少。若ETF的品类能够实现全面覆盖,将为主动投资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届时完全可以借助ETF开展主动投资。            此外,詹海滔还提到,目前多数ETF采用T+1交易模式,若能转变为T+0交易,投资者将获得更多的收益机会。股票无法进行当日成交,而对于ETF是否能实现当日成交,业界存在不同理解。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股票申赎转化为ETF后卖出时,可能会出现无人接盘的情况。                “此时能否买回ETF再赎回股票进行卖出,存在不确定性。毕竟股票的流动性相对充足,但ETF的流动性并非时刻都有保障。套利在ETF交易中具有重要价值,因为一个ETF品类不仅存在跟踪误差,其在二级市场的交易也存在误差。若套利过程能够更加顺畅,ETF价格就能更贴近IOPV净值,这将使得投资者在买卖操作时更为便捷。”詹海滔说。            李冬昕介绍,量客投资公司运营时间不足4年,主要是运用低波稳健型策略。在运用ETF的过程中面临一些痛点。一方面,公募ETF的申赎、估值等运营问题较为突出。另一方面,随着ETF市场的快速发展,监管政策的调整对公司的策略产生了较大影响,融资端的问题逐渐凸显。同时,流动性问题也不容忽视,不同的做市商及做市策略会对盘口信号和价格变化产生影响。无论是宽基指数ETF还是行业指数ETF,流动性管理、做市机制以及跟踪误差都紧密相关。            黄灿聚焦于交易规则制定方面的问题。他表示,现金差额是套利过程中的重大风险点,而且新用户无法进行申购申赎操作,然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颇具难度。“此外,还存在一些其他痛点,比如李冬昕提到的盘口差价,本质上属于ETF价格问题,还有一些与篮子大小相关的问题,这些都与具体的投资策略类型紧密关联。”            03私募机构将加大ETF投资力度            展望未来,私募机构在ETF发展中的参与趋势备受瞩目。            詹海滔指出,私募基金有着自身明确的定位与投资目标,其核心以量化投资为主,旨在实现战胜指数的目标。然而,单纯持有ETF难以达成这一目标。目前,私募基金虽会基于轮动或资产配置策略对ETF进行投资,但市场上仍亟需一些增强型ETF产品。此类产品需兼具可申赎以及在二级市场交易的特性,如此一来,便能以此为基础,借助日内信号进一步增强投资效果,同时还能保障充足的流动性。            李冬昕认为,ETF在投资领域扮演着连接多种投资管理方式的关键桥梁角色。过往,主动管理、私募策略以及散户游资等各类投资主体,都在同一市场赛道中角逐。若将ETF与衍生品相类比,衍生品交易本质上是对手盘交易,通过买卖多空、看涨看跌等操作来实现责任与义务的分离。

而ETF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够切实将主动管理与被动管理有机连接起来,同时把市场的底层工具、交易标的、衍生品以及相关基金产品整合为一个整体。            李冬昕表示,未来期望能深度且积极地参与、拥抱并探索ETF的发展与应用,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多方共赢。            04主动和被动是投资的一体两面            在第一场圆桌论坛接近尾声时,针对市场上对主动基金投资价值的质疑,嘉宾们分享了私募机构应对指数化趋势的策略。            詹海滔指出,主动投资和被动投资是投资领域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作为不同的投资方式,二者并行不悖。主动投资的核心在于挖掘市场中的错误定价,只要市场并非完全有效,便会存在大量的错误定价机会。同时,主动投资需要深入到股票层面,细致研究个股,发掘那些具备长期成长潜力的优质企业,并与之共同发展。           “在当前这个有效性并不完美的市场环境下,主动投资在捕捉错误定价以及陪伴优质企业成长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优秀的主动基金经理极有可能实现长期超越指数的投资回报。但不可忽视的是,市场上真正优秀的基金经理数量有限,众多投资者并不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而ETF恰好为这部分投资者提供了理想的投资解决方案。因此,主动投资与被动投资并不冲突,不同的投资者和投资策略有着各异的需求,二者能够在市场中和谐共存。”詹海滔说。            黄灿分享了三个观点。其一,主动投资不会被被动投资所替代。从全球市场格局来看,主动管理规模依旧大于被动管理规模,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尚处于发展阶段,未来主动投资仍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其二,未来一年左右将是被动投资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公募基金应精准把握这一机遇。据近期与以机构客户为主的大规模客户交流获悉,主流观点是缩减主动管理规模,同时扩大被动投资管理规模,且这一举措的决心和力度都相当大。            其三,关于私募未来的发展方向,他认为私募可以在被动增强领域开拓新赛道、创造新价值。例如,若看好中证A500指数,便可开展相关增强策略;看好国债,也能实施国债增强策略。而实现这些增强策略的依托正是底层的ETF产品,因此,他认为未来私募有望在被动增强赛道占据一席之地。

第二场圆桌论坛: 机构人士分享2025市场展望与投资策略            第二场圆桌论坛围绕2025年市场展望展开深入探讨。思睿集团创始合伙人李富军担任主持人,海南恒立私募基金董事长潘焕焕、涌津投资董事长谢小勇、淳臻投资总经理刘辉、滚雪球投资创始人林波四位嘉宾各抒己见,为投资者带来了极具价值的见解。

           01 2025年A股市场值得看好            在李富军提出有关宏观经济走向的问题后,潘焕焕深入分析指出,2024年9月底股市出现价量提升的态势,主要归因于三个关键因素:其一,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并出台了旨在引入增量资金的创新举措;其二,美联储采取降息政策;其三,A股历经长时间下跌后,当前估值处于相对合理区间,并不算高。            展望2025年,尽管经济探底态势仍需持续跟踪,且中美贸易摩擦存在加剧的可能性,但潘焕焕认为有三个积极向好的方向值得关注:一是财政赤字具备较大的提升空间;二是中国制造业技术提升的趋势较为显著;三是房地产市场的出清进程正逐步进入温和底部。综合以上因素,他预计A股市场大概率会呈现震荡上行的走势。            谢小勇则强调,市场走势往往难以精准预测,2024年便出现了诸多出乎市场预期的情况。从传统经济学的三驾马车理论来看,2024年出口虽表现尚可,但未超出预期水平,而投资和消费却明显不及预期。“虽强调提振经济,但地方政府沉重的债务压力使得相关措施难以有效落地,这或许是2024年9月之前市场情绪悲观的重要原因。不过,9月之后实施的化债政策切实减轻了地方政府负担,使其能够将精力集中于提振经济的工作。”他说。            谢小勇指出,资金短缺或许并非核心问题,信心才是关键所在,且这种信心需要自上而下地推动。央行货币政策从过去几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转变为“支持性货币政策”,充分彰显了政府稳定债务、房地产市场以及股市的决心,因此2025年市场值得期待。           刘辉从追求绝对收益的 FOF 投资视角发表观点。他认为,2024年的“924 行情”成功扭转了市场过于悲观的预期,达成了政府的第一个目标。接下来,政府的目标是稳住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并推动其逐步上行。若股市能够走出慢牛行情,将产生多重积极效应,包括增强市场信心、修复资产负债表、增加居民财富以及助力IPO开闸,从而推动科技强国目标的实现。            综合来看,刘辉预计明年A股市场可能呈现震荡态势,甚至可能出现宽幅震荡,虽存在一些主题性投资机会,但整体投资难度较高。他相对看好半导体产业,该产业背后蕴含着真正的产业结构升级,具有较高的确定性,对于其他行业的投资机会,则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抉择。            02可结合低估值长线布局ETF            针对2024年9月底以来的行情能否形成戴维斯双击这一问题,林波引入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投资理念。他指出,投资存在两条路径:一条是“为学日益”,要求投资者具备强大的信息收集能力,能够快速且准确地分析信息对未来的影响。在竞争激烈的投资市场,选择此路径不仅需要投资者勤奋努力,还需具备极高的智力天赋,才有机会占据领先优势。另一条路径是“为道日损”,投资者应摒弃过度关注不断变化的因素,转而寻找一些相对不变的因素,通过比拼耐力、情绪控制等自身优势来获取投资收益。            他以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为例,强调投资的成功并非完全取决于智商,如同田忌赛马,合适的策略同样能取得胜利。具体到当前市场情况,他认为未来企业业绩提升面临较大难度,且跟踪分析过程复杂,但只要估值持续提升,股价就有望继续上涨。例如,许多大型银行股在AH市场存在的估值价差,便是确定性相对较高的投资机会。            林波认为,ETF投资背后同样蕴含着“减法思维”,一方面能让大多数投资者从繁杂的个股研究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有助于投资者摆脱追涨杀跌的不良投资行为,从而实现更好的盈利体验。他建议投资者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投资路径。若具备科学家般的勤奋和高智商天赋,可考虑“为学日益”的研究路径;而对于多数投资者而言,不妨尝试“为道日损”的简单方法,因为简单的投资方式也可能取得成功。            潘焕焕预期,2025年A股市场可能在强预期与弱现实之间摇摆,整体呈现震荡上行态势。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他看好可转债和定增两个投资赛道。            可转债的价值由债底和期权两部分构成。当市场出现震荡时,可转债的波动率会相应提高,看涨期权的价值也将随之上升,进而提升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整体价值。此外,2024年前三季度可转债下修次数达到150次,远超历史正常水平,这将进一步提升转债价值。当前转债整体估值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            定增方面,潘焕焕指出,在市场下跌存在底部支撑的情况下,参与定增相当于在拥有15%保护垫的基础上获得一次投资商机。并且,定增新规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定增质量,使得该赛道更具吸引力。            谢小勇认为,估值驱动和盈利驱动在投资中并不矛盾,盈利驱动往往伴随着估值驱动,单纯依靠估值驱动推动大盘整体上涨存在一定难度。他十分认同林波关于投资者应选择自己熟悉和喜欢的投资标的,避免频繁切换的观点。           他指出,A股尤其是优质公司的估值水平正处于历史较好时期。从大类资产配置角度来看,股票已具备绝对吸引力。他认为,所有资产投资最终会遵循一定的物理学规律,资金会流向价值洼地。            如今房地产市场疲软,这部分资金需要寻找新的投资方向。在人民币资产中,A股尤其是优质公司具备获取超额回报的潜力。从海外市场比较来看,美股虽回报率较高,但其主要回报来自成长性而非股东回报。A股不仅市盈率更低,股东回报也更优,且目前国家鼓励上市公司进行分红。因此,无论是选股还是投资ETF,从中长期角度看,谢小勇对A股市场持非常乐观的态度。            03均衡分散投资应对风险            李富军提出,明年有哪些海外风险需要重点防范以及如何合理应对。对此,刘辉表示,当前宏观环境极为复杂,传统经济周期的正常运行节奏受到严重干扰。从投资角度出发,分散投资是较为可行的策略,投资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国别分散、资产类别分散等不同的分散方式。            他特别提醒,2025年全球局势将充满不确定性。有两点需要重点关注:一是地缘政治紧张对全球产业链和贸易链的影响所引发的大宗商品定价问题;二是美联储降息对全球资产配置的影响。目前有迹象表明,很多外资对中国资产的看法正发生边际转变,但尚未大规模进入港股市场。若2025年外资流入,港股市场很可能成为第一站,因此港股市场将是重要的风向标,会率先反映外资的动向。            林波在分享行业关注方向时提到,投资应遵循“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原则,结合自身性格特点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比如,性格像兔子的人,思维敏捷、点子多,能迅速抓住机会,但也容易陷入投资陷阱,这类人适合从事成长投资;而性格像乌龟的人,善于深度思考,虽可能错过一些短期机会,但犯错概率较低,更适合进行价值投资。如此,投资特点与个人性格相匹配,能带来更好的投资体验。            他还指出,2025年成长投资和价值投资都可能存在机会,投资者可在合理估值范围内适当放宽估值门槛。从中短线投资角度来看,市场情绪对股价有重要影响,但市场情绪往往存在偏差。正如巴菲特所说“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投资者应逆向操作,在市场情绪悲观时买入,乐观时卖出。

(CIS)

中国基金报:报道基金关注的一切

Chinafundnews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国基金报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万水千山总是情,点个 “在看” 行不行!!!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