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芯片巨头,争霸PC CPU战场!)
如果您希望可以时常见面,欢迎标星收藏哦~
没人想错过PC换代的机会,芯片供应商尤为如此。
芯片厂商将AI热潮誉为PC近十年来“最大的变革”,也是疲软的PC市场的重生时刻。
根据Canalys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AI PC出货量达到1330万台,占本季度PC总出货量的20%,环比增长49%。甚至有数据预计,到2025年,全球AI PC的出货量预计将达到1.14亿台,相较于2024年将实现165.5%的增长。
PC终端市场的巨大潜力带动芯片市场水涨船高,市场研究机构Jon Peddie Research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CPU市场报告称,与上一季度相比,三季度全球PC CPU出货量环比增长12.2%,同比增长7.8%。
有数据预测,2029年AI PC处理器市场将增长至35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2%。
可见,AI PC的崛起,标志着整个PC处理器行业正经历着新一轮的增长。各大芯片厂商纷纷入局,新技术架构不断涌现,竞争格局正经历着深刻的重塑。
PC处理器市场格局,正在重塑?
众所周知,过去很长时间来,PC CPU市场一直被x86架构主导,而英特尔在PC芯片领域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长期以来与微软的Wintel联盟让其在传统PC市场拥有稳固的根基。
2023年,英特尔率先提出AI PC概念,并于当年底推出Core Ultra系列处理器,强调新架构中NPU的作用,试图在AI PC芯片领域抢占先机。
但AI成就了英伟达、激活了AMD、却成为英特尔遭遇滑铁卢的开端。
2024年,英特尔继续发力,发布酷睿Ultra 200V系列处理器。这一处理器系列采用新一代Lunar Lake架构,为适应AI PC对能耗及效率的要求,英特尔做出了大胆创新,取消招牌式的超线程技术,转而追求效能与能耗的平衡以及长续航力,其AI计算能力达到120TOPS,效率核心提高68%,功耗降低30%。
然而,市场反馈却对其AI运算能力轰然哑火,消费者和评测机构的关注点全在其能效比上。客观来说,能效比提升对用户来说是一件好事,可以让续航表现始终落后的Windows PC,能够拥有与以苹果为代表的ARM PC进行竞争。
但对于英特尔自身来说,这却是一场更大的“溃败”。
对于外界还有分析称,这些提升并不是英特尔的芯片制造工艺提升带来的,而是由芯片部分交由台积电代工换来的。
产品端问题频出,直接反映到了市场数据层面,根据Mercury Research的报告,英特尔在桌面端和笔记本的CPU市占率环比分别下降了5.7%、2%。有声音表示,英特尔的市占率还会继续下降,如果竞争对手AMD采用更加激进的价格策略,那市场份额下跌速度还会更快。
如果短期内英特尔无法拿出更具备竞争力的产品并彻底解决人们对上两代部分产品的“隐忧”,尤其是高端型号的CPU,那桌面端CPU的竞争将有可能迎来逆转。
AMD,奋起直追
近几年来,英特尔在PC处理器市场的王者地位日渐动摇,导致其领先优势被削弱。
首先挑战英特尔的就是同为x86阵营的AMD。
相较于Intel的低迷表现,AMD在2024年表现出色,逐渐崛起为市场的佼佼者。AMD在AI领域的布局则稳中求进,虽然启动较晚,却凭借精湛的工艺与市场敏锐度迅速崭露头角。
尤其是在消费级CPU领域,直到2024年年中AMD才开始在CPU中引入NPU单元,但产品层面实打实的打磨和提升,让用户和企业更加买单,配合台积电先进的制程工艺,产品性能、能效以及应用表现上都获得了稳步提升。以年中发布的锐龙9000系列为例,在核心规格上没有太大调整的前提下,凭借频率提升、缓存容量增加,就获得了16%的IPC提升,而且依然保持了TDP功耗相比英特尔同级别产品更低的特性。
面相笔记本、掌机等移动端设备的锐龙 AI 300系列处理器同样受到很高的关注度,采用全新Zen 5架构,集成基于AMD XDNA 2架构的NPU,NPU算力超过了英特尔,达到50 TOPS。
同时也得益于英特尔目前高端CPU在性能方面存在的短板,AMD的高端产品如锐龙 9 9950X,发售后一度处于断货状态。
此外,AMD也在积极开发新一代的处理器,Zen6、Zen6c都将在2025年登场。AMD推出的Strix Point已被证实是笔电市场中强劲的处理器之一。2025年的Kraken作为Strix Point的延伸产品,有望助力AMD继续在中阶笔电市场开疆拓土。
AMD通过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持续的技术研发,稳步在AI PC芯片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积极应对来自行业对手的竞争。
综合来看,英特尔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尤其是在PC处理器市场上,AMD的崛起无疑加剧了这一局势。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英特尔急于回应市场的挑战,然而,其承诺的产品升级和技术革新是否能兑现,仍然悬而未决。
近年来,AMD凭借其创新的Zen架构和极具竞争力的价格,成功吸引了大量用户。而英特尔则在传统优势上逐渐受到挑战,尤其是高性能计算和游戏领域,需求的多样化促使更多用户转向AMD的产品。
芯片巨头,蜂拥而至
如果是在五年前,PC CPU的江湖还没有众多的参与者,只有英特尔、AMD掌控着PC CPU的世界。
如今在AI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各大厂商都在竭力争夺AI PC市场的巨大蛋糕。
AMD与英特尔之争,尚且还属于x86阵营之争。而近年来ARM架构在PC处理器领域的试探,或许才是x86面临的真正挑战。
随着微软对ARM架构的扶持以及苹果、高通、英伟达、联发科等厂商的加入和竞争加剧,PC CPU的江湖又开始了新的一轮争霸赛。
苹果:开启ARM PC浪潮
苹果的异军突起,让Windows+Intel这个曾经牢不可破的阵营出现了裂缝,“macOS+x86”的出现使得“Windows+x86”不再是唯一的选择。
而到了2020年,M1芯片的发布将ARM架构也拉入了这场战局,x86迎来了新的竞争对手。
自此,ARM架构芯片在PC端的应用,成为了芯片产业,尤其是通用CPU芯片产业关注的焦点。
苹果是第一家制造和销售带有专用芯片用于AI加速的AI PC的公司,在其M1处理器中加入了NPU。
在M1芯片发布之后的各种测评中,用户看到:M1芯片跑分比肩高端x86处理器,性能方面已与11代酷睿i7接近,打破了ARM架构低功耗、低性能的桎梏,M系处理器在性能接近x86处理器的同时依然保持了低功耗优势。。
M1芯片的腾空出世不仅意味着苹果与英特尔长达15年的“恋爱长跑”以分手告终,也让大家看到了ARM架构在PC端的巨大潜力。
苹果对ARM的影响有多大,在兼容ARM的M1 Mac开售之前,2020年第三季度ARM在PC芯片中的市场份额仅为2%。一年多后,根据Mercury Research的2022第一季度数据,对ARM PC客户端份额的估计为11.3%,几乎比一年前的5.9%翻了一番。
随着苹果 Mac产品线全面投奔ARM架构芯片,曾经只占个人电脑芯片市场很小部分的ARM芯片市场份额迅速增长。接下来几年,苹果M2、M3系列处理器相继推出,然后再更换在自己的Mac系列产品上,实现全系升级。
相比Windows生态系统中激烈的竞争,苹果凭借其“专属市场”显得从容许多。
前不久,苹果方面正式发布了M4 Pro和M4 Max这两款全新的、更高端定位的芯片,并基于它们一口气推出了多款Mac系列机型的年度改款。
最近几年,正是由于苹果M系列芯片的优秀“带头作用”,致使整个消费电子行业对于ARM架构PC产品的看法有了很大转变。而直到目前为止,苹果的M系列芯片也始终代表着民用级ARM架构PC方案的性能和生态“上限”。
高通:觊觎PC市场已久
苹果M系处理器的成功,鼓舞了移动芯片市场的芯片企业,特别是高通公司。作为移动平台的王者,高通觊觎PC市场许久。
实际上,在基于ARM架构的笔记本芯片领域,高通比苹果更有经验。高通早在2018和2020年就推出了一代和二代PC端骁龙8CX处理器,至今已经发展了3代。
但遗憾的是,这些处理器在市场上都没有掀起太大水花。
直到2023年,高通才彻底摘掉了PC芯片性能孱弱的帽子。其发布的骁龙X Elite PC处理器直接性能飞跃,Oryon CPU性能超过了当时英特尔、AMD以及苹果的同类产品。高通CEO安蒙更是不断晒出第三方数据,展示高通PC芯片的领先地位。
骁龙X系列基于ARM架构,成为高通开拓PC领域的主要抓手。
外界普遍认为,高通在PC CPU性能上突飞猛进得益于2021年斥资14亿美元收购的芯片设计创业公司Nuvia,这家公司是由前苹果芯片主架构师创办的。收购Nuvia后,高通效仿苹果M系列芯片,完全推倒ARM公版架构,从头研制一款高性能的PC处理器,叫板英特尔和AMD。
在2024年IFA期间,高通又推出了针对中端市场的Snapdragon X Plus处理器,进一步扩展了骁龙X系列,该处理器强调单核效能优势,在相同峰值效能下可减少65%的功耗,NPU算力可达45TOPS,总算力75TOPS。
然而,高通在PC领域还有更大的野心:他们想要的不仅是笔记本芯片市场,还想要台式机芯片市场。
前不久,有消息爆料,高通正全力推进一款战略性的芯片新品——骁龙X Elite芯片家族。新一代的骁龙X Elite 2系列将对标苹果M4芯片,高通正积极推进研发代号为 Project Glymur 的计划,第二代骁龙 X Elite芯片将涉足台式机桌面市场。
据爆料者表示,高通一直在测试带有专用AIO液冷装置的“SC8480XP”SKU,这表明这家雄心勃勃的芯片巨头可能会测试专注于台式机的CPU,性能与功率都大幅提升,需要风扇辅助冷却。高通对于Project Glymur寄予厚望,不仅在性能方面有明显提升,可媲美苹果M4芯片,而且还计划与微软联手,打造针对PC台式机版本,与英特尔和AMD正面竞争。
不难理解,高通进入台式机CPU市场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因为围绕“Windows on ARM”的设备出货量正在稳步增长,尤其是看到苹果M4芯片的巨大成功,刺激了大量用户转向Mac平台。
在最近的投资者日活动上,高通详细介绍了其第三代“Oryon”CPU 核心,完全跳过了原计划用于AI PC项目的第二代Oryon核心。预计这些处理器将于2025年首次亮相,目标是面向售价低至600美元的设备,以扩大市场份额。
未来,高通还计划推出更多等级的PC处理器,积极拓展市场覆盖面,以满足更广泛消费者的需求。
能看出,高通的目标是在PC市场各层级构建起完整的产品线。高通的目标是到2029年,占据非x86架构AI笔记本电脑可服务目标市场的30%至50%。
不过,兼容性正在成为骁龙PC面前最大的拦路虎,严重阻碍了其推广和普及。
TechRadar的2024年三季度全球笔记本出货数据显示,虽然高通芯片笔记本当季环比增长180%,但整体出货量仅为72万部,不到全球PC市场总出货量的1%。作为参考,ARM PC的整体份额约为10%,其中绝大多数都是采用M系列处理器的苹果Mac。
高通的Snapdragon X系列处理器的本意是借助AI PC的东风,能让自己在PC领域中占据一席之地,但很显然用户似乎并不太感兴趣。
苹果的绝对市场份额和主导地位迫使开发人员为其芯片编写和优化软件,对于其他ARM SoC来说,兼容性始终是一个问题。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高通与微软的合作是其在AI PC芯片市场竞争中的关键举措。
微软推出的“Copilot+PC”架构中,高通骁龙X Elite处理器成为首发搭载芯片。这一合作不仅有望解决ARM处理器一直面临的“兼容性”问题,还得到了众多知名OEM厂商的站台支持。通过与微软的紧密合作以及众多厂商的支持,高通在AI PC芯片市场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高通的野心在于通过统一的ARM架构技术,打造覆盖智能手机和PC领域的高性能处理器生态系统,以挑战传统x86架构的市场格局。高通计划利用这种技术优势,在智能手机市场中强化AI加速能力,同时通过推出更高性能、更高效率的PC芯片。
英伟达:再次杀回PC CPU市场
英伟达同样开始抢滩CPU。
据外媒消息披露,英伟达已经开始悄悄设计基于Windows系统的PC端ARM架构CPU,对标苹果ARM架构芯片。
回顾其发展历程,与高通类似,这也并不是英伟达首次涉足PC处理器市场。
虽然英伟达的GeForce系列GPU早已成为高端游戏PC的标准配置,在AI时代到来之前也是英伟达的最大营收业务,但他们在PC处理器方面的多次尝试都以失败而告终。
早在2011年,微软就推出了Windows on ARM平台开发计划,联合高通、英伟达以及德州仪器合作打造基于ARM架构的Windows RT版本。2012年微软推出了首款Surface RT二合一笔记本,搭载的就是英伟达的Tegra3处理器,这也是英伟达第一款4核处理器。
不过这款设备因为不兼容x86应用,售价过高,系统经常卡顿等诸多缺陷,很快就被微软清仓处理。
2013年发布的后续产品Surface RT2再次搭载了英伟达Tegra 4处理器,但是市场反应依然平淡。
此次失败让微软一度搁置了ARM架构笔记本的计划。后续微软委托高通主导将 Windows 操作系统移植到ARM架构处理器,高通因此获得开发Windows兼容芯片的独家协议,都是后话了。
此外,英伟达的Tegra处理器还曾经试水用于智能手机和其他笔记本上,但由于散热表现不佳和英特尔、AMD的竞争,Tegra并没有太大的存在感。
2014年,英伟达宣布推出“丹佛项目”,计划开发ARM架构的CPU,与英伟达标志性的GPU结合,为PC和其他设备提供处理能力。然而,这个项目最终还是无疾而终,英伟达将丹佛项目的部分内核用在了Tegra处理器中。
可见,当时的黄仁勋对PC市场充满渴望。
但显然,Tegra在移动设备和消费级PC的数次尝试并不成功。虽然英伟达并没有放弃Tegra处理器,但已经撤出了智能手机和消费PC市场,转向汽车平台、游戏机和嵌入式系统等领域。
如今,情况发生了变化,随着AI时代的到来,加上消费者对于能效要求的提高,为AI霸主英伟达创造了继续开拓PC CPU业务的最佳时机。
在过去十年数次试水失败之后,英伟达计划将在明年再次进入PC市场,推出整合ARM架构CPU和自家GPU的PC平台,进军消费级和商用市场——2025年9月推出消费级平台,随后在2026年3月发布商用平台。据了解,这一计划包括自研平台和与联发科合作设计的平台。
英伟达在AI服务器市场和独立PC GPU市场的专业知识和主导地位,以及其在Grace CPU和Tegra应用处理器方面的经验,使其在进入客户端PC市场时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
一方面,在图形处理领域,英伟达有着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对于游戏玩家和图形设计师而言,强大的图形处理能力是芯片选择的关键要素。英伟达的GPU技术长期在业界占据领先地位,当它与ARM架构的CPU相互融合时,必然会为用户创造更为卓越的图形体验。
另一方面,英伟达在AI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也极大地增强了其ARM架构处理器的竞争力。随着AI技术在消费级市场的普及,英伟达的处理器可以使PC设备更好地执行AI任务,从而在智能化、个性化体验上更具竞争力。
当然,游戏性能更是英伟达的传统优势。英伟达在游戏和图形处理市场上有着极高的市场份额,其GPU深受游戏和内容创作者的青睐。推出PC处理器后,英伟达可以结合自身在游戏和图形处理领域的优势,为高性能游戏PC和专业图形工作站提供更强大的硬件支持。这种整合使英伟达能够打造更具一体化的游戏设备,并提升游戏开发者和用户体验。
目前基于ARM架构的处理器在PC市场只有高通和苹果,苹果的M系列芯片仅用于Mac设备,因此在Windows PC领域内只有高通是供应商。但苹果将英特尔处理器换成自己的M系列芯片表明,ARM架构在PC市场也是完全可以的,这种情况下显然不可能让高通一家独大,其他公司也希望参与。
有消息称,与高通和苹果不同,英伟达可能不会为该处理器开发定制核心,而是直接采用ARM的现成核心。这一策略在英伟达的汽车业务中已有先例,Nvidia Drive平台使用标准的ARM Neoverse核心。
综合来看,尽管其尝试收购ARM最终未能成功,但这并未阻止英伟达进军CPU市场的决心。Counterpoint认为,未来英伟达或将通过高性能GPU为突破口,结合基于ARM架构的SoC,进一步扩展其在AI PC领域的野心版图。
不过,兼容性也是英伟达的一大挑战。虽然高通骁龙X Elite处理器和苹果M处理器都展示了ARM CPU运行游戏的巨大潜力,但是目前大多数PC和游戏都没有原生支持Windows ARM。如果英伟达要在PC处理器上展示自己强大的游戏性能,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将游戏生态移植到ARM生态。
联发科:向PC CPU进军
联发科在手机芯片市场站稳脚跟后,也传出有意进军AI PC市场。
虽然与英伟达合作开发PC AI处理器的消息尚未得到官方确认,但联发科在2024台北国际电脑展上推出的Kompanio 838芯片已展现出其在AI PC芯片领域的潜力。此外,联发科宣布加入ARM全面设计生态项目,进一步显示其在该领域深入发展的决心。
多份报告显示,英伟达和联发科可能正在开发用于PC的新型ARM架构芯片。目前,两家公司都设计了面向其他领域的ARM架构CPU,其中英伟达专注于服务器和边缘计算设备,而联发科则专注于Chromebook、智能手机和智能设备。
联发科若能成功将手机领域的优势,如高效的芯片设计、良好的能耗控制等带入PC市场,结合英伟达的技术加持,有望在PC市场形成新的竞争力量。其在整合资源、优化成本方面的能力也可能为PC市场带来新的产品思路和价格策略,促使其他巨头在产品布局和定价上做出相应调整。
两家公司近年来在诸多产品领域都进行了密切合作,主要是因为英伟达的GPU和联发科的SoC构成了良好的互补。双方的合作产品包括了汽车座舱、边缘计算、物联网以及智能电视等。
联发科正在积极拓展笔记本处理器市场,过去几年已经先后推出了MT8195、MT8192、Kompanio 838等处理器,但这些SoC主要面向Chromebook设备,暂时还没有真正进入消费级笔记本市场。
去年英伟达和联发科宣布达成合作,为Chromebook开发高性能平台。双方表示,此合作旨在将英伟达的GPU技术与联发科的处理器相结合,为Chromebook提供更强大的图形和AI处理能力。
这次合作也是外界传言英伟达即将再次进军PC CPU市场的由来。
2024年6月的台北国际电脑展Computex期间,黄仁勋亲自站台联发科的主题演讲,强调未来英伟达会和联发科在云端和设备端展开合作,更是验证了外界关于两家联合进军消费PC市场的猜测。
当然,英伟达和联发科选择进军PC CPU市场的时机也很有趣。这与高通针对ARM设备上的Windows的独家协议的预期结束相吻合,这意味着新玩家的大门已经打开,并且基于ARM的Windows PC领域的竞争可能会加剧。与此同时,ARM与高通的法律纠纷也给其他竞争者提供了合适的时机。
随着英伟达和联发科将在今年进入PC市场,PC CPU市场即将变得更加拥挤,也是对英特尔等传统PC处理器巨头的一次有力挑战。
x86 VS ARM,谁主沉浮?
随着苹果全面转投自研芯片,以及高通、英伟达、联发科等芯片厂商的入局,基于ARM架构的PC处理器的市场增长正逐渐加速。
市场调研机构TechInsights预测,2025年搭载ARM架构CPU的笔记本电脑市场份额将达到20%,2029年有望达到40%以上。ARM将对x86在笔记本电脑市场的长期主导地位构成威胁。
ARM公司CEO更是豪言,未来五年内,ARM架构芯片在Windows PC市场的占有率将超过半数,这无疑为即将到来的AI PC变革增添了几分确定性。
能看到,PC市场正逐步迈向ARM与x86双强对峙的新时代。
过去几年时间,苹果已经用自研的ARM架构M系列芯片,在Mac产品线完全取代了原先的英特尔处理器,让诸多厂商看到了ARM架构芯片在低功耗之外也可以实现高性能。
另一个巨头高通也推出基于ARM架构的PC处理器,在CPU性能方面实现飞跃,在性能上压倒了英特尔和AMD的旗舰。
ARM公司热切希望看到更多的巨头厂商进军PC市场。
相比对簿公堂的高通,英伟达和联发科作为ARM关系最为密切的合作伙伴,已经在很多其他芯片领域展开了多次合作,如今也开始向PC CPU发起冲击。
如果ARM的推动取得成功,市场将重新面临“洗牌”。对高通、英伟达、联发科等多年来在ARM架构领域有着深厚沉淀的处理器厂商来讲,是巨大的机遇。
但ARM处理器要在Windows PC挑战英特尔和AMD的x86阵营,依然面临着不小的障碍。
目前,Windows on ARM虽然支持x86和x64应用的仿真,但仿真的效率和兼容性仍不如原生应用,这在复杂的生产力和专业应用场景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同时,主流软件厂商对ARM平台的适配积极性不足,许多关键软件尚未推出原生版本,这导致用户在体验上受限。
此外,游戏领域的兼容性问题也进一步限制了ARM PC的吸引力,许多企业级应用对ARM平台的支持缓慢,而企业用户对软件的兼容性和稳定性要求较高,适配成本成为一大阻碍。
开发者工具链的完善程度也是另一个制约因素,尽管微软为ARM开发者提供了一些支持,但与x86平台相比,ARM平台的开发环境和资源仍需进一步优化。高通等厂商若想推动ARM PC的广泛普及,需要与微软及开发者紧密合作,推动更多原生应用适配,同时提升仿真性能以缓解生态不足的问题。
不说应用生态太少,难以为用户提供流畅使用体验的Windows On ARM设备,哪怕是拥有macOS,可以为用户提供丰富应用生态的苹果Mac,当前处境也不乐观。IDC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苹果Mac出货量同比暴跌24.2%。
可见,除了提供硬件的供应商范围之外,软件生态仍然是有关ARM PC的最重要问题之一。
整体来看,尽管 Windows on ARM 在技术上已经趋于成熟,但软件生态的短板仍然是其推广的最大障碍。只有通过多方协作,ARM PC才能在软件生态和硬件性能双重提升的基础上,真正撼动现有的x86主导市场。
更何况,Intel和AMD没有坐以待毙,10月中旬AMD与英特尔宣布,将联合成立x86生态系统咨询小组。组织成员还包括微软、谷歌、Meta、联想、戴尔等参与x86生态的软硬件厂商。
根据官方说法,该组织专注于通过实现跨平台兼容性、简化软件开发,并为开发者提供一个识别架构需求和特性的平台,来探索扩展x86生态系统的新方法,
简单来说,这个小组的目标是要一起协作改进x86的ISA,推动x86阵营的统一,提升兼容性并简化软件的开发流程。很可能是为了对抗ARM的威胁,强化自身竞争力,甩掉一些x86架构积累的包袱。
历史上,英特尔和AMD之间联手x86的次数非常少,可以说在过去几十年中,除了早期的技术授权外,两家更多的是处于竞争状态。随着ARM阵营得越发强大,AMD和英特尔的联手,其实也暗示着x86阵营未来将直面ARM阵营的挑战。
结语
可预见的是,随着ARM生态问题的逐步解决,以及芯片性能的加速提升,未来ARM架构在PC芯片领域的实力不容小觑。在苹果、高通、英伟达、联发科等一众老将的拥趸下,ARM架构阵营将逐步蚕食x86架构的传统领地。
PC处理器市场,即将风起云涌。
1.知乎博主jensoil:AI PC芯片市场竞争加剧,未来格局有望被重塑
2. 新浪科技:英特尔高通隔空叫阵:两大巨头在较什么劲?
3. 钛媒体:CPU竞争攻守易势!英特尔的败退和AMD的崛起
4.半导纵横:决战!PC CPU
5.新浪科技:老黄还是不死心:英伟达明年再次杀入PC市场
6.电手:给intel干懵,NVIDIA又要入局CPU了
7. 智能Pro:英伟达杀入CPU行业!押注ARM与AI PC,英特尔雪上加霜
8.电子产品世界:高通突破ARM“封锁”,将改变PC市场格局?
9.天下芯事:罕见联手!英特尔与AMD共同续写x86传奇
10.头部科技:Intel和AMD罕见联手,力挽狂澜x86
半导体精品公众号推荐
专注半导体领域更多原创内容
关注全球半导体产业动向与趋势
*免责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半导体行业观察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不代表半导体行业观察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半导体行业观察。
今天是《半导体行业观察》为您分享的第4001期内容,欢迎关注。
『半导体第一垂直媒体』
实时 专业 原创 深度
公众号ID:icbank
喜欢我们的内容就点“在看”分享给小伙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