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央行“踩刹车”!决定阶段性暂停在公开市场买入国债)
1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发布公告表示,鉴于近期政府债券市场持续供不应求,央行决定,2025年1月起暂停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后续将视国债市场供求状况择机恢复。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2024年7月以来,央行货币政策工具不断丰富和完善,公告将开展借入国债操作。
2024年8月30日,央行重磅发布国债买卖业务公告,为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相关要求,2024年8月人民银行开展了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1月10日,一位城商行利率债交易员告诉经济观察网,2024年,央行创新性地通过国债二级市场净买入债券来提供基础货币,这一举措是央行新创设的货币政策工具,旨在更加灵活地调节市场流动性,逐步替代中期借贷便利(MLF)的投放功能。
“然而,从国债收益率的表现来看,随着央行不断净买入国债,长期国债价格却持续上涨,而长期国债收益率则不断下降。”该交易员称。
中国债券信息网数据显示,2024年12月2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收于1.98%,首次下破“2”关口,进入“1时代”。同时,3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12月2日跌破2.20%,收于2.17%,逼近2024年9月份的低点。此后,10年期等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
截至2025年1月10日,10年期国开活跃券收益率已经下行至1.68%附近。
上述城商行利率债交易员表示,当前,人民币汇率面临较大压力,同时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为了缓解市场机构投资者的过度行为,央行决定“踩刹车”,自2025年1月起暂停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后续将视国债市场供求状况择机恢复。
1月10日,东方金诚研发部执行总监冯琳认为,从直接影响看,央行暂停买入国债将减少对国债的需求,同时不排除央行在暂停买入阶段仍卖出长债的可能性,以此来调节债市供求关系。这意味着在前期多次提示风险并采取相应监管措施后,央行对债市的调控力度加码,旨在遏制近期债市收益率快速下行的“抢跑”势头,稳定市场预期,同时也有助于稳定人民币汇率。后续若政府债券供给放量,长债收益率回升至合理水平,市场供求关系能够自发的趋于平衡,央行就有可能恢复买入国债,继续发挥通过国债净买入操作向市场投放中长期流动性的作用。
冯琳判断,受央行暂停买入国债影响,短期内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回升,但在2025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下,债牛的大方向难现根本性逆转。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暂停买入国债,或意味着2025年一季度降准概率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