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连平:中美贸易受挫对中国出口影响有限

来源:经济观察报 2025-01-10 13:16:5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连平:中美贸易受挫对中国出口影响有限)

“尽管中国方面展现了积极合作态度,不过由于美国缺乏同向奔赴的意愿,双方管控分歧的难度将大大增加。但多方面因素决定了中美贸易短期内不会急剧收缩,中美贸易受挫对我国出口影响有限。”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1月10日召开的《2025年宏观经济金融展望》发布会上表示。

据介绍,进入2025年我国出口影响较大的外部冲击变量一方面来自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力度,另一方面则来自“传染效应”的范围,即欧盟、加拿大、日本、墨西哥、部分东盟成员、拉美等其他国家和地区是否会追随美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

在连平看来,尽管中国出口增长面临着一定压力,但得益于中国对美出口依赖的降低、全产业链和中高端制造业优势、出口市场的多元化、贸易创新、丰富的应对经验、美国加征关税的难度以及人民币贬值支撑作用,中美贸易受挫对中国出口影响有限。

具体而言,第一,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依赖已经相对较低。经过多年调整,对美出口在中国总出口中的占比已从超过20%降至15%以下,因此即使中美贸易受挫对中国出口的冲击也相对有限。

第二,中国具备全产业链和中高端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以“新三样”为代表的中高端制造业对稳出口起到了良好支撑作用,且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预测中国制造业产值在全球的占比在2030年有望进一步提升至45%,美、日、德则分别降至11%、5%和3%。

第三,中国的出口市场日趋多元化。除了美国,东盟、欧盟、中国香港、日本、韩国、印度和俄罗斯等地是中国的重要出口市场。同时,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占比不断上升,与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双边自贸协定深化、提级,为中国出口规模的进一步拓展提供了空间。

第四,中国贸易创新有助于提升出口竞争力。制造业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态势明显,跨境电商、新型离岸贸易等新业态加速涌现,为中国出口增添了新的增长点。

第五,中国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应对中美贸易博弈的经验。无论是国家层面的稀有金属出口管制、去美元化等手段,还是微观层面的企业“出海”、开拓多元化市场等策略,都为中国应对中美贸易受挫提供了有力支持。

第六,美国加征高额关税短期内难以一步到位,需要借助多种机制分阶段实施且存在不确定性,这为中国应对中美贸易受挫提供了缓冲时间。

第七,人民币前期已出现一定幅度的贬值,根据J曲线理论(描述货币贬值后贸易平衡的变化轨迹),本轮贬值会对2025年下半年的中国出口形成一定支撑。根据预测,人民币贬值10%可带动出口增长5%,几乎可抵消美国对华加征20%关税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人民币可允许阶段性、可控地贬值,但不宜大幅、持续地贬值,避免造成进口成本增加、资本外流等副作用。”连平说。

对于2025年出口增速预测,连平认为,初步估算,美国对华关税每加征10%,中国出口或下降2%—2.5%,较2018年—2019年的4%左右明显收窄。在基准情形下,即美国对华加征20%左右的关税,叠加少数发达国家追随美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预计我国出口增速将降至1%;进口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小,预计增长2%左右。

谈及2025年稳外贸重点领域,连平表示,首先是进一步培育外贸新动能,比如支持重点外向型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推动企业“出海”拓展多元化市场等。同时,强化金融支持稳外贸,加强外贸领域信贷投放,鼓励相关保险公司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承保支持力度。此外,加快高水平开放体制机制建设,加大引资稳资力度,持续升级中国对外双边自贸协定。

展望全球经济2025年发展趋势,连平认为,受益于美联储降息、企业减税等政策刺激,叠加美国经济自身具备较强韧性,美国经济出现严重衰退或“硬着陆”的风险较小。相比之下,欧元区经济受制于地缘冲突升级、德法“双引擎”失速、财政预算紧缩、消费和投资不足等因素拖累,2025年复苏动能依然较为疲弱。

据预测,2024年—2026年美国经济增速分别为2.4%—2.5%、2.0%—2.3%、2.0%—2.1%;2024年—2026年欧元区经济增长率分别为0.8%、1.3%、1.6%。其中,德、法“双引擎”2025年经济增速分别仅为0.2%和0.9%。

“部分新兴经济体由于具备劳动力成本优势,制造业出口竞争力较强,在国内宽松财政、货币政策和外部自贸协定的推动下,有望持续从全球产业链重新整合的过程中受益。”连平说。

就中国而言,连平认为,尽管可能会受到较强的外部因素冲击,传统出口及部分制造业面临挑战,但在一系列支持经济发展的政策推动下,预计2025年中国实际GDP同比增长5%左右,增长较2024年基本持平,持续保持在长期增长趋势轨道中。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