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绿色金融周报(第171期)丨绿色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工作推进会签约130亿;天津、厦门落地钢铁行业转型金融贷款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绿色金融周报(第171期)丨绿色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工作推进会签约130亿;天津、厦门落地钢铁行业转型金融贷款)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郭晓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德尚玉 实习生刘曦柯 广州报道

随着绿色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相关的资讯和数据变得越来越丰富。绿色金融周报从宏观视角和机构绿色金融实践等角度,关注绿色金融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追踪绿色金融市场的最新趋势,为绿色金融相关参与方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1、绿色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工作推进会签约130亿

1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生态环境部联合召开绿色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工作推进会,并举行美丽中国建设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会议指出,生态环境部门要主动与金融部门一道,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以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支撑美丽中国建设。

此次会议上,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6家银行分别与山东省环保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北投生态环境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签署了融资对接协议,首批签约的标志性项目累计意向合作金额达到130亿元。这些项目包括中山翠亨新区横门西水道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融合发展EOD项目、北京市通州区减河北综合资源利用项目、雷波县唐家山乡村振兴农文旅建设项目等6个标志性项目,涵盖了框架协议和现场授信等多种形式。此外,推进会还对《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作了政策解读,介绍了美丽中国重点领域融资需求。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此次会议明确了下一阶段我国绿色金融工作的重点方向,且首批签约金额可观,为推进绿色金融工作部署起到了一定示范作用。首批签约项目以中长期生态治理项目为主,有利于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长周期项目的耐心资本投资。

2、深圳发布银行保险业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行动方案

1月8日,深圳金融监管局联合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关于深圳银行业保险业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的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提出6方面32条举措,以提升金融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能力和水平,助力深圳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城市。

《行动方案》明确未来5年,逐步提高绿色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重,稳步增长绿色保险风险保障,实现法人机构绿色投资突破,以及绿色信托、绿色租赁、绿色债券等业务发展成效显著,最终基本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多样化、可持续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此外,还提出4方面24项重点任务:一完善组织管理体系;二支持重点绿色发展;三创新产品服务;四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并针对强化监管引领、加强配套政策支持、深化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加强绿色产融对接和搭建宣传交流平台5个方面提出保障举措。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2024年5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以来,全国多地在绿色金融方面有明显行动。此次深圳市提出的行动方案,聚焦于当地产业绿色化发展特色,这对于其他省市的绿色金融推进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上海推进“1+N+X”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建设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印发《关于加强上海金融业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金融机构应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展绿色金融体制机制创新,鼓励积极推进“1+N+X”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建设,明确建设目标、持续管理要求及监管支持举措。

其中,“1”是指设立绿色金融专职部门,“N”是指培育专业化绿色金融分支机构,“X”是指创建绿色低碳网点。《通知》明确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建设目标,即利用5年左右时间,努力在上海培育建设20家绿色分支机构、30家绿色特色分支机构,推进绿色低碳网点建设,绿色信贷余额占比逐年增加,绿色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为全国绿色金融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经验。同时在持续管理方面,提出完善专项管理机制、加大专项扶持、推进专项改造实现运营碳中和的要求。此外,还明确了包括完善考核评价、后督管理等监管支持举措。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上海市在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建设上的推进工作,有利于进一步统筹当地金融等社会组织资源,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在未来的推动过程中,还应细化对落地机构考核和实质性监督,确保绿色金融分支机构和网点成为绿色金融工作推动落地的有效抓手。

4、上周碳价最高96.70元/吨

1月10日,上海环交所发布上周(20250106-20250110)的全国碳市场每周综合价格行情及成交信息。

上周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行情为:最高价96.70元/吨,最低价94.22元/吨,收盘价较上周五下跌2.37%。

上周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127,695吨,成交额11,979,962.56元;本周无大宗协议交易。

上周全国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127,695吨,总成交额11,979,962.56元。

2025年1月1日至1月10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成交量151,686吨,成交额14,263,098.56元。

截至2025年1月10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630,420,350吨,累计成交额43,046,990,202.07元。

1、天津、厦门落地钢铁行业转型金融贷款

近日,天津市在全国首创“转型项目+转型主体”模式,为天津荣程钢铁集团及其关联企业发放了首批钢铁行业转型金融贷款共1.7亿元,预计每年可实现碳减排量14965吨。首批钢铁行业转型金融贷款,既有对转型项目的固定资产贷款,同时发放了支持经营主体整体层面转型的流动资金贷款,是全国转型金融工作推进中的首例。

该转型金融贷款的落地,提高了企业贷款可得性,金融机构可依转型金融标准优化准入标准,精准支持服务客群,对符合条件企业和项目在额度、利率、审批等方面加大支持,满足转型需求。同时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创新“碳排放量挂钩贷”等专项产品,引入碳排放指标挂钩机制,对碳减排绩效好的企业下调利率,首批贷款利率比同类型平均利率低35-70个BP。

今日,厦门银行成功为省内某建材科技民营企业发放1000万元钢铁行业转型金融贷款,这是全省首笔该类贷款。该企业专注工业固体废物钢渣、水渣等深加工,其生产的钢渣微粉符合国家标准,能促进水泥后期强度增长、降低系统能耗与二氧化碳排放。此笔贷款用于钢渣微粉生产,契合转型金融支持目录中“绿色低碳产业链建设”范畴,且投放利率低于同期对公贷款利率。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自2024年11月天津市获批试点应用钢铁行业转型金融标准以来,天津市为钢铁行业的低碳转型工作进行了多方面筹备工作,厦门此次探索是福建省钢铁行业转型的首次成功案例,两地为全国各地方的钢铁行业转型金融工作提供了案例参照。基于行业特性,未来钢铁行业转型金融的深入实施也需监督评价机制开展全程审核,避免出现“假转型”。

2、江苏首笔转型金融技改项目银团贷款落地

1月8日,江苏首笔转型金融银团贷款正式签约,贷款金额达5亿元,用于支持赛得利(盐城)纤维技改项目。此次银团贷款由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牵头,浦发银行、华夏银行、江苏银行参团。赛得利是全球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龙头,其盐城二期技改项目将采用先进环保工艺,全面升级软硬件,旨在降低能耗与三废排放。

项目投产后,产能将提升至37万吨,不仅满足市场对超细纤维素纤维的急迫需求,助力纺织产业链升级,还可创造超1000个就业岗位。预计综合能耗下降5%,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10%,每年温室气体排放减少3.6万吨。

2024年江苏省在绿色金融推进上聚焦多个领域,“碳中和+乡村振兴+高成长产业债”,绿色普惠农业碳汇贷等多个全国“首单”创新产品相继落地。去年11月,江苏省根据本省企业特色,发布《江苏省石化和化学工业重点领域转型金融支持目录》,为该省化工企业转型提供了标准支持。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江苏近年来持续加大转型金融推进力度,继2024年底落地全省首笔钢铁行业转型贷款以来,转型金融陆续在重点工业领域落地。

3、国内首单公路工程低碳转型金融项目落地实施

近日,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下称三公局)与交通银行签署转型金融贷款合同,标志着国内首单公路工程低碳转型金融项目正式落地实施。该项目依据京津冀三地人民银行金融学会发布、中交集团主编的国内首个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低碳转型金融标准——《公路工程建设领域转型金融实施指南》开展。

三公局3个项目借此获得转型金融贷款,以5年期计算,融资成本降低超千万元。接下来,中交集团将以京津冀为起点,向水运、城市更新、产业园区等多领域推广,构建绿色低碳转型评价认证竞争力。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交通运输行业是碳排放的重点领域之一,公路工程低碳转型是发展绿色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公路工程低碳转型金融项目作为国内首单业务,为后续推动公路绿色低碳转型工作带来一定参考价值。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工商银行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