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写了字的纸是神圣的)
黎云昆/文 《淮南子》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可见,文字的发明是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文化成就。孔子作《春秋》,则乱臣贼子惧,也是文字落在纸上的巨大作用。这体现了古人对文字的敬畏以及对智慧和文明进步的深刻认识。
法律就是通过文字来表述的。有了法律,人们就知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就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整个社会就有了秩序和公正。
有了文字,人们就有了是非观,人们就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值得提倡的,什么事是必须反对的。
契约是以文字形式表达的,空口无凭,立字为据。有了契约,才会有社会的经济繁荣。契约是郑重的承诺,一经立下,驷马难追,千金不易。
有了文字,人们就有了荣辱观,人们就知道文明礼貌,就知道仗义执言,惩恶扬善;就知道济贫救困,扶老携幼;就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知道不能恃强凌弱,仗势欺人。这样,人际关系就会得到适当的调整,整个社会就会向和谐进步的方向发展。
有了文字,人们就可以,把新的知识,新的发明,新的技术,新的标准,新的思想,新的理论广泛的传播开来,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有了文字,就有了诗词歌赋、名篇巨著;就有了琴棋书画、舞榭歌台;就有了焚香点茶、插花挂画;就会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古往今来,多少志士仁人,为挽救民族危亡,为振兴民族志气,一腔热血,喷薄纸上,成千古文章,流芳百世,光耀大地。
文字一旦落在纸上,就变的神圣了。
所以,写了字的纸,就不可以随意丢弃,随意损毁,随意亵渎。
旧时很多地方都有忌用写有字的纸做解手纸的习俗。
以前看过台湾的龙应台女士写的一篇关于字纸的文章。当年,他以官员的身份到一个偏僻的山村去考察,走累了,就用随手带的报纸铺在了石头上面,正准备往下坐,这时候一个脖子上围着毛巾的老农,赶紧走上前来,把报纸拿起来,告诉她,纸上写了字就不可以坐了,老农把脖子上的毛巾截下来,铺在石头上,请她坐下。
为表达对文字的尊重,旧时各地都有专门的机构,收集或四下捡拾写了字的纸,送到焚字塔中焚化。
因此很多地方都建有焚字塔。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下司镇,曾是长江水系清水江上的商埠重镇,以前镇上商贾云集,马帮成群结队,商号、货栈、会馆、餐馆遍布街巷,彻夜营业。文化是跟着商业走的。商业繁荣昌盛,文化也必然兴旺发达。所以,镇中还设有书院一座。现仍保有一座焚字塔(图1)。
图1
成都崇州街子古镇也有一焚字塔。塔建于咸丰二年(1852),五级攒尖楼阁式,通高20米,砖石结构的塔身雕有精美的《白蛇传》故事和山水花卉图案,是西南地区现存的最美焚字塔。
焚字塔,也称 “惜字塔”“字库”或“惜字宫”、“敬字亭”、“字库塔”、“焚字炉”,是专门用来焚烧字纸的建筑。塔底位于人体胸高处,留有一小孔,字纸便从这里投入焚烧。
因为焚字塔是专门处理字纸的,所以人们也因此顶礼膜拜,祈求金榜题名,祈求功名。
字纸焚烧成灰以后,也不能够随便处理。
近阅晚清上海的《点石斋画报》,见有描绘台湾恭送字纸的画幅(图1、2)。画中题字颇有意味:“台北府西门外,向有‘惜字文社’一所,每届三年,将平日焚化之字纸灰,送诸大海。本年三月二十日踵行是例,各绅士醵资赛会,倍极繁华,前导有绣纛一面,上书“恭送圣迹”四字。次则鼓吹执事,无不具备。最可观者,有髫年女子九人,演吴宫教美人战故事。殿其后者,扮作男装,手执令旗,人曰:此孙武子也。继以诸女子劲妆古服,尽态极妍,端立于五彩制成之台阁上,而以十数入舁之而行。又有一人在帐内,葛巾儒服,状若宿儒。帐前有童子十余人,皆衣冠整洁,手执书卷,识之者曰:此仿马融设绛帐故事也。具余钟鼓亭、秋千架,五光十色,璀璨陆离。遍游各城毕,然后投诸清流,诚盛事也。故乐得而志之。”
图1
图2
台北有一专门处理字纸的机构,惜字文社。每届三年一次,于三月二十日,将平日积攒的焚化之字纸灰,送诸大海。这一仪式非常隆重。内中有孙武子吴宫教美人演绎兵法的故事及马融“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后汉书·马融列传》)的故事,不知今日还有此风否。
古人的惜字如金,惜字得福的崇文尚雅之风。更是一种文化传统和价值实践体系,它体现了国人对文字和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