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微信送礼功能升级:送礼真的如同发红包了)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白杨 北京报道
在上线一个月后,微信的“送礼物”功能迎来一次重大升级。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微信团队在聊天页面的工具栏中,新增了“礼物”标签,与“红包”相邻,而原先在第一屏的“收藏”被挤到了第二页。
点击“礼物”后,用户将进入送礼物页面,送礼对象为聊天中的朋友,页面下方则有一个“选礼物”选项。
在选礼物页面,可以查看自己之前送出和收到的礼物,同时也可以通过搜索框搜索礼物。最关键的是,用户还可以查看“大家都在送”的礼物。
为了隐私保护,用户只能看到某个小店被多少朋友送过,以及某个礼品被朋友送给多少次。
微信的这次升级,让“送礼物”功能拥有了一个超级入口,也进一步强化了其社交属性。
去年12月上线的“送礼物”功能,是在微信小店中商品详情页增加了“送给朋友”的标签。在随后的更新中,这个功能又被放到“购买”按钮旁边,替代了原来的“加入购物车”位置。
但这都是以商品为出发点,即用户首先要先找到商品,然后再送出,可以理解为是“电商——社交”的路径。
而此次更新后,送礼就真的像发红包一样,先有明确的社交需求,然后去挑选礼物,这是“社交——电商”的路径。这一路径的完善,意味着微信不仅是为商品嵌入了社交互动能力,更是可以通过社交关系来推动商品流通。
值得一提的是,“大家都在送”这个栏目,类似微信公众号的“在看”,可以帮助用户进行信息的筛选。同时,这种基于社交关系的展示,不仅可以增加品牌曝光度,还能够借助朋友圈的推荐机制,提高商品的可信度和购买率。
微信“送礼物”功能,是微信将电商与社交能力进行的一次有机结合。这背后,则是微信团队对电商生态的全新思考。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在近期的一次内部交流中,阐述了微信对做电商的思考。
张小龙说,微信做电商的底层逻辑,是把商品当成内容来做。“很多人说腾讯没有电商基因,我们很敬畏,但如果微信能做好内容,而商品也是一种内容的话,那微信就可以做好商品”。
在他看来,商品和内容没有本质的区别,关键在于如何让商品承载内容属性,与消费者形成互动。因此微信做电商会与做公众号类似,目的是让商品像文章一样与消费者进行连接。
张小龙强调,这是一个很长期的事情,行业没有人做过,所以微信电商也不存在友商。“微信要做的是难而正确的事,如果容易且短期,我们就不做了”。
过去一年,基于“商品即内容”的思路,微信也进行了许多重大调整。
比如2024年二季度,腾讯重新定位了直播电商,使其更像是微信电商。同年8月,腾讯宣布将把视频号小店升级成微信小店。
二者最大的区别是,视频号小店支持商家依托于视频号的场景开店经营,而微信小店可支持店铺及商品信息在公众号(订阅号、服务号)、视频号(直播、短视频)、小程序、搜一搜等多个微信场景内流转。
在年初的微信公开课上,一位微信公开课讲师表示,在微信生态中,微信小店被定位为交易的统一场景,而商品详情页是最小的原子组件,“送礼物”功能的出发点就是让商品信息在社交关系中流转。
他进一步指出,“送礼物”功能并不像外界说的神乎其神,但也确实给团队带来了一些惊喜。比如他们发现,“送礼物”功能上线后,商家的创意被激发,而且退货率很低,整个商品的传播链路都发生了改变。
1月中旬,腾讯召开2024年度员工大会。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也谈到微信的交易生态。
“小龙觉得商品就是信息,不应该只是局限在视频号,而是应该纳入整个微信生态,从原子层角度去思考电商。这样走出来的路跟别人不一样,会走得更远。我们坚决支持WXG(微信事业群)做这样的创新发展,发挥我们的社交能力做电商的生态连接器。未来也期待更多的'蓝包'和新的创意。”马化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