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常会:加力就业岗位挖潜扩容,聚焦三大领域实施岗位开发计划)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 北京报道 1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就业有关政策措施。
当前正值春季就业招聘季。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促进重点群体就业。
国常会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就业优先,加强政策支持、培训赋能、服务助力,努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对于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来说,金融、互联网等传统的优质行业已不能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他们需要转变就业观念,到以前不被重视的制造业、服务业行业求职。
其实,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一些“蓝领”岗位的技术含量和就业质量都已提高,反倒是求职者需要继续培训,掌握就业新技能。
国常会提出,要加力就业岗位挖潜扩容,聚焦先进制造、服务消费、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推进实施岗位开发计划,提升经济发展的就业带动力。
在近日举行的劳动经济学会就业促进专业委员会年会上,与会专家指出,中国经济2024年克服诸多挑战实现了5.0%的增长目标,一揽子增量政策及时出台落地达到了预期效果,为缓解就业压力提供了较好基础。
其中,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增长强劲,吸引一大批青年在B2C跨境电商领域创业;高新制造业带动多环节就业增长,尤其是机电等领域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大增。
然而,传统制造业、零售业、低端服务业受冲击导致岗位减少,使得低技能劳动者就业更为艰难,部分地区青年失业率上升。
国常会此次提出聚焦先进制造、服务消费、民生保障等三大重点领域,指明了就业岗位的增长点。
在先进制造方面,一些“蓝领”岗位在技术加持下变成“紫领”岗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更为友好。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近日发布《新质生产力应用型人才就业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勾勒出一类具有代表性的新质生产力应用型人才——紫领人才。
《报告》称,紫领人才广泛存在于智能制造业的班组长、技术员和质检员等岗位,他们以生产一线为主要工作场景,一专多能,手脑并用,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新技术的学习能力,并具有广阔的职业成长空间。
《报告》还称,以紫领职位为代表的制造业工作岗位学历门槛均逐步提高,紫领人才的本科学历占比会逐渐增加;紫领人才的总需求将持续增加,到2035年会超过3100万人,占制造业总劳动需求的近四分之一,届时紫领人才将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在服务消费方面,其正逐渐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的服务行业就业主力军。
“过去两年,国内快递从业人员增长明显加快,属于少数几个从业人员规模还在扩大的行业。”劳动经济学会就业促进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欧阳俊说。
“在当前形势下,快递行业吸纳的从业人员增多,对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欧阳俊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在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前,许多求职者选择将快递行业作为过渡。”
2024年,劳动经济学会就业促进专委会课题组前往深圳、广州、厦门、杭州等十几个城市的跨境电商企业进行调研。课题组发现,所有受访的集运仓、保税仓都有大学毕业生雇员在分拣、打包等一线岗位工作,而前几年这是非常罕见且即使有也是临时性的现象。
不过,从事劳动力密集型服务业不代表就业质量必然下降,突出体现在其创业友好属性。
“B2C跨境电商的资金准入门槛持续下降,市场增长空间越来越广阔,为缺少资金但富有创新意识、创业激情的青年提供了创业乐土。跨境电商还存在着巨大的周边配套需求,在代运营公司、清关代理公司和本地配送网络等相关领域提供了大量的创业机会。”欧阳俊说。
在民生保障方面,公务员、事业单位等政策性岗位热还在持续。
1月15日,2025年公务员国考笔试成绩和合格分数线公布。2025年国考最低进入面试分数线达到了惊人的149.8分,站上新的高度,显示越来越多高素质人才渴望“成公”。
2025年公务员省考也已陆续启动,近日又有10个省份发布公告。统计发现,招录规模小幅扩招,共计招录77890人,比去年增加3399个名额,其中河南省比去年多招1093人,山西省的扩招比例则高达21.65%。
中公教育相关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各地省考对应届毕业生“呵护”有加,全力促进“保就业”大局。比如,河南省考要求具有2年及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数和职位数都有所降低,湖北省考专门面向2025年应届高校毕业生的招录职位数占总职位数的42%。
在上述年会上,与会专家认为,2025年绿色转型和科技创新将推动经济继续较快增长,新能源等领域投资扩大将为就业注入活力。
国常会指出,要加大对重点群体的就业扶持,提高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授信额度,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加力支持就业创业,研究扩大一次性扩岗补助对象范围。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将坚持岗位开发和政策激励并重,能力提升和服务优化并行,更好支持就业成才,支持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吸纳就业,积极稳定公共部门岗位,拓宽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成才渠道,不间断举办‘百日千万招聘’、全国城市联合招聘等活动,促进人岗高效匹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运东来说。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是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提高劳动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国常会指出,要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在培训资金投入、设施建设、企业参与等方面加大支持,分行业领域制定培训计划,提高培训层次和补助水平,培养更多发展所需人才。
在上述年会上,与会专家表示,高校毕业生规模继续扩大,将进一步加大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随着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替代效应开始显现,低技能劳动者和传统行业从业者将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
专家建议,要进一步优化就业优先政策,加快实施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大创业创新鼓励和支持力度。
人社部等八部门1月15日发布《关于推动技能强企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促进职工增技、技能增收、企业增效。
对于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意见》推出了多条包含“真金白银”的举措,包括:可将签订半年以上实习协议的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含技工院校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技师班毕业生)纳入企业新型学徒范围,对毕业后与实习企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从入职开始按规定予以补贴。支持“智改数转”企业以订单、定制、定向、项目化培训等方式加强数字人才培养,符合职业培训补贴条件的给予差异化补贴。结合实际将企业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纳入地方人才引进目录和城市直接落户范围。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运东来说,下一步,将以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从破解“有活没人干”入手,解决“有人没活干”的问题,推动技能人才提质扩量优结构,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