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公司新闻 - 正文

史带财险拟“清场”中资,进入外资独资时代

来源:经理人杂志 媒体 2025-01-21 14:54:3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史带财险拟“清场”中资,进入外资独资时代)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资险企加大了在国内的布局,甚至不少险企纷纷迈入“中转外”“合转外”的步伐。继中意财险“变身”纯外资险企后,史带财险也果断迈出关键一步,欲彻底甩掉合资身份。目前,在“退金令”的政策背景下,史带财险唯一的中资股东拟“退场”,正全力驶向纯外资的“快车道”。

“合转外”

2024年12月18日,史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史带财险”)发布公告称,史带补偿及责任保险公司(下称“史带补偿”)已通过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以每股2.5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原股东上海锦江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锦江投资”)。目前,股权转受让各方已签署交易协议。



图源:公司官网

从股权结构来看,锦江投资是史带财险的唯一中资股东,持股比例0.78%。与此同时,史带补偿占股79.22%,史带再保占股20%,而这两家背后的实控人为史带国际。若此次变更被上海监管局正式批准,意味着史带财险或将成为外资全资控股企业,也将成为国内第三家“合/中转外”的外资独资险企。

前世今生

实际上,史带财险“合转外”早有预兆。在“退金令”的政策推动下,央国企股东被要求尽快地退出金融机构,回归主业。这一背景下,外资巨头趁机加速布局中国市场,史带财险便是其中一个典型例子。

1995年,史带财险由18家中资企业联合创立,名为“大众保险”。2011年,美国国际集团(AIG)前董事长格林伯格执掌的史带国际强势入局,通过定向增发拿下20%股权,成为最大单一股东。此后,史带国际步步为营,逐步增持股份,并于2014年取得实际控制权,公司正式更名为“史带财险”。

随着史带国际不断收购小股东股权,持股比例攀升至99.22%,且仅剩锦江投资持有的0.78%股份尚未纳入囊中。此外,在2022年,史带财险董事长董颖就曾表示“集团还未与锦江磋商过转让事宜,不排除全资控股计划。”

2024年末,这场长达13年的收购终于落下帷幕。

“轻装上阵”

自史带国际控股后,史带财险迅速调整业务模式,逐步削减车险业务,加大非车险业务的投入。2014年下半年,史带财险打响了退出车险市场的第一枪;紧接着在2015年1月,除了上海,其他地区的车险业务全面叫停;直至2016年1月,干脆利落地告别了整个中国车险市场。自此,公司聚焦于财产工程险、水险、意外健康险、责任险和金融险这五大核心产品线。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的车险业务占比为零,保费收入均来自非车险业务。

与此同时,史带财险对其业务范围也进行了调整,大力精简机构设置,撤销了多个三级机构及营销服务部。具体来说,在2022年,公司裁撤了4家省级分公司,涉及苏州、福建、安徽和宁波四个区域。目前,史带财险的机构覆盖区域仅限于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广东、重庆和湖北。

在人力资源方面,2013年,史带财险的人力成本高达3亿多;2014年小幅减少;到2015年进一步减少,到了2016年,人力成本已降至8000万元左右。截至2023年末,公司的正式员工总数为171人。

通过精简机构和优化人员配置,公司不仅大幅降低了运营成本,还显著提升了管理效率。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史带财险没有选择被动应对,而是主动出击,“轻装上阵”试图扭转局面。

从经营表现来看,“轻装上阵”已见成效。2016年—2020年,史带财险的保险业务收入“一路向上”。具体而言,分别为5.12亿元、7.32亿元、9.16亿元、11.48亿元和12.99亿元。然而,2021年—2022年,公司保险业务收入连续两年下滑,但到了2023年,史带财险强势反弹,实现保险业务收入9.97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1%,显示出强劲的复苏势头。

净利润方面,表现同样可圈可点。2016年—2023年,公司分别实现净利0.8亿元、0.6亿元、0.5亿元、0.5亿元、0.4亿元、0.1亿元、0.04以及0.3亿元。尽管净利增长步伐较小,甚至出现回落,但与成立前期相比,依然展现了其稳健发展的轨迹。



根据最新偿付能力报告,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史带财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7.94亿元,同比增长6.6%;净利润0.3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近三倍。此外,公司综合成本率97.08%,说明承保尚未出现亏损。

史带财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逆水行舟,果断放弃车险赛道,专注非车险业务,成功占据了一席之地。随着中资股东的退场,公司彻底回归纯外资属性。面对新的市场格局,史带财险是否会继续坚守“小而美”的独特步伐,稳扎稳打,还是大胆突破,探索出一条前所未有的创新之路?我们将拭目以待。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