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公司新闻 - 正文

十月稻田一年卖了50亿,王兵夫妇赚翻了

来源:牛刀财经 2025-01-23 17:44:4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十月稻田一年卖了50亿,王兵夫妇赚翻了)



文丨汪锦怡 出品丨牛刀商业评论

粮食界“顶流”十月稻田正经历着成长的烦恼。

1月15日晚,十月稻田发布2024年盈利报告称,预计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年度经调整净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将不低于3.41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1.62亿元增长不少于110%。



(来源:公司公告)

数据看着挺漂亮,然而,十月稻田依然面临诸多难题。

十月稻田发展曾经依赖的消费升级和电商红利正逐渐消退,核心业务高端大米业务前景变得黯淡。

此外,公司决策层“任性”的“借债分红”以及投资茶百道的决策也引发质疑。机构投资者们在股票解禁就开始“撤退”,公司市值从年初的200多亿元骤降至如今的60亿元左右。

十月稻田究竟是一家怎样的公司?一系列“故事”是如何发生的?

1、“高端”大米生意不好做

【天眼查】信息显示,十月稻田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厨房主食食品企业。自成立以来,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预包装优质大米、杂粮、豆类及干货产品。在此之前,创始人夫妇已从事大米生意多年。

招股书显示,十月稻田旗下有“十月稻田”、“柴火大院”、“福享人家”三大品牌。分别对应大众市场、中高端市场和高端市场。



(来源:招股书)

十月稻田用户八成以上为40岁以下的中青年,其中用户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比高达58.7%。这些用户属于愿意为“高品质”产品买单的中产消费群体。



(来源:招股书)

赶上了消费升级和电商平台快速发展的“快车”,十月稻田迎来快速发展,成为粮食界的明星品牌,公司实现了网红大米到上市公司的华丽转变。

招股书显示,2020-2022年期间,公司实现总营收由23.28亿元跃升至45.35亿元,经调整净利润从2.21亿元增长至3.6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了39.6%、28.3%。

在2023年,十月稻田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公司这一年实现营收48.70亿元,但增速首次下滑至至个位数7.4%;经调整净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为1.62亿元,同比大幅下降55.4%,与2020年相比也少了近6000万元。

2024年情况有所好转,十月稻田预计净利润出现较大增长。但其面临的近况并不乐观,产品结构较为单一以及销售渠道过度集中的问题也开始显现。

十月稻田的核心业务是高端大米。而高端大米能否维持其高溢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环境的稳定和消费者的购买力水平。当经济下行压力增加时,“高端”的大米消费属性可能会转变为“非必需”商品。

在消费降级趋势的影响下,消费者的选择变得更加务实,开始倾向于选购那些品质相当,价格更为亲民的产品作为替代。例如,一些地区性具有较高性价比或无品牌标识的五常大米已经显现出了一定的竞争力。

并且,十月稻田的主力消费用户的消费习惯也在发生变化。在35岁以下的年轻群体中,主动下厨的比例正逐年递减,而外卖等便捷快速的餐饮方式则渐渐成为了他们的主要选择。

高端大米的核心消费群体逐渐趋向“小众化”。2024年中报显示,十月稻田的大米产品在总收入中占比已经由2023年的78.1%下降至65.2%。



(来源:公司中报)

电商红利正在减弱,电商平台的迅猛发展曾为高端大米的销售提供了巨大的的流量支持。然而,当前流量获取的成本持续攀升,仅靠电商渠道已难以维系十月稻田的增长。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十月稻田线上销售收入占比比由59.7%降低至41.8%,在此情况下,公司通过开设直营店提升了毛利,但新增营销成本却增长了48%。



(来源:公司中报)

十月稻田还因产品品控不达标而频遭消费者投诉。据黑猫投诉平台统计,截至1月21日,十月稻田已累计收到121条投诉,内容主要涉及电商平台销售的玉米变质以及大米中发现虫害等问题。



(来源:黑猫投诉平台)

2、决策层的“任性”

十月稻田管理层决策总是能引起市场的高度关注。

在申请IPO之前,十月稻田就进行了两次分红。

根据公司招股书,2020至2022年间,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1397.40万元、-1.73亿元、-5.64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过6亿元。在此期间,十月稻田在2020年和2022年分别分红5000万元、2亿元,根据十月稻田股权架构,这些钱大部分都落入了创始人王兵家族的口袋。

业绩亏损,分红的钱是从哪来的?十月稻田2022年的融资性现金流中,融入的资金有2亿元被分红支付所抵消。简单的说,就是公司账上没钱,把从银行及其他融资渠道获得的2亿元资金,以分红的形式发放给了股东。



(来源:招股书)

在这番操作下,十月稻田当期流动负债总额激增195.9%,货币资金和流动负债比率低至16.1%。

上市前“借债分红”,然后再从二级市场融钱,果然玩的一手”“好盘算”。

此外,十月稻田还积极对外投资。根据2024年半年报数据,十月稻田以每股16.34元价格买入茶百道股份。1月21日收盘,茶百道收报9.45港元,浮亏已达到42.17%。而茶百道的业绩表现也不尽如人意,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超过六成。

十月稻田看上茶百道什么了呢?在茶百道上市当天“抄底”显然不是一个草率的决定。

从业务角度看,二者的业务并没有协同效应。十月稻田给出的解释为,投资茶百道是为了开拓渠道,向其加盟商销售货品和设备。此种解释的说服力只能是仁者见仁了。

有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为何十月稻田不选择主业或主业相关进行投资呢?

当前,高端大米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更多品牌开始切入“高端大米”这一细分领域,市场同质化问题也逐渐显现。传统巨头如金龙鱼和中粮集团在价格和渠道上有优势,十月稻田维持并提升品牌优势上面临挑战,想要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并不容易。

3、机构们的“盛宴”

资料显示,在2020年之前,十月稻田尚未受到资本界的关注。转折出现在2020年,一年,启承资本的创始合伙人常斌发现了十月稻田,在其实地考察之后,启承资本独家提供的3亿元A轮融资。

此后十月稻田成了“香饽饽”,一众投资大佬红杉中国、云锋基金、CMC资本、泰合资本、MIC纷纷入局。在上市之前,十月稻田已完成了24亿元融资。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股权架构,创始人王赵夫妇及其家族成员,为公司控股股东,持有70%的投票权。其他股东包括启承资本持股12.49%、红杉资本持股5.66%、MIC资本持股4.90%、云锋基金持股3.40%、CMC资本持股1.81%等。

2023年10月12日,十月稻田上市当天涨幅高达22.66%,报收18.84港元/股。然而,资本市场对农业热度并不高,此后十月稻田的股价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状态。

随着解禁期到来,十月稻田股价变得“躁动”。2024年10月8日,十月稻田股价盘中一度拉升至100港元/股,随后快速回落,当天报收17港元/股,涨幅6.25%。随后两个交易日公司股价分别下跌了17.06%、13.62%。



更大的变数出现在了解禁日当天,2024年10月14日十月稻田股价盘中一度下探7.79港元,当日报收8.05港元/股,跌幅高达33.91%。

对于十月稻田股价“异动”,北京时间报道称,有传言是为了“利益输送”,让某些资金“抽身撤离”。此种说法是否属实我们无从验证。只能靠投资者们“脑补”了。

但在解禁后,机构们上演“生死时速”是真的发生了。数据显示,云锋基金迅速采取行动,减持了1795.87万股,持股比由9.01%大幅下降至4.96%。启承资本方面则以股8.35至9.62港元的价格抛售了480.50万股,成功套现约4437.77万港元。2024年10月29日,京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9.738港元均价减持了235.95万股。



(数据来源:Wind)

2024年年初的时候十月稻田的市值还有 200多亿,如今要守住60亿元也有难度。截至1月22日收盘,十月稻田股价报收5.41港元,市值不到60亿港元。

股价的异动和机构们的行为引发了投资者十月稻田未来的担忧。再联想到十月稻田上市的前“举债分红”的举动。这一系列事件背后的复杂动机,显然不是轻松就能解析明白的。

回到十月稻田公司发展,未来能否在夯实主业和优化资本运作上做出关键突破,关系到公司发展大计。从长期来看,十月稻田的发展在于稻田地头,而不是“押注”资本市场。

下一步,十月稻田还会有哪些大动作?我们将持续关注。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茶百道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优秀。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