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药企出售医院潮涌:承压下回归核心业务成出路)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唯珂 广州报道
社会办医的洗牌期仍在继续。
2025年1月,新华医疗挂牌转让旗下山东新华昌国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55%股权,底价约1.13亿元。
截至2024年11月30日,新华昌国资产总额约1.43亿元,负债1497.88万元,营收439.47万元,净利润69.56万元;其净资产评估价值约为2.05亿元。
据了解,新华医疗不止一次出售其旗下医院,早在2020年12月和2020年4月,新华医疗就已公开出售淄博淄川区医院西院有限公司70%的股权和南阳市骨科高新区医院有限公司80%的股权。
近年来,不少药企踏入社会办医的行列,却因管理难度大、与核心发展业务不符和政策环境变化等原因,选择出售医院业务,以减少运营医院成本高、回报率低带来的经济损失。
华南某社会办医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言,尽管所在医院已经算是行业内试水成功的例子了,但是医院一直以来盈利难,持续靠借贷维持基本运营。
2013年,国家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国卫体改发〔2013〕54号),旨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该政策提出放宽举办主体要求、放宽服务领域要求、允许医师多点执业、支持开展信息化建设等多项措施,积极鼓励“社会办医”,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医疗行业掀起了一股药企办医院的热潮。
“而且药的使用场所在医院,药企和医院是一个上下游关联产业,所以很多药企或者其他医疗相关企业愿意办医院,在最高峰的时候大概有几十家上市药企,比如贵州的益佰制药和上市医疗器械企业新华医疗都在投入办医院。”广州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庄一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根据企业观察网的《医疗服务业并购发展报告:十年规模超500亿》,2016年-2018年,企业并购医院的金额分别达到161亿元、149亿元、144亿元,虽然并购金额在数字上较为可观,但仍能观察出其逐渐递减的趋势。
庄一强表示,回看社会办医近几年的发展,2016年、2017年、2018年是社会办医的高峰期,2019年热度开始回落,随后就撞上了新冠疫情,在这个大背景下,社会办医从高歌猛进自然进入到了优胜劣汰的整合期。
促使药企权衡利弊的还有集采政策的影响,自2018年大规模药品集采政策实施以来,药品的价格就开始下降,药企的利润空间被压缩。一些药企持有专利的原研药,因价格高难以中标,不得不转向院外市场寻求新通路,加上过去药企办医院依赖药品销售获取利润的模式已难以继续,药企在重新考量医院业务的投入产出比后选择退出。
在2018年末发布公告转让医院股份的药企中,能看见不少知名药企的身影。2018年10月,华润三九发布公告,拟按照国有产权交易所挂牌程序在国有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所持三九医院82.89%股权,同时华润医药投资有限公司亦将挂牌转让所持三九医院17.11%股权。2018年12月,益佰制药和景峰医药也先后宣布拟出售其所持股份。
如今,新华医疗再次转让旗下医院股权的消息使药企出售医院这一议题再次走进公众视野。
医药企业的发展与道路选择离不开政策的影响。
2024年11月28日,第十批医保谈判结果公布,在医保药品谈判中,共有117种目录外药品参与了谈判或竞价。其中,89种药品谈判/竞价成功,谈判成功率达到了76%,平均降价63%,达到了历史的最低价,比如一片3分钱的阿司匹林肠溶片,一支0.22元的间苯三酚注射液,这些低价的医保药品降低了医院的利润空间。
除此之外,我国目前采取的DRG和DIP以按病种付费和按疾病干预包付费的形式,倒逼了医疗行为的主动规范、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国家医保局在2021年出台的《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至2025年底,DRG/DIP支付方式的目标是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基本实现病种、医保基金全覆盖。
医疗反腐活动也在持续进行,2023年7月起,全国开展医药领域腐败问题的整治工作,根据中新网的不完全统计,到2024年,超180名医院书记、院长被查。严厉的打击使药企办医院也受到波及,为避免潜在的法律风险和声誉损失,药企纷纷加快了退出医院领域的步伐。
“因为较难营利,大家都不看好此类领域投资。”庄一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言。
针对药企办医退出潮,庄一强分析了两大原因:“药企出售医院,第一是因为统一大量采购、招标、压低价导致药企本身资金流不宽裕,再叠加医院端不营利,所以就形成了退出潮。第二是因为对于药企而言,制药是主业,医疗是副业,当药厂的主业资金宽裕时才会选择投资医院,但现在医药企业自身承压,出售医院顺理成章。”
社会办医的不断发展使各类资本纷纷涌入,也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面临着来自其他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的双重压力,承受着药企办医院在医护人员薪资、医院软件硬件、医疗设备更新换代等巨大投入的压力,药企为了卸下承重的负担,不得不选择剥离边缘业务,减少在医院领域的资源投入,集中资源发展核心业务,加大在研发、生产等环节的投入,加快出售或转让医院的步伐,并寻求与其他医疗机构的合作,重新对产业链的布局进行审视与调整。
从药企的出售公告中也可得知,新华医疗、华润医药、益佰制药和景峰医药等企业对外宣称的出售原因均包含医院业务与公司长期发展战略不符,希望聚焦主营业务,优化资产结构等说辞。
“但实际上医院亏损运营状态很普遍,这样的情况对公立医院来说同样存在挑战,公立医院因为有政府的支撑和医保为它兜底,而民营医院缺少了政府的帮扶,一般会面临倒闭或者被出售的结局”庄一强谈道。
2024年,创新成为医药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国家医保局在最新的医保目录调整中多次提出“支持真创新,真支持创新”。从第十次医保药品谈判结果来看,医保局真正做到了支持创新发展,在今年新增的91种药品中,有90个为5年内新上市品种,38个是“全球新”的创新药,在谈判阶段,创新药的谈判成功率高达92.7%,较总体成功率高16%。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24年9月的数据,全国医药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0.5%,占全部工业比重3.7%,国产创新药市场规模突破1000亿元,在研新药数量已跃居全球第二位。
由于国家与行业对创新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药企将更多资金投入到创新药研发中,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除了创新药,各类药企也将在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前沿技术领域积极布局,通过合作、融资和自主研发等方式,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抢占未来医药市场的发展先机。
从出海趋势上看,未来智库的研究报告指出,国内药企的创新实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通过License-out等方式,将自主研发的产品推向海外,实现产品的国际化销售,获取更大的市场空间和利润。2020年后我国药企License-out快速攀升,2020、2021、2022和2023年我国药企license-out数量分别为24、41、51、80个。
在国家对创新药物研发支持、药企科研能力逐步提高、国际交流频繁、互联网普及与大数据技术应用等多重背景下,药企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优化其产业链,对企业自身转型升级,以创新为基础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智能化发展,呈现多方面的发展态势。
(实习生陆卓宁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