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拨云鉴粤:广东经济基本面怎么看?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拨云鉴粤:广东经济基本面怎么看?)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李振  广州报道

2024年,广东GDP迈上14万亿元新台阶、连续36年居全国首位,同比增长3.5%。

数据公布,备受关注。不少人问:广东GDP增速为何出现放缓?广东经济承受了什么压力,韧性强不强?广东经济发展态势在如何演进,新动能从何接续?哪些广东经济的“新信号”值得关注,市场反应如何?

要解答上述问题,必须从总量与速度、存量与增量、质量与结构、周期与趋势、广东与全国等多组关系中去探寻。

承压显韧性:

在化解三大扰动中积极因素不断累积

广东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长期保持在10%以上,是全国经济当之无愧的“压舱石”。正因如此,当全国经济运行面临困难挑战时,广东承压也往往更早更大。

不妨先看一组数据:2014年广东GDP为6.78万亿元,2024年则实现14.16万亿元。广东现在每1个百分点增速带来的经济增量,相当于10年前的2.1个百分点。对广东而言,增长不仅比过去难,也比其他省份难。

除体量大之外,广东经济承受的压力还源自三个因素的叠加传导:全国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国际市场发生剧烈波动、较高市场化程度下经营主体反应更敏感。

先看房地产。广东是诞生中国?首个商品房项目的省份。过去40多年全国城镇化浪潮中,房地产业一直驱动着广东经济高速增长。一批粤系房地产企业,曾常年“霸榜”全国房企十强,甚至包揽半数以上席位。2016年,广东房地产开发投资突破1万亿元,并在2021年达到1.75万亿元的峰值。房地产业是广东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随着房地产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这个经济“引擎”开始减速:自2021年开始,广东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下滑,2023年降至1.35万亿元。2024年,广东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8.2%。

再看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广东地处开放前沿,与全球产业链和国际大市场深度嵌套。1986年至2024年,广东连续39年位居中国外贸第一大省,常年贡献全国外贸五分之一以上的份额。然而,这也使得广东外贸依存度高达64%,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一旦国际市场风云变幻,广东所受冲击必然最早、最大。近年来,面对全球市场需求疲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广东外资外贸乃至关系到整个制造业的供应链安全,都始终面临巨大挑战。

广东又是一个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省份,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50%以上的GDP、60%左右的税收、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新增就业、90%以上的经营主体数量。这让广东经济富有活力,但也因民营主体对市场环境更敏感而造成经济波动幅度更大:市场上行时发力更猛,下行期则更谨慎。

三大扰动因素均与广东经济的结构性特征高度关联,并产生深刻影响。其中,房地产的影响可谓最大最重,国际市场波动的冲击可谓最早最猛,市场行为弹性更大则最为关键。

不过,事无绝对。对于广东经济基本面,我们仍需辩证地看,特别是要看到承压中的韧劲,挑战中的机遇。

首先,积极因素在积累在增多,量变终将要引发质变。

以房地产为例,随着2024年末新一轮房地产政策重磅实施,全国房地产市场完成筑底之后迎来边际改善。从广东来看,广州、深圳两座一线城市率先“出招”释放购买力,并带动土地市场复苏,房地产市场出现止跌回稳势头。

根据广东省房地产市场协会的数据,2024年10月全省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同比增长4.7%、环比增长11%,为去年来首次实现同环比均有增长。2024年末,一些民营房企的身影重新出现在了广州、佛山等市的土地市场上。同时,2024年广东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21.8%,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5.6个百分点,降幅连续9个月收窄;到位资金降幅连续6个月收窄。

目前,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仍在进行中,尚未能充分反映到经济数据上。不过,房地产所释放的积极信号值得关注。

楼市回稳甚至回暖,一方面意味着广东经济的重要下行因素减弱乃至消失,另一方面不仅将直接带动经济增长,还将带动广东电器、家具、五金制品和照明电器等与房地产息息相关的制造业的复苏。

“楼市止跌的能量在蓄积,回稳在望。”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冯奎认为,支撑我国房地产市场长远发展的动能仍然存在,经过市场深度调整,重构发展模式后的房地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也将得到全新体现。

其次,新的优势在加快显现。

广东发展起步早、遇到问题早,转型升级早,增长反弹预计也会较早。目前虽然言之尚早,但在不少领域已见端倪。比如,国际市场的波动,“倒逼”了广东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2024年,广东3D打印机、电动汽车和无人机出口分别增长45.2%、41.4%和20.1%,高技术产品正在领跑广东出口。与此同时,2015年至今,广东跨境电商持续9年“狂飙式”发展,Temu、SHEIN、安克创新、赛维时代等一批跨境电商品牌在全球打响了知名度,并带动纺织服装、家电家居、电子信息、五金建材等广东传统优势产业集群迈向“大航海”时代。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广东市场化程度高,下行期经济波动幅度大一些,但恢复期反弹也会更大,这种韧性已经开始在某些领域显现并将逐步扩散。一个典型例子是,广东在全国率先实现政府隐性债务清零,相对健康的财政状况,为广东稳增长创造了更大空间。2024年,广东争取到新增专项债券5085亿元,规模为历年之最,有力推动了一批重点项目建设。

广东财经大学校长于海峰认为,广东隐性债务连续3年动态清零,是全国债务风险水平最低最安全的地区之一,并且对全国财税贡献最大,显示出经济运行的稳定性。

稳与进互促:

创新接近量变到质变的变盘边缘

经济运行如何才算稳?广东稳不稳?

先看增速,但增速不能孤立地看,不仅要考虑广东经济体量,也要将短期增速与中长期增速结合起来看。

2024年广东GDP同比增长3.5%,有所放缓。但若按过去4年平均增速,广东GDP年均增长4.7%,仍处于相对合理区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或更直观:从2019年开始,广东GDP接连突破10万亿元、11万亿元、12万亿元、13万亿元、14万亿元五道大关,一年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值得注意的是,广东全年GDP同比增长3.5%,增速比前三季度回升0.1个百分点,也呈现出边际改善迹象。

稳不稳,还要立足大局,从贡献来看。

2024年,广东成为全国第一个GDP突破14万亿元的省份,对全国GDP的贡献也稳定在十分之一左右。这个抽象的“第一”背后,蕴含着丰富细节。

例如,2024年广东进出口总额突破9万亿元、同比增长9.8%,总量连续39年居全国首位,并贡献了全国38.7%的贸易增量;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5万亿元,连续34年居全国首位;经营主体净增98万户、突破1900万户,其中企业超过830万户,总量均居全国第一。

广东对全国养老金的贡献也最多。2023年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调剂金总上缴规模2439.59亿元,其中广东上缴1158.14亿元,几乎贡献了一半。

广东“首位度”异常突出,2024年广东服务业增加值、进出口总额、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国内税收收入、金融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市场经营主体、研发经费支出、区域创新综合能力等多项指标继续稳居全国首位。

聚焦关键之处,更能看清广东经济稳不稳。

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和社会的“稳定器”。作为人口大省、就业大省、农民工大省,广东就业形势不仅稳而且不乏亮点:2024年,广东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43万人、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110万人年度任务。其中,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率超90%,4300多万农民工特别是450多万脱贫人口就业总体稳定;企业用工也稳,1.5万家监测企业全年平均在岗人数、月均实际招聘人数同比均有上升。

广东经济增长放缓,为何却能稳住就业?这恰恰折射了广东经济深层次的稳:一方面,尽管增速略放缓,但广东庞大经济体量下形成的增量仍十分可观,对就业有足够吸附能力;另一方面,广东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对就业形成了较强包容能力,一是服务业发展承接了大量一般劳动力,二是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创造了大量的技能人才岗位。截至2024年上半年,广东技能人才2019万人、高技能人才722万人,分别比上年底增加40万人、65万人。

“广东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高技术制造业对技能人才需求快速增长。”广东财经大学人力资源学院院长、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萧鸣政分析。

工业这个广东经济基本盘更是稳中向好。广东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工业规模约占全国1/8,约160种工业产品产量全国第一。

2024年,广东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为32.0%和58.3%,比上年提高2.9个、1.4个百分点,分别比全国高15.7个和23.7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43%、占全国1/4;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31.2%、占全国44%;智能手机产量增长12.5%、占全国超四成;集成电路产量增长21%、占全国18%。

这表明广东制造业当家的家底更厚实,并在不少新领域新赛道建立了优势,世界级制造基地的地位更稳固。

广东经济的稳并非静态的稳,而是稳中求进、以进促稳。“进”,表现在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以及背后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优势的稳步提升。最为直观的是工业投资。2024年,广东工业投资超1.5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6.7%,技改投资增长11.5%、连续24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工业投资的“进”,不仅在房地产投资下滑情况下支撑了投资之稳、内需之稳,更带来产业之优。2024年,广东推动超过1万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工业设备更新投资增长17.9%、增速创9年来的新高。

“政治经济学理论表明,经济周期性回升都是从企业的技术设备更新改造开始的。”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王珺表示,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一头连着投资,另一头连着产业结构,具有“抓中间,带两头”的关键作用。

最为关键的是科创赋能持续向好。2024年,广东预计全省研发经费支出约51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3.6%左右,高新技术企业约7.7万家,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全国第一。此外,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亦稳居全国首位。

以构建全过程创新链为统领,广东一手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一手力促创新成果转化催生新质生产力。

2024年,广东低空经济已集聚全国30%以上的产业链企业,广州亿航获颁首张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生产许可证,原生鸿蒙操作系统正式商用,量子纠错新方案、天气预报人工智能大模型则入选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经济研究所所长汪云兴表示,广东的创新已经接近量变到质变的变盘边缘。过去广东主要靠外需拉动、大规模土地投资等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方式,现在正在向依靠创新驱动发展转变。

由此,广东经济结构新势能也加速壮大,产业发展向新提质的势头十分稳健,2024年广东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已分别提至56.7%、31.6%。

流量里的广东:

经济活力依旧澎湃

广东经济需回答的另一核心题是:活力足不足?

活力足则潜力大,机制顺就能将潜力充分释放,就能熨平经济波动。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藏在人流、物流、资金链、创新流等“流量”中。

截至2023年末,广东拥有1.27亿常住人口、1.5亿左右实时管理人口。全国每9个人就有1个在广东打拼。不仅如此,2024年,广东新出生人口113万人,数量居全国第一,省外净流入人口保持增长,预计常住人口规模继续扩大。

这是一个超大规模市场。2024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0.8%。2024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在广东带动1025万台家电以旧换新、45.4万辆汽车报废和置换更新。

人气带来流量,流量带动商机。1.5亿左右实时在粤人口背后,既是超大规模消费市场,也是超大规模要素市场,更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人力资源这一最重要生产要素在市场机制下自发实现效率配置的强力体现。

另一组数据更具震撼力:2024年广东接待游客8.5亿人次、旅游收入超1万亿元,同比增长均超10%,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旅游业已经成为了广东经济的重要增长极,端午龙舟、潮汕英歌舞火爆“出圈”,粤剧、粤菜、咏春拳、工夫茶等不断吸引着八方来客。

人气旺、企业兴。截至2024年底,广东登记在册经营主体1904.88万户,占全国1/10。全国每10个老板就有1个来自广东。

从增量来看,2024年广东新设企业126.75万户、同比增长5.26%,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53万户、同比增长19.13%,民营企业达774.49万户、同比增长6.86%。

“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广东为什么如此具有吸引力?除了市场大之外,产业强、环境优亦是关键。

广东拥有国民经济41个大类中的40个,60%至80%的生产材料可在半小时内完成产业配套,另外10%至20%可在1小时内完成,这让“做生意”无比便捷高效。

随着“拿地即开工”“完工即投产”“验收即发证”等改革举措落地,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已成广东的鲜亮品牌。2024年,广东为经营主体新增减免税费超1500亿元,企业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金额超6900亿元。

人畅其行、货畅其流,合力将广东经济塑造成一席流动的盛宴:广东物流总量占全国10%、国际物流量更占全国近20%、电商快递占全国26%、农产品进出口占全国20%。

2024年,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7636.9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0.89%,创历史新高;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达3338万标箱、同比增长11.7%,增幅为近十年最高;广铁集团年内累计发送旅客首次突破6亿人次,同比增长8%,创历史新高;全省快递年业务量突破400亿件、增长19%,占全国比重达24%,并且连续第16年稳居全国首位。

不仅如此,广东立体交通网还越织越密:2024年,梅龙高铁开通,粤东高铁“环线”成形;深中通道通车,日均车流量近10万车次;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日均车流量接近5万车次;广州新机场获批立项、阳江机场选址获批;南中高速、中开高速中山段等通车,新增南雄至信丰、龙川至寻乌2条高速公路出省通道。

世界级机场群、世界级港口群、轨道上的大湾区,以及珠江口跨江通道群的提速建设、逐渐成形,正推动着通道经济、枢纽经济在广东崛起,裂变经济发展新空间。

再看资金流。广东社会融资规模常年居于全国首位,且融资成本相对较低,金融对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的赋能作用显著。例如,截至2024年末,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分别为1.3万亿元、1.6万亿元,同比增长7.2%、7.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余额1932亿元、同比增长23.4%。

广东资本市场亦活力十足,截至2024年末,广东上市公司总量达到1205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875家,继续位居全国榜首,同时2024年新增上市公司数量也居全国首位。

从市值来看,截至2024年12月31日收盘,广东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151063.82亿元,同比增长15.64%。这也意味着,2024年广东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DP比重已经超过100%,显示出广东经济对资本市场的互促双强。

从创新流看,2024年广东动工建设散裂中子源二期、先进阿秒激光,建成江门中微子实验站。至此,广东已建有和在建国家大科学装置数量达10个。此外,广东已有6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数量全国居首,并另已建成了33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覆盖12个地市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这些“硬核”能力,有力撑起了广东创新发展。

人流、物流,带动着资金流、创新流,多股巨大的流量在广东交汇、奔腾、碰撞,孕育出无数商机、催生出无限生机,也让广东成为国内外企业投资的首选地。

流量背后,项目为王。2024年第三届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引来投资项目1933个、总金额2.26万亿元。过去一年里,重大项目落地开建、竣工投产出现在南粤大地的每个角落:惠州埃克森美孚一期竣工、中海壳牌三期全面开工、湛江巴斯夫一体化基地项目首期投产。同时,过去一年,广东15个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新承接产业转移项目约700个、总投资约3000亿元,产业活力正向县、村穿透。

经济承压前行,但仍韧劲十足;增速有波动,但稳中求进态势明显;而在统计数据之外的社会大数据中,我们更是看到:流量里的广东,蕴藏着来自民间来自草根的巨大活力和潜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将这厚积于一亿多广东人、近2000万经营主体的活力释放出来,广东经济定将踏平坎坷成大道。

(谭海燕、吴佳楠、郑玮、胡光旗、杨期鑫对本文亦有贡献。)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农 产 品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