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东莞松山湖高新区迈进“千亿园区”俱乐部,力争2025年GDP增长不低于5.5%)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康喜 东莞报道
2月6日,东莞召开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会上,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宣布,2024年GDP总量突破1000亿元,正式迈进“千亿园区”俱乐部,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首次跻身全国前20强。这标志着松山湖在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领域实现新跨越。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国家强。作为东莞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过去一年,松山湖聚焦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华为终端、生益科技、华贝电子、歌尔智能等行业领军企业聚集发展,华为Mate 系列手机火爆全网,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拔节生长,稳步推进。
去年年底,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全国178家国家高新区的综合评价中,松山湖高新区排名第20位。其中,在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人均技术合同成交额等单项评价排名中均位居前列。在单项评价中,松山湖在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位居第12名,在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上位居第19名,在人均技术合同成交额上位居第20名。
过去一年,松山湖以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牵引,推动高端产业集聚成势、科技创新动能澎湃。高新区全力构建“1+3+N”产业体系,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新“支柱”。形成以华为公司为龙头的千亿级智能移动终端产业集群;持续巩固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布局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实体经济“造血”能力不断增强。
过去一年,松山湖不断点燃科技创新澎湃引擎,散裂中子源二期与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国之重器”接连落地建设,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开学,大湾区大学(筹)建设加快,与深圳光明区、广州南沙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科学城联动发展机制不断完善。目前,松山湖人才总量超过22万人,专业技术人才1.44万人,持证技能人才2.17万人。
大会上松山湖提出,2025年,松山湖将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推进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力争全年GDP增长不低于5.5%。全年要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协同发展的“1+3+N”产业体系。
在科技创新方面,2025年将优化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条,强化基础研究对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园区将加快推进散裂中子源二期、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等大科学装置建设,并协调推进材料实验室改制工作。
2025年,松山湖将力争企业内部研发投入突破200亿元,R&D强度保持在1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800家,持续增强科技创新内生动力;加快打造科技金融示范区,探索设立概念验证基金,实施天使基金二期,助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