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珠海“新春第一会”3个关键信号:企业家坐前排、场景首发市、改革新行动)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冯玉怡 珠海报道
2月5日,在农历新年上班第一天,珠海紧跟广东省步伐于同日下午召开珠海市高质量发展大会。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规划谋篇之年,也是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与往年不同,今年珠海“新春第一会”有颇多创新之处,从其中3个会议安排的细节变化,可以透视珠海2025年经济工作新思路。
例如,邀请企业家、科研院所代表并安排他们坐在前排,各级部门领导坐后排,同时安排民营企业家发言,彰显珠海对企业家、科学家唱主角的意识。大会还新设置“特区改革创新行动”交流环节,体现珠海对改革创新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内在关系的重视。此外,今年的大会还新设新闻发布会环节,当日集中发布多重政策。
今年大会,珠海邀请安排三一海洋重工有限公司、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和珠海无界方舟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等3家珠海本土企业代表上台发言。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观察到,这三家企业均为珠海民营科技产业代表性企业,分别代表着珠海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体现出珠海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一体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思路。
从此次大会释放的信号看,珠海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重点,一手抓传统产业、优势产业巩固优化,一手抓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培育壮大,加快打造智能家电、新一代电子信息和新材料3个超千亿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等一批超500亿元产业集群,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低空经济等领域持续发力,在人形机器人、合成生物等方面前瞻布局,不断培育新的特色产业集群。
新春之际,三一海工迎来了自己的“开门红”。在手订单饱满、产能快速爬坡的三一海工,大年初六就提前开工。
三一海工董事长伏卫忠在会上亮出成绩单:“今年是我们三一海工珠海基地一期建成投产10周年,我们已经实现了连续6年平均复合增长率30%,海外销售占比超60%。2024年实现产值86亿元,利润11亿元。”
伏卫忠在会上还透露,预计2025年、2026年,在珠海新增投资5亿元,未来三年实现150亿元产能产值,将不少于5%的销售收入投入研发创新,运用AI智能化手段体系化打造全系列的电动产品等新技术应用。
扎根珠海18年的冠宇电池是珠海新兴产业的代表,从一家初创企业已成长成为全球消费类锂电池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二的科创板上市公司。
冠宇电池副总裁刘宗坤会上发言表示:“2024年,冠宇电池的笔记本电脑电池市场占有率达37%,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一,手机电池市占率也从2023年的8%提高到2024年的10%。2025年,珠海冠宇将紧紧围绕‘再造一个新冠宇’的发展目标,力争用未来3—5年的持续增资扩展,推动冠宇体量规模翻倍。”
三一海工和冠宇电池是珠海制造企业的一个缩影,其自身发展与珠海产业转型升级、结构优化的趋势相一致。
数据显示,2024年珠海“4+3”产业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79.5%,比重较上年提升3.2个百分点。其中,高端装备制造、集成电路、精细化工、智能家电、新一代信息技术分别增长35.2%、21.4%、15.9%、12.8%、7.2%。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珠海也在加快步伐,2024年出台实施低空经济12条政策措施,在全国率先上线低空空域协调及运营服务平台;出台打造和开发应用场景三年行动方案,在全省首创科创评审立项方式实现场景供需合作。
今年的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是这三年来涉及前沿科学技术最多、最深的一次发展大会。广东兼具机电技术和数智技术两大优势,要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领域下大决心、集中发力,构筑高技术、高成长、大体量的产业新支柱。
珠海如何利用这一优势,构筑其新支柱?以人工智能“新贵”无界方舟为例,就在今年1月,其“AutoArk 大语言模型”获得广东省首张大语言模型(LLM)数据产权登记证书,估值高达3.8142亿元,引发了不少关注。
无界方舟董事长曾晓东在此次大会上发言表示:“今年将突破两个核心技术能力,实时语音加视觉的交互技术,针对垂直领域加强深入推理的能力,希望跻身行业的第一梯队。另外,我们的自主品牌产品已进入量产阶段,第一批订单已经超过10万单。我们有信心在今年的总营收破亿元,用市场的成功去验证AI技术的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珠海提出,突出应用场景创新,在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上有新担当新作为。围绕产业发展、城市治理、基础设施、社会民生、重大项目等领域,增创30个以上新应用场景,力争将珠海打造成为全国全省应用场景创新的“首发市”。同时积极打造场景供需对接综合服务体系,让更多的企业家成为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成为城市建设的参与者、产业发展的合伙人。
本次大会上还发放了数本蓝皮书,涵盖了珠海市2025年度应用场景机会清单、创新应用场景能力清单,介绍了珠海市“特区改革创新行动”的具体实践,成为与会者热议的焦点。
翻开清单,目录页涵盖低空经济、海洋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新能源及装备制造、医疗卫生等多个领域,每个项目都标注了预期目标和实现路径,还贴心地附上了具体对接人及联系方式,实现“帮技术找场景,帮场景找技术”。这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清晰便捷的场景对接机会,同时清晰地勾勒出珠海在应用场景创新方面的雄心。
今年大会主题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而“改革”是珠海本次“新春第一会”的关键词。
珠海市委书记陈勇在会上表示:“珠海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必须把改革这项工作做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涵里面,做到新质生产力发展内容里面,这个是我们今年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最核心最关键的任务。”
陈勇强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系统实施好2025年高质量发展“十大专项行动”,真正让改革成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内涵和动力源泉。
将改革落到实处,为此珠海今年不仅新设典型单位和项目改革创新交流环节,还设置2025年珠海高质量发展“十大专项行动”以及首批出台的四份政策介绍和解读环节。
目前已出台的《珠海市2025年迎新春开新局 暖企稳岗惠民行动方案》《新来珠青年人才住房“一免两减”政策措施》《珠海市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若干措施》《珠海市稳外贸若干措施》等政策工具包以促进创新为落脚点,是一次机制上的突破及创新。
其中,“一免两减”政策支持力度之大,仍属罕见。
珠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腾东介绍,政策重点面向新到珠海创业就业的青年人才,为其提供最长三年周期的“一免两减”住房保障,即第一年免费住、第二年租金三成、第三年租金减半。根据测算,三年最高可省下12万元的租金成本,切实减轻青年人才在住房支出方面的经济压力。
珠海三年内将储备不少于3.6万套专用房源,其中今年推出不少于7000套,而且实现行政区和功能区全覆盖。为此,今年珠海市区财政将投入两亿元专用资金支持。在本月内,将首批推出超过1000套房源,其中包含优特汇等热门商圈、热门学区的优质房源,后期的房源也将分批次稳定对外发布。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难是城市发展普遍面临的痛点难题。目前,国内主流的科技投入机制是研发阶段的事前无偿资助和成果转化成功之后的事后奖补或股权投资激励。珠海出台《珠海市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若干措施》,提出探索财政资金“拨—投—股”科技投入机制,加快构建“拨投结合”“先用后转”“到期即转”等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珠海市科技创新局局长黄南荫解释,“拨投结合”是探索财政资金以“期权”方式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提供经费支持,共担研发转化风险,约定在项目获得市场融资时,再将前期财政支持资金转为投资,按照市场化方式管理,适时退出,帮助企业越过从研发到成果转化成功的“死亡之谷”。而“先用后转”是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利和技术等先许可给科技型中小企业使用,产生收益后再按约定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