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43家A股光伏公司去年合计预亏超592亿元 但仍有公司盈利且增长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43家A股光伏公司去年合计预亏超592亿元 但仍有公司盈利且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恩惠 上海报道

蛇年A股开市以来,A股光伏板块实现上涨。截至2月6日收盘,Wind光伏指数(884045.WI)近两个交易日累计涨逾2.6%,约三分之二的光伏公司股价连日翻红。

对于国内光伏产业而言,2025年是其能否顺利回归理性竞争的关键一年。在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新增装机需求目标之时,过去几年,产能的快速扩张使得国内光伏产业很快陷入了周期性阵痛之中。仅仅一年时间,绝大多数企业便从2023年实现公司史上最佳盈利数据变成了2024年的大幅亏损。

66家A股光伏公司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告 数据来源:Wind、公司公告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6日,有66家A股光伏公司发布了2024年度业绩预告。这其中,43家企业预测净利润为负,合计亏损超过592.65亿元。不过,记者也注意到,在大部分光伏企业去年亏损之下,位于光伏设备、辅材环节的几家制造企业2024年净利润却实现增长。除此之外,在“少亏当赢”的组件环节,也出现了几家盈利公司。

巨亏潮“侵袭”光伏主链环节

近两日A股光伏板块上涨的支撑因素之一,在于光伏产业链价格整体持稳运行。并且,部分海外市场甚至传来电池片涨价的利好消息。

“量升价跌”,是2024年不少光伏企业遭遇亏损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光伏产品价格的持续下跌导致企业出现“出货越多、利润越薄”的现象,在硅料、硅片、电池片以及组件这四大主材环节频繁上演,进而影响光伏企业实际运营业绩;另一方面,光伏产品价格的持续下跌还引发连锁反应,致使存货减值、资产贬值,这也是部分光伏公司在去年第四季度大幅计提的主要原因。

具体来看,一体化龙头企业是2024年业绩巨亏的“重灾区”。隆基绿能(601012.SH)、通威股份(600438.SH)、爱旭股份(600732.SH)、晶澳科技(002459.SZ)、天合光能(688599.SH)、东方日升(300118.SZ)这6家企业去年预计至少亏损约303.5亿元。

“2023年开始光伏行业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由此导致产品价格下跌、库存积压、企业利润承压,各环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民生证券电新分析师邓永康团队在研报中指出,“电池和一体化组件环节的盈利出现分化,由于产业链价格大幅下滑叠加电池片新技术迭代,一方面,企业的销售策略和成本管控直接影响企业盈利,另一方面,部分企业由于大规模计提固定资产减值或存货减值,导致财报端表现弱于同行。”

其所言的“分化”,在目前已经发布业绩预告的光伏组件企业中也有所体现。例如,晶科能源(688223.SH)预计2024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80亿元至1.20亿元;协鑫集成则在同一报告期内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55亿元至0.80亿元。

相较于2023年同期,晶科能源、协鑫集成虽然同样都同比大幅下滑,但也成为组件环节中为数不多盈利的企业。按照日前索比咨询发布的统计数据,2024年,晶科能源登顶中国光伏企业组件出货排行第一,预计超过90GW;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隆基绿能以及通威太阳能(通威股份下属企业)分列第二至第五位。上述实现盈利的协鑫集成,则预计出货22至23GW,并列第八位。

不过,虽然晶科能源出货领先、整体净利润为正,但其去年扣非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亦是负值,为-10.50亿元至-7.50亿元。这即表明,组件价格的下滑也对这家组件出货量第一的企业造成冲击。

需指出的是,业绩的巨大波动也会引发评估机构的关注。2月5日晚间,晶澳科技发布公告称,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已经关注到该公司2024年度业绩出现变动的情况。根据此前的业绩预告,晶澳科技预计2024年度亏损45亿元至52亿元。

部分辅材企业成“寒冬”里的微光

在2024年经历了价格大跌的冲击后,光伏主材环节企业不得不陷入业绩低谷。除去上述一体化、组件企业外,在硅料、硅片环节,主要龙头企业也在“饱受”亏损煎熬。硅料头部厂商大全能源(688303.SH)预计2024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亿元至-26亿元,而其2023年同期则盈利57.63亿元。硅片企业同样惨淡,TCL中环(002129.SZ)、京运通(601908.SH)、双良节能(600481.SH)则预计2024年分别至少亏损82亿元、16.80亿元、16.80亿元。

而在亏损“寒冬”之下,部分光伏设备、辅材企业却成了少数的盈利微光。这其中,设备厂商捷佳伟创(300724.SZ)预计去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3亿元至31亿元,较上一年同期增长40.80%至89.77%;逆变器厂商德业股份(605117.SH)预计去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亿元至31亿元,同比增长61.92%至73.09%;光伏支架厂商中信博(688408.SH)则预计去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35亿元,同比增长84.04%。

上述三家非主材光伏企业净利润增长的原因略有差异。例如,捷佳伟创的增长,源自于订单的验收转化。对此,华泰证券进行了进一步分析:“我们认为公司2024年实现利润高增主要系2022年至2023年TOPCon大扩产,公司前期订单持续验收带来收入增长所致。”

德业股份和中信博净利润的攀升,则源自于海外市场的较好表现。前者将原因归于去年海外光储市场需求增长更具区域性特点,称“亚非拉市场由于国家电网基础设施陈旧,电力短缺对可并离网切换的户用储能产品需求持续高增,欧洲市场如德国市场因其高电价更侧重对储能产品经济性的需求,乌克兰市场则由于地缘政治影响更侧重用电的刚性需求,因此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后者则将增长动力归于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的崛起,拉动其在相应市场的跟踪支架业务。而截至2024年末,中信博在手订单共计约46.5亿元,其中跟踪系统约35亿元。

在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海外市场成为目前国内光伏企业保留溢价能力、提升利润空间的重要渠道。特别是光伏逆变器企业,传统欧美市场库存影响减弱,亚非拉等新兴市场需求提速,将直接带动户储、工商业储能的需求。因此,在各大券商针对2025年光伏产业投资策略进行分析时,深度受益于光储需求提升的逆变器环节得到重视。

实际上,无论是光伏主材环节还是辅材环节,2025年都将整体迎来供需修复的大逻辑。其中,光伏主材环节依然将会围绕产能出清以及产业链价格回升,来实现企业利润复苏;非主材环节则或因供需改善、或因主材环节技术提升、或因新兴市场需求的起势,来驱动业绩增长。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太阳能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