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春节档票房分化 概念股“冰火两重天” 哪些基金站上风口?)
蛇年春节以来,国民讨论热度最高的话题除了Deepseek,还有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
节后开盘的两个交易日,Deepseek相关概念股和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不负众望,掀起涨停潮。
而无论是电影中哪吒的一句“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若天地不容,我便扭转这乾坤”,还是龙王敖光化成人形后观影群众直呼造型惊艳,抑或对申公豹人物的丰满塑造打破了人们以往对他的刻板印象等,都点缀了《哪吒之魔童闹海》跌宕起伏的剧情。
2月6日,《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票房超越《长津湖》,登顶中国电影票房冠军,出品方光线传媒的股价一度上演20CM涨停,股价创出近4年新高。
《哪吒》概念股“狂飙”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2月6日,《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达到57.76亿元,超过《长津湖》57.75亿元,成为中国影史票房榜新的票房冠军。
春节后首个交易日,作为相关概念股的光线传媒迎来了20CM的涨停;2月6日,该股尾盘触及涨停,成交额超40亿元。截至收盘,光线传媒收于13.50元,涨幅为18.01%,股价创近4年新高。
对于《哪吒之魔童闹海》带来的股价波动,2月5日,光线传媒发布公告称,截至2025年2月4日24时,该影片在中国大陆地区上映7天,累计票房收入(含服务费)约为人民币48.40亿元(最终结算数据可能存在误差),超过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合并财务报表营业收入的50%。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的有关规定,发布此公告。
“截至2025年2月4日,公司来源于该影片的营业收入区间约为人民币9.50亿元至人民币10.10亿元(最终结算数据可能存在误差)。”该公告表示,目前,该影片正在热映中,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最终票房收入以中国大陆地区各电影院线正式确认的结算单为准;同时,该影片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版权销售收入及海外地区的发行收入等尚未结算。
经济观察网采访的一位90后私募投资经理透露,其看了该电影的点映后,赶在春节假期前将相关概念股纳入持仓。
“没想到剧情和制作这么好,相信它(《哪吒之魔童闹海》)一定会爆,所以(我)把概念股买进来。至少有这部片撑着,(股价)肯定不会跌。”这位90后私募投资经理如是说。
公募“进退”
从公募基金持仓来看,经济观察网发现,不同产品对于光线传媒的持仓操作买卖不一。
根据Wind数据,在公募基金披露的2024年第四季度的前十大重仓股中,18家公募基金公司旗下的30只主动型基金重仓持有光线传媒7231.45股,持股比例为2.59%,为近1年持有的最低水平。
这意味着,部分公募产品在未等到《哪吒之魔童闹海》上映便已经抛售了光线传媒的股票。包括工银瑞信基金旗下工银战略新兴产业A、工银研究精选等4只基金、东证资管旗下东方红睿元三年定期等在内的12只基金将光线传媒踢出重仓股;包括金鹰基金旗下金鹰民族新兴、金鹰行业优势C、金鹰元和C这3只基金和华安基金旗下华安乾煜A、华安沣信C等3只基金在内的11基金在2024年第四季度进行了减持操作。
与之相对的有包括工银文体产业A、嘉实创业板两年定开等5只基金在2024年第四季度进行了增持操作,以及金鹰信息产业A、嘉实品质优选A等11只基金同期将光线传媒纳入重仓持股行列。
“冰火两重天”
在《哪吒之魔童闹海》热映带动光线传媒股价大涨的同时,部分影视传媒概念股票却因同期上映的影片票房不佳而遭遇股价下跌。
例如,受到《蛟龙行动》票房滑铁卢影响,出品方博纳影业的股价在节后接连遭遇重创,截至6日收盘,收于5.08元,两天公司市值蒸发超10亿元。不过,从公募基金披露的2024年四季报来看,并未有公募基金持有该标的。
此外,《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背后的主投公司北京文化也在节后两个交易日大幅下跌;《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背后的投资方中国电影和横店影视的股价在节后的两个交易日均出现较大幅度下探。
从公募机构持仓来看,截至2024年底,仅有泰信行业精选A和招商体育文化休闲C两只主动型基金持有中国电影,持仓数量分别为127.13万股和87.06万股。与此同时,横店影视被德邦稳盈增长A和泰信优势增长两只主动型基金持有,持仓数量均不大,分别为63.92万股和3万股。
对于后市投资机会,公募基金经理对传媒板块表达了乐观的看法。例如,工银瑞信文体产业基金经理修世宇在2024年四季报中表示,其所管理的基金在四季度增加了传媒、旅游以及受益于或服务于文化体育产业发展的通信、消费、科技等板块的配置比重。
修世宇认为,“随着科技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优质的文化体育产品需求将持续旺盛,供给层面各项新的技术正不断推动文化、体育产业的创新与发展,进一步丰富文化体育产业的产品和商业模式,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有望孕育出更多的投资机会。”
不过,前述90后私募投资经理认为,虽然节后《哪吒之魔童闹海》电影热映带动相应影视公司股价迎来上涨,但选择这类投资标的最终还需要看其业绩再做判断,建议投资者理性看待,避免炒作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