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成基金杨挺去年在管产品全盘尽墨,押注医药赛道连年亏损)
作者:闵晓强
编辑:李 鑫
随着春节前公募基金四季报披露完毕,内地公募基金公司去年年终的排名也正式出炉,基民耳熟能详的公司大多排名有所进步,但也有基金公司在竞争中逐渐掉队,例如老十家中的大成基金。
公开的数据显示,2014年末,大成基金的规模为581.1252亿元,到了2024年末,规模增长至2225.3874亿元,实现了1644.2622亿元的增长,增长率达到了283%。尽管规模实现了增长,但大成基金的排名却从2014年的第11位下降到了2024年的第24位,排名下降13位。
同时,从大成旗下的基金经理情况看,2024年一年共有6位基金经理离职,同时主动基金权益老将各有各的问题都需要改进和提升;特别是任职超过10年的老将杨挺,这位擅长医药的操盘手在管3只产品,但2024年全线溃败,问题出在了哪里呢?
去年大成价值增长成表现“最差者”
从公司网站的资料来看,杨挺目前担任基金经理的累计任职时间已经超过10年半,作为工学硕士的他,虽然早年曾在卖方的广发证券担任过研究员,不过他从2012年8月开始就在大成基金任职至今,任职时间仅比公司的顶流一哥徐彦少100多天。
但从知名度来看,杨挺在圈内和基金投资者中远逊色于徐彦,一组数字可以说明这种差距:以去年12月31日的时间点来看,杨挺管理3只基金的现任资产总规模约为12.49亿元,徐彦管理8只基金的现任资产总规模约为153.82亿元。同时,杨挺的在管基金最佳任期回报为13.43%,对比来看徐彦的在管基金最佳任期回报约为93.76%。
杨挺的对比惨淡还是来源于他管理基金的成绩差强人意。以上述提到的最佳任期回报的大成价值增长为例,该基金却在2024年净值下跌18.19%,也是杨挺在管三只基金中最差的一只。原因何在呢?春节前披露落幕的基金四季报曝光了其中的原因。
从基金契约来看,该基金的投资目标为“本基金以价值增长类股票为主构造投资组合,在有效分散投资风险的基础上,通过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的动态调整,达到超过市场的风险收益比之目标,实现基金资产的长期稳定增值。”从字面意思理解,该基金更接近偏全市场类的基金。
进一步从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来看,该基金设定的是“沪深300指数*80%+中债综合指数*20%”。但从基金经理的实际操作中,却把该基金完全当作一只医药主题产品来运作。从12月31日的组合来看,其中有包括美好医疗、百洋医疗、惠泰医疗等6只医药股,里面不乏来自科创板和创业板的公司标的,或许杨挺的本意是要借助可能的20CM涨停效应,但是从近三月的表现来看却无一例外地下跌。
再看该基金当季非医药类的公司,具体包括了孩子王、中微公司、中兴通讯和北方华创四家,对比上一季度的重仓股名单,可以发现这四家公司都是杨挺在这一季度新进重仓的公司。但问题可能出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或许基金经理没能把握住公司涨幅最大的区间,另一方面是基金经理配置的比例相对有限,除去孩子王配置了5.36%外,其余的三家公司配置均不到4个点。
杨挺所管两只医药主题区别在哪里?
在大成价值增长的四季报中,杨挺并不回避自己的失误,但也不乏狡辩的成分:“其实在这波行情中表现亮眼的公司绝大部分并不符合我们的选股标准,而且参与这种快速轮动的零和博弈切换也并不是我们擅长的,因此在过去一个季度中,我们并没有参与到这轮交易活跃的行情中。而是坚持我们的选股标准以较为长远的眼光去构建我们的跨年度组合。这一决定让我们的净值增长在四季度跑输了绝大部分指数,确实比较遗憾。”
那么,杨挺所管的两只医药主题基金情况如何呢?两相比较,其中管理时间更长的是大成健康产业混合,基金契约中描述为“本基金主要投资于与健康产业相关的优质上市公司,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力争为投资者创造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长期资本增值。”从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看,产品设定的基准是“申万医药生物行业指数*80%+中证综合债券指数*20%”。
对比管理超过10年半的该基金,杨挺管理的大成医药健康还不到3年半。需要强调的是,杨挺所管理的大成品质医疗股票,仅仅大约1年时间就匆匆卸任了。从大成医药健康的契约看,对该基金描述为“本基金在有效控制组合风险并保持良好流动性的前提下,通过专业化行业深度研究分析,重点投资于医药健康相关行业的上市公司股票,力争实现基金资产的长期稳定增值。”再从业绩比较基准看,其设定的是“中证医药卫生指数收益率*65%+中证综合债券指数收益率*20%+恒生指数收益率*15%”。
但是从重仓股的对比看,就以去年四季报为例,两只基金的十大重仓股完全一样,仅仅是重仓的位次不同,那么两只医药主题如何实现差异化投资呢?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杨挺所不再管理的另一只医药主题,去年下跌也大约为14%,大成所欠缺的医药短板如何来弥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