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股价集体闪崩,光模块三剑客错杀还是重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晨 北京报道
天有不测风云。
受DeepSeek模型影响以及英伟达算力需求被调低的双重冲击,A股光模块“三剑客”中际旭创(300308.SZ)、新易盛(300502.SZ)、天孚通信(300394.SZ)股价突发了一场集体闪崩。
2月5日,中际旭创下跌14.43%,收盘报98.25元,较其于2024年10月8日创下的185.83元高点几近“腰斩”;同日,天孚通信、新易盛股价分别下跌16.87%、18.49%。
光模块作为光通信系统中的关键组件,在数据中心、5G网络建设等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的加速,光模块市场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目前,我国光模块板块在全球市场前十中占据七席。
美国科技巨头英伟达作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商,为我国光模块企业的最大客户之一。
此前,中国AI大模型DeepSeek以较低成本训练出性能媲美OpenAI的模型,打破了行业“堆算力、堆投资”的传统逻辑。这引发了市场对AI算力硬件需求增长的担忧,认为随着算法和架构的优化,硬件需求增速可能放缓。
此外,摩根士丹利近来也将2025年英伟达GB200出货量大幅下调。
对于市场的担忧,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中际旭创。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其大客户需求指引未发生变化,与海外客户的粘性很高。
但无法忽视的是,光模块公司股价的集体重挫已然在投资者心中留下短时间难以消除的阴影。
在A股光模块公司上下游均依赖海外市场背景下,股价此番剧烈震荡,究是被错杀还是为寻求安全边界而展开的新一轮风险重估?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对热烈追捧光模块概念股的投资者而言至关紧要。
2月7日,光模块三剑客股价大幅反弹,天孚通信、新易盛、中际旭创股价分别上涨5%、6.32%、6.71%。
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数据中心的需求不断增加,进而推动了光模块市场的增长。
LightCounting最新报告《CloudDatacenterOptics–July2024》预计,全球光模块销售将持续增长,销售规模于2029年将达到120亿美元。
当前,国内厂商在产业链布局上已相对成熟,特别是在模块制造领域,已成功占据全球前十大光模块厂商中的七席。
光通信行业市场机构LightCounting公布的2023年全球光模块TOP10榜单显示,中际旭创首次登顶榜首,而Coherent(Finisar)紧随其后排名第二。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榜单中,共有7家国内厂商入围。2023年,除了中际旭创之外,光迅科技、新易盛、华工正源等企业均榜上有名。
据建银国际证券估计,中国供应商目前占据了全球约40-50%的总市场份额。在超高速光模块领域,中际旭创是少数能够供应400G和800G光模块的供应商之一。就800G光模块出货量而言,它占据的市场份额约为50%。
近两年来,中国光模块企业的业绩可谓是高歌猛进。
自2023年3月开始,中际旭创海外大客户在AI方面的800G需求开始起量并不断增加和补充订单,整个行业趋势发生根本性转变。
财务数据显示,中际旭创已连续7个季度业绩环比快速增长。该公司预计,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6亿元-58亿元,同比增长111.64%-166.85%。
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终端客户对算力基础设施的持续建设,800G和400G高端光模块销售大幅增加。
与此同时,新易盛的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28亿元至30.5亿元,同比增长306.76%至343.08%。天孚通信预计去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2.55亿元-14.01亿元,同比增长72%-92%。
然而,在光模块公司业绩高歌猛进的情形下,市场对光模块龙头公司的反应却变得谨慎起来。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中际旭创在去年四季度开始遭公募基金大手笔减持。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持有中际旭创的基金数量为326只,较三季度末减少51.34%。
受此影响,中际旭创在去年第四季度股价跌20.24%。相关数据显示,该公司是同期公募基金减持力度最大的个股。
2月5日,中际旭创突遭猛烈抛售,当天净卖出资金达8.07亿元。
在突遭市场抛售的背后,到底隐含着哪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变化?
据了解,光模块企业对于海外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存在高度的上下游“依赖症”。
以中际旭创为例,美国市场是其重要的销售市场之一,英伟达等美国知名科技企业是其重要客户。
从上游来看,中际旭创光模块的核心原材料和零部件,如芯片、光器件等,部分依赖进口,美国是重要的供应来源。若美国限制相关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出口,中际旭创将面临原材料短缺风险,进而影响生产和交付能力。
从下游来看,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光模块市场之一,我国光模块企业的大量产品出口到美国,客户涵盖了英伟达、亚马逊、谷歌等知名科技企业。
一旦美国客户减少对我国光模块产品的采购,企业的营收和利润将受到直接的影响。
换言之,在当下市场环境中,海外大客户的需求动态已成为光模块企业发展的关键指引与重要导向,直接影响着企业的业务走向与市场布局。
今年1月,中际旭创在电话会议中曾澄清了“近期传闻海外客户砍单30%”、“市场传言未来3年中资供应链降为0”等问题。
公司回应称,没有收到任何客户的砍单通知。相反,25年客户的800G需求旺盛,订单增长强劲,CSP客户组建以太网数据中心,会大规模采购800G。同时,关于市场传言“未来3年中资供应链降为0”,中际旭创表示,没有看到海外客户去中资供应链的意图和措施。
“海外客户需要强大的供应链支撑,中资供应链对海外客户的支持力度大,客户的信任度高,在未来的算力中心技术迭代和规模部署过程中,中资供应链还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记者了解,除了重仓海外市场,中际旭创在国内市场亦有布局。
“公司一直都是国内大客户的主力供应商。市场对公司的理解可能有偏差,以为公司在国内市场份额不足。公司虽然国内市场的收入比例偏少,但并非竞争力所致,而是因为海外和国内两大市场的需求差异所导致的。国内市场也是我们重点布局的,有专门的子公司负责国内市场的开发。”公司高管近期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
但公司释放的积极信号似乎并未完全消除市场的担忧。
记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尽管光模块行业受到短期利空干扰,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但从长远来看,光模块行业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数据中心、5G网络建设等领域对光模块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此外,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光模块作为数据传输的关键组件,其市场需求也将不断扩大。
有算力产业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从市场表现来看,虽然近期光模块企业的股价出现了下跌,但这并不意味着行业的发展前景黯淡。
2025年1月3日,微软发布计划在FY2025投资约800亿美元用于开发数据中心,用于训练人工智能(AI)模型并部署人工智能和基于云的应用程序。
微软总裁BradSmith表示,微软2025财年将在AI数据中心上投入800亿美元。微软首席财务官艾米·胡德AmyHood表示,部分资金将旨在帮助微软“赶上”AI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数据中心的扩展。
近期,Meta也透露,将在今年投资600亿至650亿美元用于AI相关的资本支出,并在年底前拥有130万块GPU,资本开支上修持续带来增量。
特朗普表示,OpenAI、软银和甲骨文联合成立“星际之门(Stargate)”项目,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投资至少5000亿美元,为OpenAI在美国建设新的AI基础设施。
对于海外数据中心投入高涨,中际旭创高管在接受调研时指出,“这对光模块行业肯定是利好。目前看客户订单是比较饱和的,对于新增的资本开支和光模块需求,预计客户会有一个需求再规划的过程。”
针对近期爆火的DeepSeek,天风证券分析师认为,DeepSeek更聚焦在低成本快速落地,AI整体算力需求或将不会减少。幻方梁文锋表示,在持续追求AI技术创新的道路上,大模型业务面临的主要是高端芯片的获取问题。
上述研报认为,国内外AI军备竞赛依旧火热,光模块需求旺盛,公司作为全球光模块龙头,将持续从中受益。
受访业内人士认为,从市场表现来看,中际旭创近期的股价下跌更多反映了短期情绪和资金面的波动,而非行业基本面的恶化。随着全球AI基础设施投资的加速推进,光模块行业的需求增长逻辑并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