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莱雅全球业绩创新高背后:中国市场却现十年首降,新国货品牌加速围剿

来源:蓝鲸 媒体 2025-02-08 17:10:4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欧莱雅全球业绩创新高背后:中国市场却现十年首降,新国货品牌加速围剿)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2月7日讯(记者 王涵艺)2月7日凌晨,欧莱雅集团公布了2024年全年及第四季度业绩数据。

整体看来,2024年,全球美妆巨头欧莱雅交出了一份充满矛盾的成绩单:全年销售额达434.8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294.29亿元),同比增长5.6%;营业利润86.88亿欧元(约合人民币658.21亿元),创历史新高。

然而,其第二大市场北亚区却拖了后腿,尤其是中国市场十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成为财报中最刺眼的“逆流”。

这一反差不仅折射出全球消费市场的分化格局,也为跨国企业的本土化战略敲响警钟。

新兴市场成为新增长极

尽管中国市场遇冷,欧莱雅四大业务部门仍全面增长。

皮肤科学美容部以9.8%的增速领跑,销售额突破70亿欧元,理肤泉、适乐肤等品牌通过精准定位敏感肌与医研结合路线,在欧美和新兴市场大获成功。

例如,理肤泉凭借Mela B3精华抢占美白修复赛道,适乐肤则通过全渠道策略在美国以外市场实现近半销售额。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新兴市场正成为新增长极。SAPMENA-SSA地区(南亚太、中东、非洲)增速达12.3%,越南、印度、沙特等国的中产消费崛起推动大众化妆品与专业护发产品销售;拉丁美洲亦以10.3%的增速印证了欧莱雅“去中心化”战略的成效。

图片来源:截自财报

对于中国市场而言,结构性困境与策略调整的博弈早有预兆。2024年前三季度财报就显示,欧莱雅北亚区销售额同比下滑3.5%,第三季度跌幅扩大至4.4%,全年最终录得个位数负增长。

中国市场仍在调整阵痛期

“每一个成熟的市场,国货品牌一定会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而国际品牌的市场份额必然也会逐渐下降。”化妆品行业资深管理专家白云虎接受蓝鲸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样的结果是一种“必然趋势”。

深层矛盾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消费分层加剧。本土品牌如珀莱雅、薇诺娜通过高性价比和精准营销抢占中端市场,而欧莱雅高端线(如YSL、Prada香水)增长乏力,大众线又面临价格战冲击。2024年“618”大促中,欧莱雅更首失天猫美妆榜首,被珀莱雅反超。

二是,渠道红利消退。依赖电商的欧莱雅遭遇流量成本攀升与平台增长瓶颈,其D2C转型(如苏州智能运营中心)尚未完全抵消传统渠道萎缩的影响。

三是,旅游零售承压。海南免税渠道销售疲软,叠加消费者转向本土免税购物,进一步削弱了高端化妆品溢价空间。

为破局,欧莱雅启动“3S模型”(速度、规模、优势),关闭美即、NYX等非核心品牌,转而收购韩国Dr.G蒂迩肌、投资颜术医美,加码功能性护肤与医美赛道。

但调整阵痛期与市场反应滞后性,导致策略效果尚未显现。

未来押注:技术壁垒与组织革新

事实上,欧莱雅的应对不止于市场策略。2024年,欧莱雅集团通过收购高德美10%股份强化皮肤医学研发,并任命人工智能专家Aurélie Jean进入董事会,推动AI在个性化护肤与供应链中的应用。

欧莱雅首席执行官叶鸿慕(Nicolas Hieronimus)表示,中国仍是“不可替代的战略市场”,但增长逻辑需从规模扩张转向技术驱动,例如通过AI诊断工具匹配消费者与产品,或利用苏州中心提升供应链响应速度。

对于行业而言,跨国品牌的“中国命题”或要被重新审视。

因为欧莱雅的困境并非孤例,日韩系的花王和爱茉莉太平洋的财报数据,也呈现出全球化与本土化矛盾的典型样本。

三者的财报均折射出外资美妆在华普遍挑战:本土品牌技术迭代加速、消费者民族意识抬头、渠道碎片化加剧。

换句话说,若仅靠品牌历史溢价与全球化经验,恐难抵御“新国货”的围剿。

未来,深度本土化研发,如针对亚洲肤质的定制产品、融合线上线下生态,如私域流量运营、与医美、健康产业跨界联动,或将成为破局关键。

当“增长神话”遭遇地域性坍缩,其能否通过技术重构与战略耐心重拾中国市场信任,将考验这家百年巨头的真正韧性。

而对中国市场而言,这场外资与本土品牌的攻防战,或许才刚刚进入高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视觉中国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