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医健IPO解码|维昇药业即将登陆港交所:“生长发育第一股”能否走稳商业化路径?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2-13 17:43:5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医健IPO解码|维昇药业即将登陆港交所:“生长发育第一股”能否走稳商业化路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 上海报道  

近期,安科生物发布重要公告,宣布将运用自有资金,最高不超过3100万美元(含相关手续费如经纪佣金及征费等)参与维昇药业在港交所的首次公开发行股份认购。

该公告明确表示:“本次投资是安科生物战略规划的一部分,目的是促进双方深度合作,进一步增强公司在抗风险能力、核心竞争力以及资本市场影响力方面的实力。”

据港交所信息,维昇药业已成功通过聆讯,截至目前,公司已构建包含三款候选药物的产品管线,分别是隆培促生长素(lonapegsomatropin)、那韦培肽(navepegritide)、帕罗培特立帕肽(palopegteriparatide),用于治疗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软骨发育不全、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其中,隆培促生长素作为核心产品,是一款每周一次的长效生长激素制剂(LAGH),已在全球范围内获得FDA及EMA的批准。在中国,其3期关键试验已完成,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已于2024年3月经国家药监局受理。

“从市场竞争的角度分析,维昇药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来自长春高新、特宝生物等竞争对手。由于公司目前尚无产品获得上市批准,能否突破产能限制、定价策略和渠道重构这三大难关,将是其商业化道路能否稳健前行的关键。”一位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即便掌握了核心产品,维昇药业仍需应对政策和市场变化,做到未雨绸缪。

生长激素市场需求热

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人生长激素市场规模正在经历迅猛的增长。自2018年的40亿元人民币开始,这一数字在短短五年内激增至2023年的116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23.9%。这一增长速度令人瞩目,使我国成功超越了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生长激素市场。特别是长效生长激素市场,从零起步,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至2023年市场规模已达到29亿元人民币,其复合增长率更是高达57.4%。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进一步预测显示,到2030年,我国生长激素市场将增长至286亿元人民币,其中长效生长激素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11亿元人民币,占据生长激素市场73.8%的销售份额。这一预测数据表明,长效生长激素将成为市场的主要驱动力。

沙利文报告还指出,2023年我国有340万名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患者,然而生长激素治疗的渗透率仅为5.3%,远低于欧美地区的10%。随着患者对疾病认知的提升和治疗可及性的增强,预计到2030年,生长激素治疗渗透率将提升至10.7%。这一增长将为市场带来更多的需求和潜力。

此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长激素的应用并不充分。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统计显示,发达国家的儿童GHD患者起始治疗时间早于我国,平均治疗时间也比我国患者长1.7年,显示出我国在患儿起始治疗时间和治疗周期上均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这表明,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政策的优化,我国生长激素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

在看似充满机遇的市场背后,实则竞争激烈。咨询机构数据显示,生长激素市场中,长春高新(旗下金赛药业)占据74%的市场份额,安科生物、特宝生物等企业紧随其后。目前市场上短效剂型仍占据65%的市场份额,但长效制剂(如金赛增、TransCon hGH等)正以每年超过50%的速度抢占市场。这一趋势表明,长效生长激素产品正在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

值得关注的是,2022年广东联盟集采将生长激素纳入采购范围,虽然最终中标价仅降低13%,但这一政策信号已引发行业估值的重构。集采政策的实施,意味着生长激素产品的价格将受到更严格的控制,这将对整个行业的盈利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集采对生长激素市场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在适应症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集采将筛选出愿意以最低价格生产销售的厂商,因此,行业利润率的下降和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是必然的。”前述行业分析师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

这一观点强调了集采政策对市场格局的重塑作用,以及对厂商策略调整的迫切需求。这也意味着,在商业化布局层面,鉴于现有生长激素销售严重依赖院外市场(占比超过60%),构建差异化的DTP药房和互联网医疗渠道将成为关键。厂商需要通过创新的销售模式和渠道拓展,来应对集采政策带来的市场变化,确保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专科药企迎博弈战

根据公开资料,维昇药业在港股市场独树一帜,专注于内分泌领域,并致力于研发长效生长激素的biotech企业,其宗旨在于满足大量尚未被填补的医疗需求,并推出具有开创性或同类最优的内分泌疾病治疗产品及方案。

招股书透露,自成立以来,维昇药业已经成功完成两轮融资,吸引了红杉中国、奥博资本、夏尔巴投资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的青睐。在B轮融资之后,公司的投后估值达到了10.3亿美元。

财务数据显示,由于尚无产品投入市场,维昇药业在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的净亏损分别为2.9亿元、2.5亿元及1.3亿元。

维昇药业作为一家专注于特定治疗领域的创新药企,谈及这类专科型创新药企成功的关键要素时,有药企高管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强调,成功的关键在于执行力,快速推进临床试验,建立基础数据,选择合适的投资方,打造经验丰富的团队,以及选择正确的赛道,致力于研发“首创”或“同类最优”的药物。

以生长激素市场为例,该高管指出,“4-15岁年龄段的潜在患者高达500万人,而接受治疗的比例仅为个位数,这表明生长激素市场拥有巨大的潜力,如何进一步挖掘市场需求并形成转化成为这类公司选择赛道的重要因素。”

对于任何一家创新药企而言,要想在市场上取得商业化的成功,产品管线、商业化能力、产能搭建三大要素缺一不可。眼下,单靠产品管线已经很难再获得投资者认可,现在只有真正拥有创新实力,拥有过硬产品的企业才能赢得投资者和市场的青睐。

在医药市场同质化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也有许多综合性药企开始转向专科药企。为了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在产品线、品牌建设、产业布局、运营模式以及转型升级等方面形成有效区隔。

行业观察人士进一步指出,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专科类布局企业也存在不少挑战。维昇药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需完成诸多挑战:建立超过300人的专业销售团队,实现重点城市80%的三级医院覆盖,以及DTP药房渠道的冷链体系建设。考虑到公司目前3.2亿美元的现金储备,以每年1亿美元的研发和商业化开支计算,IPO融资将为公司赢得24至36个月的战略缓冲期。

维昇药业面临的挑战不仅限于市场覆盖和销售网络的建设,还包括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技术领先。此外,维昇药业还需要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积累,以确保其研发成果能够得到法律的充分保护,从而在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

在生长激素这一“渠道为王”的领域,维昇药业的技术创新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企业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从实验室到患者手中,创新药企需要跨越的不仅是科学研究的障碍,还有复杂商业生态的重建。”上述业内观察人士称。

维昇药业作为“生长发育领域第一股”,其成长轨迹能否重新设定中国生物科技公司技术转化效率的评价标准,需市场验证。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长春高新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