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你是真emo了吗?国家卫健委答21记者:看精神、躯体表现,排除器质性因素)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贺佳雯 北京报道
近年来,有很多心理相关的“热词”在网络上流行,你是否也常常把emo挂在嘴边?但你知道如何判断是否真的抑郁焦虑呢?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今年起,2025-2027连续三年是国家卫生健康委确定的“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推动拓展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对重点人群有针对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2025年2月13日,春节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第一场新闻发布会,正是介绍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科普知识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胡强强指出,今年国家卫健委提出“每个城市至少有一家医院提供心理门诊、睡眠门诊服务;推进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12356的应用;全国举办超过5000场次国家和省市级专家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现在北京、上海、浙江等18个省份已开通“12356”心理援助热线,其他省份正有序推进相关工作,全力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心理健康服务。
会上,南方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近年来,有很多心理相关的“热词”在流行,比如“松弛感”、“精神内耗”。请问,心理专家如何看待这些热词的流行?是否反映了人们焦虑的精神状态?另外,有不少人经历着抑郁和焦虑状态而不自知,请问,有哪些表现属于焦虑抑郁范畴?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黄薛冰回应:这些热词确实反映了全社会对心理精神健康的关注,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一方面,反映出我们对个人生存状态的关注,包括对生活质量的关注,这是经济社会发展,全社会普遍提高的人文关怀意识,非常好。另外一方面,也体现出精神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以及识别能力提高,这和多年来精神心理知识推广是密不可分的。
黄薛冰指出,焦虑抑郁情绪确实很难识别,一种是精神上的表现,比如担心、紧张,或者过度悲观等,但同时还有在躯体上的表现,往往意识不到。比如在焦虑情况下,会觉得全身肌肉紧张,出现了不明原因的头痛、肩背痛、腰痛等各个部位的疼痛。还有一个躯体表现,就是脏器功能紊乱,比如没有原因的心慌、胸闷、气短,甚至没有食欲或者消化功能紊乱等。抑郁的表现和焦虑基本类似,往往是重叠的。同时在行为上也有一些注意不到的表现,焦虑可能倾向于坐立不安、盲动或者乱动,停不下来。而抑郁倾向于没办法做事,没有动机、没有动力,如果出现躯体上的表现,患者可能不能识别,首先选择去综合医院就诊,这个时候又查不出器质性的因素,但是患者又非常的痛苦,往往求医无门,非常受折磨。
黄薛冰提醒公众,如果出现这些不明原因的怪病,又查不出来,要考虑到精神科就诊。有两个步骤:第一步,先到综合医院相关的科室排除躯体疾病,这是非常重要的。在没有躯体疾病的基础上,症状又非常明显,要考虑到去精神科就诊。举一个例子,刚刚出院的一个患者,他出现了长期的呕吐,吃什么吐什么,持续大概十年左右,最后骨瘦如柴,去了很多地方看病,医生查不出原因,但是他又非常痛苦,最后来到精神科,经过我们的诊断,发现躯体症状背后实际是焦虑抑郁情绪在作祟。经过相应的治疗,这个患者的症状消失了,出院时非常高兴。所以要告诉各位朋友,出现不明原因的怪病,查不出原因来,要考虑到是否和精神因素有关。经过系统的、针对性的治疗,大部分是可以消除症状,取得不错效果的,大家要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