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足以对标HBM的新技术)
如果您希望可以时常见面,欢迎标星收藏哦~
来源:内容编译自tomshardware,谢谢。
SanDisk 周三推出了一款有趣的新内存,它可以将 3D NAND 的容量与高带宽内存 (HBM) 实现的超高带宽结合在一起。SanDisk 的高带宽闪存 (HBF) 内存可以并行访问多个高容量 3D NAND 阵列,从而提供充足的带宽和容量。该公司将 HBF 定位为需要高带宽和容量以及低功耗要求的 AI 推理应用的解决方案。第一代 HBF 可以在 GPU 上实现高达 4TB 的 VRAM 容量,未来版本将提供更多容量。SanDisk 还预计这项技术将应用于手机和其他类型的设备。该公司尚未宣布发布日期。
SanDisk 内存技术主管 Alper Ilkbahar 表示:“我们称之为 HBF 技术,用于增强 HBM 内存以应对 AI 推理工作负载。我们将匹配 HBM 内存的带宽,同时以相似的成本提供 8 到 16 倍的容量。”
从概念上讲,HBF 与 HBM 类似。它将多个高容量、高性能闪存核心芯片堆叠在一起,这些芯片使用硅通孔 (TSV) 相互连接,位于逻辑芯片之上,可以并行访问闪存阵列(或者说闪存子阵列)。HBF 的底层架构是 SanDisk 的 BICS 3D NAND,采用 CMOS 直接键合到阵列 (CBA) 设计,将 3D NAND 内存阵列键合在使用逻辑工艺技术制造的 I/O 芯片之上。该逻辑可能是实现 HBF 的关键。
“我们向工程师们提出挑战,问他们,利用这种扩展能力,你还能做什么?”Alper Ilkbahar 说道。“他们给出的答案是……转向一种架构,将这个庞大的阵列划分为许多阵列,并并行访问每个阵列。当你这样做时,你会获得大量带宽。现在,我们可以用它构建什么?我们将构建高带宽闪存。”
传统的 NAND 芯片设计通常将核心 NAND 闪存阵列视为平面、页面和块。块是最小的可擦除区域,而页面是最小的可写区域。HBF 似乎将芯片分成“许多阵列”,以便可以同时访问它们。每个子阵列(具有自己的页面和块)大概都有自己的专用读/写路径。虽然这类似于多平面 NAND 设备的工作原理,但 HBF 概念似乎远远超出了它们。
目前,SanDisk 表示其第一代 HBF 将使用 16 个 HBF 核心芯片。为了实现这样的设备,SanDisk 表示它发明了一种专有的堆叠技术,该技术的特点是翘曲最小,可以堆叠 16 个 HBF 核心芯片,以及一个可以同时访问来自多个 HBF 核心芯片的数据的逻辑芯片。能够处理数百或数千个并发数据流的逻辑的复杂性应该高于典型的 SSD 控制器。
不幸的是,SanDisk 并未透露其 HBF 产品的实际性能数据,因此我们只能猜测 HBF 的每堆栈性能是否能与原始 HBM(~128 GB/s)或全新 HBM3E(在 Nvidia 的 B200 中可提供每堆栈 1 TB/s)相匹配。
https://www.tomshardware.com/pc-components/dram/sandisks-new-hbf-memory-enables-up-to-4tb-of-vram-on-gpus-matches-hbm-bandwidth-at-higher-capacity
半导体精品公众号推荐
专注半导体领域更多原创内容
关注全球半导体产业动向与趋势
*免责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半导体行业观察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不代表半导体行业观察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半导体行业观察。
今天是《半导体行业观察》为您分享的第4035期内容,欢迎关注。
『半导体第一垂直媒体』
实时 专业 原创 深度
公众号ID:icbank
喜欢我们的内容就点“在看”分享给小伙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