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自动驾驶初创公司纵目科技暴雷,前高管:年前寻找意向接盘者未果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2-14 10:03:4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自动驾驶初创公司纵目科技暴雷,前高管:年前寻找意向接盘者未果)

“年前,(纵目科技)和宁波一家上市公司谈过接盘的事,现在看,(纵目科技)难了。”2月12日,谈及纵目科技的现状,该公司一位已离职的前高管对经济观察网表示。

作为曾经的自动驾驶明星初创公司,纵目科技近日相继传出创始人失联、公司账户冻结、全员欠薪及社保断缴等负面消息,其中一则消息提到,纵目科技员工2月8日收到了公司所在地断电封楼的通知。经济观察网致函联系纵目科技,截至发稿,尚未获得回复。

纵目科技暴雷早有征兆。此前,有自称纵目科技的员工在网上透露,纵目科技自2024年12月起开始拖欠员工工资和社保,今年1月公司召开全员会,公司CEO唐锐告知员工公司面临艰难现状,并建议员工离职自行缴纳社保。

“纵目技术能力还是可以的。按照原计划,2022年底或2023年上市的话,会非常不错的。可惜,天时地利人和不在这边。现在,智能驾驶赛道的机会不多了。”上述纵目科技前高管说。

IPO两度折戟

纵目科技2013年成立于上海,是国内率先获得整车厂量产项目定点合同的自动驾驶企业之一,起步阶段就已与一汽、长安等主机厂商建立了量产合作关系。

天眼查信息显示,从2015年11月到2022年3月,纵目科技相继完成A轮、B轮、C轮、C+轮、D轮、D+轮、D++轮和E 轮融资,公开披露的融资金额累计超过30亿元,与同期的其他自动驾驶初创公司相比并不逊色。

在E轮融资中,纵目科技估值达到约90亿元。此后,纵目科技寻求登陆资本市场。2017年,纵目科技首次在新三板市场挂牌,但数月后便宣布摘牌。

2022年11月,纵目科技提交科创板上市申请,计划募资20亿元,拟用于自动驾驶技术研发、上海研发中心建设和补充流动资金。招股书显示,纵目科技2019至2021年营收分别为0.44亿、1.48亿、2.27亿元,但亏损持续扩大,累计亏损超11亿元,同时公司前五大客户占比超80%,依赖吉利、长安等少数车企。

2023年9月,纵目科技主动撤回科创板上市申请。当时,外界认为纵目科技放弃科创板的原因包括,纵目科技持续亏损且短期内难以扭亏,科创板对自动驾驶企业技术落地能力、商业化前景审查加强,以及2023年自动驾驶赛道估值回调,投资者对高亏损企业信心不足等。

2024年3月,纵目科技又向港股递交了IPO申请,但由于招股书满6个月后未能通过审核,其上市申请于当年9月失效。

连续两次IPO受挫,让纵目科技的融资步伐也停滞不前。自动驾驶是一个需要巨额研发投入的领域,长期持续亏损是初创公司的普遍困境。自动驾驶初创公司一旦无法获得新融资,便容易出现资金链问题。

从招股书看,纵目科技2021至2023年现金流一直承压,其经营现金流量分别为-4.76亿元、-5.88亿元和-4.12亿元。

事实上,因为资金链问题暴雷的自动驾驶初创公司不止纵目科技一家。2024年初,成立于2017年的禾多科技传出欠薪、员工社保停缴,供应商催债的消息,3月份公司高级副总裁、合伙人蒋京芳带着团队部分核心人员转投知行科技,8月又传出核心部门解散,研发活动暂停的消息。

淘汰赛掉队者

在乘用车智驾领域,纵目科技有过高光时刻。招股书显示,在中国乘用车自动泊车解决方案领域,按2022年销售收入计,纵目科技在供应商中排名第二,市场份额4.9%。

不过,以泊车场景起家的纵目科技,技术优势集中在低速、封闭场景(如AVP自动代客泊车),其在高速和城区复杂场景的技术积累相对较少。此前,纵目科技传出过高阶智驾提案被公司领导层否决的消息。

经济学家余丰慧认为,从纵目科技自身来看,技术更新跟不上是严重的问题,像泊车技术停滞不前、高阶智驾提案遭否决,这在竞争激烈的自动驾驶领域很要命。智能驾驶行业技术迭代快,一旦研发跟不上就容易被淘汰。

2023年后,随着华为、小鹏等企业掀起普及城区高阶智驾的浪潮,以及主机厂纷纷加强智驾自研,纵目科技在乘用车智驾领域的存在感走低,收入增长也大幅放缓。

招股书显示,2023年纵目科技的五大客户分别是理想、赛力斯、长安、岚图和一汽,占纵目科技收入总收入的93%。根据招股书,问界部分车型的自动泊车方案最初由纵目科技提供。但2023年后,问界车型逐渐全面切换到华为智驾方案,这对于纵目科技显然不是好消息。

招股书显示,2022年,纵目科技营业收入为4.69亿元,与2021年的2.25亿元相比增长超过100%。到了2023年,纵目科技营业收入为4.98亿元,与2022年相比仅增长6%左右。

利润方面,2023年以来,国内车企价格战加剧,车企对供应商的降本需求陡增。大疆车载、Momenta等企业不断加码价格竞争,在行业内卷加剧的压力下,纵目科技的亏损状况也不见改善。

2021至2023年,纵目科技智能驾驶产品和解决方案销售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0.2%、2.6%和4.3%,一直处于低位。2023年,纵目科技经调整后亏损5.16亿元,相比上一年度扩大约8个百分点。

2024年,面对乘用车智驾领域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纵目科技转向新业务领域,打造了子公司蚕丛机器人,并推出了L4级无人驾驶能源机器人“闪电宝”,可在园区、停车场等场景,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智能充电服务。但该产品市场反响平平,甚至有部分员工将公司资金链出问题的原因归结于此。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