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压力来到了欧盟身上:巴黎AI峰会的焦虑和换轨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2-14 17:3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压力来到了欧盟身上:巴黎AI峰会的焦虑和换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肖潇 北京报道

2月11日,巴黎地标“大皇宫”的穹顶下,为期两天的第三届全球AI峰会落幕。

中国首次派出副国级官员,由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赴会。嘉宾还包括首次访问海外的美国副总统万斯、OpenAI CEO 山姆·奥特曼。有参会者向21记者透露,国内企业界代表字节跳动和DeepSeek最终没有前往主峰会现场,缺席的DeepSeek成为场外一大热门话题。

这是全球第三次举办此类峰会。前两届,主办国英国和韩国的核心议题都是如何治理AI。这一届,风向变了,“放宽监管”几乎成为贯穿全场的关键词。

产业发展的焦虑,弥漫在这座有125年历史的欧洲老建筑里。峰会的标志性成果《巴黎AI行动峰会宣言》未得到英国和美国的签署;欧盟高层承诺要简化规则;美国副总统万斯在发表强硬演讲后扬长而去……场内外的种种细节,都显示本次AI峰会与往届有所不同。

与2023年的英国伦敦布莱切利庄园、2024年韩国首尔的AI峰会不同,本届峰会的名称从“安全峰会 (Safety Summit)”直接改为“行动峰会 (Action Summit)”。

联合国高级别AI咨询机构专家、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研究院教张凌寒回忆,在现场跟多国专家交流后,“变化明显”是大家的共同感受。“虽然这次峰会仍然在持续英国布莱切利宣言的安全主张,但关注重点变了,各国更关注自身AI的发展,更倾向于能力建设。”

张凌寒的感受来自三个最直观的改变: 

首先,安全不再是峰会主题,《国际AI安全报告》也没有被放在核心议程中发布。

其次,峰会仍然关注AI的安全风险,但角度发生了变化。讨论的内容更多为人权、就业和社会影响,这实际上是在讨论如何让AI促进社会发展。

最后,演讲嘉宾的谈话内容也呈现出微妙变化。 AI对全球南方国家的影响、包容性和创新,成为讨论的高频词,而“安全”(safety)一词的出现频率大幅下降。当初英国布莱切利宣言、韩国首尔宣言中对AI安全的强调,在这次峰会上几乎没有得到延续。

巴黎AI峰会的官方议程表里,主题裂变为五项:公共利益、未来就业、创新和文化、可信任、全球AI治理。在2月11日主舞台的六轮讨论中,只有一轮讨论有关“AI的隐私、网络安全和信息诚信”。

“AI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比较大的拐点,而中美两头的格局已经快形成了。”赴巴黎参会的同济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鲁传颖分析,可能是这种背景让欧洲的态度发生了微妙变化,甚至添了紧迫感。

张凌寒同样认为,国际局势的变化是催化剂之一。去年上半年,全球仍在热烈讨论AI安全治理,但进入下半年,关注明显降温——尤其是今年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其迅速废除了拜登政府的AI治理措施。目前来看,全球对AI发展的讨论声量正远远盖过安全。

但转变并不一定是坏事。相较于2023年生成式AI技术的横空出世,如今未知带来的恐惧在缓解。彼时担忧AI取代人类的末日问题,也没有像想象中那样迅速降临。甚至AI安全治理的技术本身没有太多进展,所以围绕这一话题的讨论明显减少了。

之前坐而论道的成分太重——我们谈了很多原则、理念、框架,但即使是聚焦在安全上,也缺乏具体的实现方式,而这正是今年讨论特别多的话题。”张凌寒说。

延续过往两届的传统,全球AI峰会的“标志性成果”依旧是一份治理宣言,各国自愿签署,无强制约束力。 

2月11日峰会闭幕时,中国、法国、印度、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58个国家签署了《关于发展包容、可持续的人工智能造福人类与地球的声明》(截至发稿,签署国新增至63个)。这份《宣言》提出三个原则和六项优先事项,承诺推动“开放、包容、伦理”的人工智能发展,并呼吁加强全球治理。

为了实现六项优先事项,创始成员计划启动一个AI平台和孵化器,主要为了推动公共利益。

“议题更广了,AI治理不仅是狭义上的安全。”鲁传颖注意到,与以往不同,这次《宣言》聚焦的不仅是技术风险,纳入了全球发展中国家的声音:缩小数字鸿沟,还提到用AI创造就业、推动地球生态可持续性。这是全球AI峰会首次触及能源相关的环境话题

但需要一提的是,英国和美国公开拒绝签署这一宣言。

此前英美一直是AI治理宣言的签署国。首份《布莱切利宣言》由中国、美国、英国在内的28个国家及欧盟签署,着重关注“网络安全、生物技术和虚假信息”的AI安全问题,强调各国要制定“基于各自风险的监管”;第二届峰会的《首尔宣言》由七国集团(G7)和新加坡、澳大利亚等10个国家与欧盟签署,进一步承诺制定AI风险阈值和能力评估标准。

英国方面解释,虽然英国在整个峰会期间与法国密切合作,但“我们未能就宣言的每个部分都达成一致”,尤其是《宣言》缺乏对全球治理机制的“实际操作”。

尽管美国未透露原因,但在《宣言》发布前,美国副总统万斯的一番演讲耐人寻味。万斯在演讲一开头便指责欧盟“过度监管”,“有些外国政府正考虑对美国那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公司收紧管制,美国不能也不会接受这种做法。”“各种体量的美国创新者早已体会过应对繁琐国际规则的滋味。”

一名参会者回忆,万斯强调“美国保持主导地位”的强硬姿态,无疑让其他国家领导人没有“好脸色”,甚至演讲一结束,万斯没有合影便直接离场了。但换一个角度看,其提到的监管和发展的矛盾,的确反映了一种广泛想法。

事实上,欧盟监管立场已出现了微妙的松动,这是巴黎AI峰会的另一个注脚。 

欧洲立法者去年批准了欧盟的《AI法案》,该法案将AI分为四级风险监管,于今年2月正式实施,是全球首个全面监管AI的法规。

与此同时,2月11日,法国大模型公司Mistral、Spotify、西门子、飞利浦等六十多家欧洲企业签署了一项“欧盟冠军计划”的倡议,呼吁欧盟减少AI法规限制。倡议的配套报告《欧洲人工智能的雄心勃勃议程》建议简化欧盟内超过100项技术法规、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共享机制、加强AI基础设施建设、减少行政负担。

长期与欧盟专家交流的张凌寒提到了一个背景,去年9月,欧洲央行制作的一份《欧洲竞争力报告》在欧洲引起了巨大震动。这份研究指出,欧盟在数字经济和AI领域的立法多达297项,影响了欧盟数字经济的发展,导致其在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时代远远落后于中国和美国。欧盟确实开始有减轻企业负担的想法。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亦在采访中强调,自己已将“简化欧盟监管、促进AI创新”作为第二个任期的重要任务,并做出承诺:“我知道,我们必须让事情变得更简单,必须减少繁文缛节——我们会的。”

但多位参会者也向21记者表示,放宽监管的实际效果如何,他们并不持乐观态度。

一方面,欧洲的法律文化根深蒂固,在本土企业尚未展现明确的发展前景之前,放弃长期坚守的传统价值观并不现实。而且欧盟已经形成一张极为密集的法律网络,AI巨头公司在欧盟往往不仅涉及AI服务,还包括个人隐私等领域,大型数字平台守门人等义务。即便有所调整,可能也是减少监管部门的多头管理。

此外,两年过去,警惕AI的系统性风险已经被视为全球共识,尤其是那些可能威胁人类主体地位的AI特性。接下来需要深入关注的,还是AI在日常场景中的具体风险,比如虚假信息、就业冲击等。

除了为期两天的主峰会,法国AI峰会还设置了科学日、文化日和一百场左右的边会,关注更细化的议题。

在这些场内外的讨论中,DeepSeek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张凌寒对这个有趣的现象记忆深刻:很少有人在公开演讲中提到DeepSeek,但只要一到线下交流环节,所有人都“冲过来问DeepSeek的事情”。“你怎么看DeepSeek?”“为什么DeepSeek没有来?”“DeepSeek在(某些国家)会不会被封禁?”

人工智能全球发展和治理,可能进入了一个重新洗牌的转折点。“在现场的感受还是跟以前不太一样,以前可能他们更多盯着中国的安全问题,现在会觉得你的贡献更多了。”鲁传颖分析,DeepSeek可能激发了全球对新路径的信心,因为它突破了此前美国科技巨头设定的高门槛。

在本次峰会召开前的2月7日,MiniMax和零一万物两家公司,新签署了此前英国和韩国峰会发起的《前沿人工智能安全承诺》,加入全球AI安全对话之中。百度、联想在11日晚上正式加入了法国倡议的“可持续人工智能联盟”,该联盟成员还有谷歌、微软、英伟达等企业,目标是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据悉,下一届AI峰会将在印度举办。站在巴黎AI峰会的尾声,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全球AI话语的风向正在转变。张凌寒写下了一串疑惑:人工智能“军备竞赛”论调国际上谈的越来越多,如何使其不再是零和博弈?目前国际人工智能治理的领导位存在真空,谁可能来填补?巴黎AI峰会留下一片疑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