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广东省贸促会助粤企抢订单、拓市场:组织超2300家企业“走出去”,力推县域产业跨境出海)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谭海燕 广州报道
2月14日,广东省贸促会举行2025年全省贸促工作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广东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广东省“两会”、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2025年全国贸促工作会议精神。广东省贸促会党组书记、会长陈小锋作工作报告。会上还颁发了全省贸促系统调研报告荣誉证书。
陈小锋在作全省贸促工作报告时提到,过去一年,广东省贸促系统不断巩固提升。2024年,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平台,广东省贸促会继续办好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工商大会,创新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圆桌会议机制,积极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全球巡回宣推活动。在英国、阿联酋、墨西哥、哥伦比亚等超过30个国家,举办一系列大湾区专题推介会,广泛宣传大湾区优良营商环境。
据了解,去年广东全年外贸进出口规模达9.1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8%,贡献了全国38.7%的贸易增量,占全国外贸的20.8%。这其中离不开全省贸促系统推动外贸质升量稳,帮助企业多渠道抢抓市场商机。
2024年,广东省贸促会组织链条最全、规模最大省级代表团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简称“链博会”),其中包括组织56家优秀粤企参展;全省贸促系统共组织广东企业参加境内展74场、境外展72场,有效推动“粤贸全球”;还组织了119个经贸代表团、超2300家广东企业,走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RCEP成员国及欧洲、非洲、美洲等重点市场;进一步扩大网络布局,迄今为止已推动成立50个海外粤商会和31个驻境外经贸代表处。
广州市贸促会主任陈思民提到,链博会作为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是贸促系统近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去年,广州市贸促会精心挑选广州产业链供应链龙头企业,组织发动企业参展观展,两届链博会共有26家广州企业参加,充分展示了广州“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的形象。未来,广州市贸促会将以链博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产业链龙头企业的合作,推动广州企业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
深圳市贸促会副主任(主持工作)汤进表示,去年,深圳多举措助力深圳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合作,遴选比亚迪等24家企业参展第二届链博会,配套举办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合作交流会,助力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组织700余家深圳企业参加2024东京人工智能展览会等国际知名展会22场次,促成各类意向成交金额超10亿元,并为相关部门提供招商引资线索20多条。此外, 参与“千团出海”“千企出海”行动,持续推动“深圳产品全球行”,在深圳产品海外展示交易中心举办展销推广活动76场次,引流海外买家采购意向超4.2亿元。
2024年,广东省贸促会通过开展“助力‘百千万工程’,跨境电商百县行”系列活动,先后在汕头、茂名、江门、河源和揭阳举办5场产业对接大会,发动云浮、韶关、梅州、潮州等地举办22场粤东西北县域活动,积极打造“跨境电商+产业带”发展模式,全方位推进外贸转型升级,促进发展新质生产力。
以河源为例,其全市超200家企业在阿里国际站、亚马逊等平台开设跨境电商店铺,境外跨境电商商标数量100多个。但依然面临一些挑战,如跨境电商市场主体较少,县域企业跨境电商意识不足、专业人才匮乏,缺少品牌培育推广、海外仓储、跨境物流产业链条等一系列问题。
河源市贸促会会长徐智彪表示,河源通过搭建平台,推动跨境电商和县域产业对接。例如,推进中国(河源)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搭建“跨境电商+特色产业”对接平台,2024年组织企业参加9场次跨境电商对接交流活动。“未来,河源市贸促会将持续推动跨境电商发展生态,帮助企业利用这一外贸新业态多渠道拓展国际市场。”
2024年,广东全省贸促系统共组织广东企业开拓境外市场,取得积极成效。例如,中山市贸促会共组织中山企业赴境内外参展8场,通过设立中山展区和举办对接会等方式,服务企业500余家,促成意向订单金额超1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6%。
中山市贸促会主任林俊提出,2024年中山立足产业优势,围绕发展智能家电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持续加强对外联络,带领企业通过展会平台大力开拓境内外市场。例如,在组展方式上求变,在香港春季灯饰展现场搭建400平方米的中山智慧照明馆,带领企业接待来自26个国家的690个有效客户,合计成交额2.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进一步增强中山灯饰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经营困难,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陈小锋提到,我国发展面临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未来要进一步坚定信心,顶住一切压力和风险挑战,广东省贸促会将大力推进六项重点工作,助力广东塑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具体来看,一是实施建立同东盟贸易促进与供应链合作机制专项工作;二是搭实做深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平台,搭好大湾区工商融合发展平台;三是纵深推进贸促系统助力“百千万工程”;四是大力推动稳外贸稳外资;五是构建支持企业稳健高效“走出去”工作体系;六是打造服务“五外联动”高水平应用型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