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21调查 | 口腔连锁福斯曼爆雷:员工争取薪资,患者等待退款转诊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2-15 12:17:5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21调查 | 口腔连锁福斯曼爆雷:员工争取薪资,患者等待退款转诊)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佳英 广州报道

对多数患者来说,福斯曼的倒闭消息如晴天霹雳,突如其来。

“广州齐遇口腔门诊部(福斯曼)总部出现经营困难,拖欠员工三个多月工资,员工催促多次未果……因单位长期拖欠房租而被解约,导致员工被拒之门外,无法回店复诊患者。”2月7日,在广州福斯曼门店进行正畸的患者收到了无法复诊的消息。

紧接着,上海、成都、深圳、北京、广州、武汉、西安等地的患者纷纷反映,福斯曼已倒闭,他们无法联系到主治医生,复诊之路中断。患者们惊讶地发现,上海汉中路店已大门紧闭,门上赫然贴着“福斯曼牙齿矫正中心—上海佳瑞口腔门诊部有限公司,可能存在消费风险”的警方警示。

针对大批患者的安置问题,福斯曼提出了多个解决方案,例如患者支付原订单总额的5%至10%费用给到新诊所方。然而,也有患者对收费机构方信息未知、是否涉嫌诈骗等问题表示担忧。目前,大多数患者的核心诉求为维权追责,挽回经济损失;以及确保治疗质量,同时要求福斯曼提供详细的转诊相关协议信息,而非仅告知收费方案。

此次民营口腔医院暴雷,导致近千人面临费用与治疗双重压力。

转诊方案仍未达成一致

“我现在佩戴的是金属牙套,钢丝状的。但其中一侧钢丝已出现松动,急需复诊。”一位福斯曼门店患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根据患者沟通群的统计结果,广州已有超过200名患者受到影响。结合北京、深圳、上海等地的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未被统计到的患者,受影响的患者人数可能已超过千人。

员工正在积极争取薪资,而患者则焦急地等待着退款和转诊方案的落实。

在福斯曼倒闭后,部分患者曾尝试前往公立医院和其他民营口腔医院复诊。然而,公立医院往往拒绝接收二次矫正的患者,而部分民营口腔医院则表现出明显的排斥态度,要求患者重新制定治疗方案甚至更换牙套。

为何拒收二次矫正患者?业内人士认为,不同医生倾向的治疗方案可能不同,对于接手医生而言,由于不了解患者牙齿的原始情况,不敢贸然接手。此外,即使是进行到一半的病例,也需要被视为新病例来完成方案确定以及熟悉工作,这可能需要医生投入更多的精力。

即使患者成功转诊,也仍需面对诸多手续问题。一位福斯曼合作的牙套厂商内部人士透露,以往所处理的患者转诊案例,主要集中于小型诊所及医生自营机构,其流程相对较为直接。

“患者需先找到合适的医疗机构,再在该机构内寻找愿意接手病例的医生。在签署协议后,由医生联系当地厂家代表,再由厂家与厂商总部对接人沟通,确保病例从原医生账号转移至新医生账号。”上述人士表示,厂商生产的牙套通常是直接发往福斯曼,若涉及大规模病例转移,整个流程颇为繁琐。

针对大批患者的安置问题,福斯曼提出了多个解决方案。

2月12日,一份落款为上海口腔门诊部有限公司的通知函声明,已沟通确认正畸医生可以完成后续治疗计划。但需要患者支付原订单总额的5%~10%费用(根据患者诊疗阶段而定)给到新的诊所方,这部分费用包括了患者的后续正畸服务(包括了场地,耗材人工等费用)。如果患者同意此方案,在一周内将牙套资料迁移至新的诊所,预计本月底之前可以恢复正常开始复诊。

2月13日,一份汉中路店患者复诊接受意向及联系方式收集表出现,提供了三种复诊收费方式供患者选择。

其一为按次收费,每次复诊100元/次,10次封底,复诊10次后不再收取费用。保持器另算,可折扣。其二为按次付费,每次复诊单独付费;工作日复诊200元/次,周末复诊300元/次。其三为一次性付费,支付原订单总额的5%~10%的费用(视诊疗阶段确定)给到新诊所方,完成后续复诊治疗(具体诊疗阶段可到新诊所方复诊进行确认)。

广州、上海地区的多位患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大多数患者的费用介于2万元至5万元之间,尤其集中在2万至3万5千元区间,其中29800元的价位尤为常见。按方案三,患者需额外支付1490元至2980元给新诊所。

有观点认为,这种方式实际上是将患者低价转卖给其他门诊,而患者已支付的全部治疗费用中有一部分将“付诸东流”。有患者进一步与福斯曼沟通得知,若上述方案都不接受,则需自行维权。

方案公布后,部分患者选择接受,另有部分患者则怀有疑虑,在收费机构方信息未知等情况下,此类收费是否涉嫌诈骗。

上海地区患者叶文(化名)表示,担忧这是诈骗行为。“如果真心诚意想解决问题,那应该是在相关部门的见证之下,新场地方、福斯曼老板、患者代表以及医生坐下来谈,签署一份新协议,而不是现在我们只能被迫接受他给的条件。”

资金链断裂迹象早有?

在福斯曼欠薪停诊风波出现之前,市场已隐约浮现出该公司资金状况趋紧的忧虑。

一位在广州天河购书中心门店接受治疗的患者小黄(化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以往定期接到的来自福斯曼工作人员的随访电话,在最近一个季度却杳无音信。

更早之前,企查查的风险提示显示,福斯曼面临多起房屋租赁及装饰装修合同纠纷。

面对上海地区患者关于资金紧张的质疑,福斯曼上海一家门店的工作人员曾自信满满地宣称,该门店效益最佳,即便其他城市门店陷入困境,上海门店也依然能够“屹立不倒”。

然而,这一“屹立不倒”的承诺并未兑现。一份流传的复诊门诊安排声明显示,福斯曼已将上海四家门诊整体打包进行转让,其中汉中路店正在进行内部调整。

关于资金问题,福斯曼公司近期在声明中透露,尽管在春节前成功签署了一轮投资协议,但由于投资方未能履行后续注资义务,公司遭遇了资金链断裂的问题,进而影响了部分门诊的正常运营。

福斯曼创始人及关联企业法人徐志岩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差不多还有几天就能收尾解决完了,资金也放在一个安全的账户里给大家留着。(可以说),包括原有患者安置等问题,已经妥善地解决了90%,基本上是没有太多(资金)缺口了。”

徐志岩自称并多次强调,福斯曼是所有暴雷的企业或遇到问题的企业中,唯一一个积极寻求解决方案的。

就在员工面临欠薪困境之时,福斯曼的多家门店在2024年底至2025年初期间,仍持续接收新患者。随着资金周转问题的加剧,这部分已缴费患者的退款诉求变得愈发渺茫。

一位从事法律行业的汉中路店患者指出,若通过民事诉讼途径维权,最多只能追责至实际收款方上海佳瑞口腔门诊部有限公司及其关联股东上海锦言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但这两家公司疑似为空壳公司,即便赢得诉讼,执行判决时也可能会陷入无财产可供执行的尴尬境地。

徐志岩则表示:“(若想拿回来钱)很难,我只能说很难,因为公司资金链断了,我也是被骗的。我投资协议已经签了,历时接近半年,原件也有,全部签完了,具有法律效应的,还有违约责任的。(但)最后(投资机构)不投了。”

对于渴望追回欠款的患者而言,无疑是一个噩耗。尤其,不乏患者在多方对比、精挑细选后,才选定了福斯曼。

多位患者向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选择福斯曼的原因之一是信赖其主治医生的专业能力。例如,上海某门店的医生不仅拥有上海高校医学院的学历背景,还在知名公立医院有过任职经历。

一位家长分享称,其13岁的孩子正在福斯曼接受青少年正畸矫正治疗,他们最初选择福斯曼,正是基于对该主治医生专业背景的信赖。在治疗过程中,“一位医生负责到底”成为众多患者的期待。

尽管患者得到了主治医生的口头承诺,但在相关文件中落实的却是一条仅保证做好医生更换衔接的“医师责任制”。根据医院医疗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主治医师应对住院医师的诊疗工作负责,而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应对主治医师的诊疗工作负责,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

该家长透露,知情同意书上的医师责任制条款规定:为保证治疗的连续性,诊所实行单一医师对单一患者负责制,但若遇到医生离职、疾病、生育等不可抗力因素,诊所将确保做好医生的衔接工作,以充分保障治疗的连续性,患者不得因此要求中断治疗进程。

另一方面,福斯曼的工作人员还向患者做出了一系列承诺。例如,他们强调福斯曼作为全国连锁品牌,能为患者提供无论身处何地的紧急医疗服务保障。若患者未来希望转诊至其他城市,仅需支付2000元的转诊费用。

同时,社交媒体上的广告宣传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众多博主在抖音、B站、微博、小红书等平台为福斯曼进行宣传。据了解,许多患者正是通过这些社交平台了解到福斯曼,并在专业的口腔预约机构或博主推荐下选择了该品牌。

找寻重塑信心之道

深陷信任危机的福斯曼,或已丧失患者的信赖基石。值得注意的是,口腔行业内价格体系的不透明,也进一步加深了患者的困惑与迷茫。

例如,上海市静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23年7月对上海佳瑞口腔门诊部有限公司做出行政处罚。企查查显示,该公司在店内销售“儿童早期矫治套餐”的口腔诊疗服务,包括挂号、口腔CT、涂氟防蛀、预防性矫治、阻断性矫治、一阶段治疗和全阶段治疗等项目。其中,矫治项目又分为国产矫治器、进口矫治器等不同的材料矫治器治疗选择。但其门店价目表只标明了一种价格,并未对具体的项目和治疗器材进行明码标价,以供消费者参考了解。

被罚后,该门店随即标示了具体项目及器材价格。然而,多位患者仍坦言,对于耗材差异及治疗阶段的价格明细知之甚少。

从整体定价策略以及具体定价角度来看,厂商内部人士指出,福斯曼采取的“低价引流”策略,使得其在提供相同治疗方案时,费用仅为29800元,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4万元。例如,根据参考资料,根管治疗的费用一般在300元至1000元之间,而牙齿矫正价格从5000元至20000元不等,种植牙费用则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福斯曼的定价策略显然低于这些治疗项目的平均费用。

有观点指出,民营口腔医院面临的营销成本高昂,这不仅增加了资金链的风险,还可能导致行业内的重新洗牌。

在福斯曼背后的徐志岩,其实是一位创业老手。公开信息显示,徐志岩先后切入餐饮、健身房、口腔正畸领域。其创办的24小时智能健身品牌Liking Fit采用“直营合伙”加盟模式,完成B、C两轮共计3.5亿元融资。

被徐志岩挑中的口腔行业,也正处于发展期。根据《全球牙科市场增长趋势2024—2030》报告,2023年全球牙科市场规模约为572.4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1013.6亿美元,2024年至2030年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8.4%。另据企查查数据,近十年,我国口腔相关企业每年注册量基本保持逐年增加趋势。

其中,我国正畸市场规模达到了百亿级别。平安证券研报指出,目前我国整机市场规模在250亿元左右。长期来看,潜在空间可达到2000亿元。20岁34岁成人正畸的市场空间约是5岁19岁青少年的1.44倍。

然而,融资环境已发生变化。《2024年全球医疗健康投融资分析报告》显示,2024年国内医疗健康产业一级市场共达成811笔融资交易,较2023年下降37.6%。同时,资金在向行业上游涌动。

动脉橙数据库显示,在口腔行业,2024年投融资一共发生13起,融资总额约9亿元,而2023年共计27起融资事件,总额约17亿元,近乎腰斩。同时,资本涌向口腔上游的趋势已经持续三年,下游融资次数由2023年的7次降为1次。

此外,行业的商业逻辑也在发生转变。有观点认为,以往口腔机构的营收核心在于种植和正畸业务,商业模式更侧重于营销驱动,因此业务重心多放在吸引初诊患者上。

口腔耗材集中采购政策的实施更是加剧了行业竞争。正畸集采在2022年10月由陕西省牵头,联合15个省(区、兵团)开展口腔正畸托槽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品种范围为获得我国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上市的托槽、无托槽隐形牙套、颊面管。集采结果显示,平均降幅达43.23%,最高降幅达88%。

随着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加之口腔耗材集中采购政策的实施,专注于常见病与多发病的治疗,并提供长期的口腔健康管理服务,已成为业内普遍共识。在此背景下,部分下游口腔机构开始将业务重心转向运营复诊患者,通过提升患者忠诚度和消费频次来获取更为长期稳定的现金流。

德伦口腔董事长兼总裁黄维通曾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口腔耗材集采不仅促进了口腔医疗机构间的竞争,间接提升了行业整体服务水平,还通过降低高值耗材价格,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负担。同时,集采也对管理不善、服务质量差的机构施加了压力,促使市场淘汰机制加速显现。

在业内看来,口腔行业的发展亟须专业的管理人员和成熟的管理体系,当前最大的挑战在于构建这一体系。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