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淀区“新春第一会”,海新能科携手中航油、破局绿色航油新赛道)
2月14日,在北京市海淀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进一步深化产业链合作,共筑绿色生产体系,开创高质量合作共赢新局面。
大会上, 海淀区副区长隋晓峰,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总会计师赵青春,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会计师吴平共同签署合作协议。根据战略部署,各方将围绕海淀区高质量发展和服务社会民生工作,充分发挥在政策、资源、产品、市场、技术、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在生物柴油及可持续航空燃料领域、基金投资、股权投资、资产管理、金融服务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战略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海国投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兼海新能科(300072.SZ)董事长于志伟参与签约仪式。作为区域唯一国有上市航空燃料企业,海新能科年产20万吨可持续航空燃料项目投产在即。此次政企协同,将助力海新能科对接央企渠道资源,构建长期稳定的产业链协作关系,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释放企业价值增长空间。
产能即将落地,海新能科携手央企抢滩SAF产业先机
公开资料显示,海新能科成立于1997年,于2010年登陆深交所上市,是国内首批研发、生产、销售烃基生物柴油的先行企业之一,亦是海淀区重点国有上市企业,主要业务包括生物柴油、环保材料,以及特色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作为国内生物能源领域排头兵企业,海新能科积极响应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应用试点工作,大力投入SAF产品的研发、生产,是国内首家获得可持续航空燃料(SAF)适航审定证书的地方性国有企业。当下,海新能科正聚焦国家能源安全战略、航空绿色转型发展需要,立足产业及科研创新优势,提供性能优异、安全可靠的生物柴油及SAF等绿色燃料产品。
此次参与战略合作的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务院国资委旗下一家国有大型航空运输服务保障企业,是目前国内主要的集采购、运输、储存、检测、销售和加注为一体化的航油供应渠道商,已构建遍布全国的航油、成品油销售网络和完备的油品物流配送体系,在全球280多个机场为460多家航空客户提供航油加注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超过95%以上的国内航油供应,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SAF加注单位,负责采购生物航煤用于掺混使用。
在业内看来,海新能科此次与中国航油、中国诚通的合作,有望进一步打通航空燃料应用场景,加速SAF的商业化落地。银柿财经了解到,海新能科山东三聚的20万吨SAF异构项目目前正按照计划积极推进中,取证、设计、设备采购工作已基本完成,长周期、大型设备均已安装到位,预计将于今年二季度建成投产,项目投产后每年新增生物航煤等产品约20万吨。
政策试点已启动,SAF需求有望爆发式增长
据银柿财经此前报道,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是以可再生资源或废弃物为原料制成的航空燃料。航空业大部分的碳排放来自航空飞行活动的航油消耗,是公认的“难减排”行业。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的应用则为航空业减排提供了解决方案,相较于传统的化石燃料,SAF从原材料收集到最终用户使用,整个过程中产生的碳排量最高可减少85%。
当下,多个国家和地区正相继出台政策,力推SAF应用。2025年1月1日起,欧洲ReFuelEU法案要求在欧盟机场的飞机燃油中添加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添加比例为2%,这一比例每5年增加一次,到2050年将高达70%。英国的SAF强制性添加政策亦于2025年元旦生效。
国内方面,2022年中国民航局《“十四五”民航绿色发展专项规划》提及,要推动可持续航空燃料商业应用取得突破,力争2025年当年消费量达到2万吨以上,“十四五”期间消费量累计达到5万吨。 2024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民航局正式启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应用试点,我国SAF全产业链发展进一步提速。
据招商证券预测,2030年SAF全球市场需求量将超过1800万吨,其中,中国的综合需求量超过250万吨,市场规模预期在38.1亿美元-75.2亿美元。
作为国内烃基生物柴油产能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海新能科凭借在反应器设计、催化剂级配、原料预处理等关键领域的多年积累,率先进入SAF领域,成为国内少有的已开始投入产能并具备全部SAF适航审定体系认证的SAF生产商。展望未来,随着“双碳”政策加码,SAF需求爆发,海新能科有望凭借先发优势和产能扩张抢占市场制高点。
“海新能科公司作为北京市海淀区属国有企业,发展SAF产业是我们服务国家‘双碳’战略、探索绿色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和重大举措。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全力助推我国航空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北京市海淀区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兼海新能科公司董事长于志伟此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