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政策出炉!最新解读

来源:中国基金报 媒体 2025-02-16 20:06:1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重磅政策出炉!最新解读)

【导读】公募基金解读《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营造良好制度环境,助力资本市场高效服务创新和新质生产力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 方丽 张玲            近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实施《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引发市场积极关注。            《实施意见》对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有怎样的指导意义?资本市场对科技型企业发展有哪些作用?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该如何更好发力普惠金融?为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汇添富基金副总经理袁建军、易方达基金指数研究部总经理庞亚平、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中航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邓海清、博时基金首席权益策略分析师陈显顺、民生加银专户理财一部总监赵小强等,共同解读资本市场如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更好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袁建军:“聚焦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和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为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提供了明确的战略方向和实践路径。            庞亚平:丰富资本市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产品制度体系,有利于推动上市公司实现经济、环境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助力上市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李湛:《实施意见》的相关举措共同构成了一个支持科技型企业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邓海清:公募基金可以通过构建类别齐全、策略丰富、层次清晰的理财产品和服务体系,满足居民多元化资产管理需求。            陈显顺: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基金公司应回归本源,主动求变,重塑高质量的发展模式。                 赵小强:公募基金可以进一步丰富养老目标基金的产品线、优化费率结构,加强与社保、保险等机构的合作。

为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提供了明确战略方向和实践路径

中国基金报:《实施意见》强调要聚焦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和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对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袁建军:聚焦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和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为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提供了明确的战略方向和实践路径。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可聚焦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通过形成更具灵活性和包容性的制度环境,助力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

同时,资本市场应定位为新质生产力的“助推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将要素资源聚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助力产业生态优化,实现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打通要素资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对接堵点,以资本市场结构质量的持续改善,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李湛:《实施意见》为资本市场服务全面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通过构建支持创新的体制机制,资本市场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普惠金融等重点领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实施意见》还强调资本市场的功能发挥和效率提升,这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引导资金流向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为实现全面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持。

庞亚平:《实施意见》聚焦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和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有助于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提升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为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打通堵点难点,强化资本市场在促进资本形成、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功能,推动要素资源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低碳、普惠民生等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集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

邓海清:《实施意见》聚焦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五大领域,明确了资本市场在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有助于推动战略性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促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强化资本市场对绿色低碳经济的支撑,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提升资本市场服务中小微企业和居民多元化投融资需求的能力,促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满足多元化养老金融需求,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快资本市场数字化、智能化赋能,为数字金融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陈显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强化制度创新,让资本市场更包容,支持未盈利的科技企业上市,优化并购重组的估值机制,引导私募基金投资硬科技,把资源引向新质生产力;第二,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支持普惠金融助力中小微企业等,让资金流向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推动经济结构优化;第三,统筹发展和安全,改革的同时防控风险,完善风险纠正机制,保障资金稳定入市,促进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协同高质量发展。

为科技型企业

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中国基金报:《实施意见》围绕加强对科技型企业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提出了四方面具体举措,积极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如何看待资本市场对科技型企业发展所发挥的作用?

赵小强:在科技金融方面,资本市场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如股权融资、债券融资以及一些创新型的金融工具,资本市场能够帮助科技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升级,发挥资金引导和资源配置的功能。作为基金公司,可通过积极参与科创板、创业板企业的投资,助力这些创新型企业成长。

李湛:资本市场在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支持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资本市场为这些企业提供了直接融资渠道,帮助企业扩大规模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优化并购重组和股权激励制度,有助于科技型企业整合资源、提升竞争力。引导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可以有效推动早期科技创新和硬科技发展。多层次债券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则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了多样化的融资选择。

这些举措共同构成了一个支持科技型企业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袁建军:资本市场在助力科技企业融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

庞亚平:资本市场在分担创新风险、促进创新资本形成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以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

陈显顺: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提供融资渠道,更体现在提供项目评估、风险管理、管理者监督等服务,这些服务对科技创新尤其是科技成果产业化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引领式和颠覆式创新,资本市场等直接融资具有更强的定价效率和天然的风险共担功能,更能适应有关领域高风险、高成长特点。

有助于接轨国际标准

融入全球绿色发展浪潮

中国基金报:在绿色金融方面,《实施意见》要求丰富资本市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产品制度体系。绿色金融、可持续信息披露等标准体系对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有怎样的推动作用?

袁建军:绿色金融、可持续信息披露等标准体系有助于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适应全球绿色发展趋势。在绿色金融方面,相关制度体系建设有望促使企业更加注重绿色技术研发和应用,主动采取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绿色生产方式,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体系的完善则能增强企业运营透明度,让投资者、监管机构等更全面了解企业环境、社会及治理情况,便于投资决策或监督。

企业为达到披露标准,也会主动优化内部管理,提升环境治理能力,承担更多社会责任,进而提升企业社会形象,促进长期稳定发展。

李湛:绿色金融和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体系的建立,对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这些标准体系有助于引导上市公司关注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其次,通过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制度,资本市场可以更好地支持绿色低碳项目,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此外,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的实施,能够提高上市公司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质量,增强投资者信心,促进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庞亚平:丰富资本市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产品制度体系,有利于推动上市公司实现经济、环境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助力上市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邓海清:绿色金融、可持续信息披露等标准体系可以提升企业信息透明度,增强投资者信心,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通过统一规范和指引,帮助资本市场精准识别绿色项目,引导资金高效流向可持续发展领域,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市场效率,还能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形象,通过参与制定国际可持续准则,中国上市公司还可以更好地与国际市场接轨,吸引更多国际资金。    

从产品、服务等领域发力普惠金融

中国基金报:《实施意见》强调,提升资本市场服务普惠金融效能,完善资本市场服务中小微企业制度安排,丰富服务涉农主体方式,更好满足居民多元化投资需求。公募基金作为普惠金融的代表,在这方面可以发力的方向有哪些?

李湛:首先,丰富产品谱系,如开发更多适合中小微企业和涉农主体的产品,满足多样化的投资需求;其次,降低基金费用,让更多投资者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参与投资;再次,加强投顾服务,帮助投资者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最后,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发展。

邓海清:公募基金可以通过构建类别齐全、策略丰富、层次清晰的理财产品和服务体系,满足居民多元化资产管理需求特别是权益投资需求,拓宽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开发更多适合养老投资的理财产品,满足居民的养老需求;进一步降费让利,提高居民投资收益;通过优化产品设计和服务,推动养老金、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根据投资者风险偏好和年龄特点,推荐适当的养老金产品。

庞亚平:一方面,健全多样化、适配型的产品和服务体系,包括加大ETF等工具型产品创新开发,丰富中低波动型产品布局,加强主动管理和资产配置能力建设,降低回撤和波动,坚持低费率,让利投资者等;另一方面,大力开展投顾业务,加快财富管理转型,包括打造专业适配的资金规划、资产配置、养老规划、账户诊断等服务方案,培养壮大高水平顾问人员队伍,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促进专业服务普惠化,为投资者提供适配其投资目标、资金期限、风险承受能力的财富管理解决方案。    

袁建军:一是丰富产品谱系,包括针对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特点和融资需求,推出“专精特新”、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等特色主题产品等;二是降低综合费率,进一步压降销售机构端的各项费率,让利投资者,同时优化收费模式,研究推出更多浮动费率产品试点;三是推进买方投顾服务体系建设,以投资者为本,完善解决方案体系,加强客户需求导向的投顾服务能力建设,切实提升投资者体验感、获得感。

提升产品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大力发展养老金融

中国基金报:在养老金融方面,《实施意见》提出,推动资本市场更好满足多元化养老金融需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支持银发经济企业股债融资。发展养老金融,公募基金有哪些发力的举措?

庞亚平:一是提升养老金投资管理专业能力,例如,针对养老金投资特点和需求,加强投资、研究、风险管理等核心能力建设等,努力创造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助力养老金资产保值增值;二是加强养老产品创新研发和布局,更好满足差异化、多元化的养老投资需求;三是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高养老服务水平,提供有温度的陪伴和全流程的服务,积极探索为个人养老金提供投顾服务,助力居民实现养老投资目标。

赵小强:公募基金可以进一步丰富养老目标基金的产品线、优化费率结构,加强与社保、保险等机构的合作。此外,在支持银发经济企业融资上,可以通过投资银发经济相关企业的股债融资,支持养老产业的发展,例如,投资养老医疗、养老社区、老年用品等领域的优质企业。    

李湛:首先,开发更多适合养老需求的金融产品,如养老目标基金等,满足居民的多元化养老投资需求;其次,加强与社保、保险等机构的合作,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支持银发经济企业的发展;此外,通过投教活动,提升公众对养老金融产品的认知和参与度;最后,优化产品设计,降低投资风险,为养老资金提供稳定的投资回报。

袁建军:一方面,应加大养老目标基金的开发和推广力度,设计不同风险等级和投资期限的养老产品,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养老需求,为投资者提供量身定制的养老资金增值方案;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投资管理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确保养老资金的安全性,提升收益。

积极探索数字金融

推动数字化转型

中国基金报:在数字金融方面,《实施意见》提出,加快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赋能资本市场;推动行业机构数字化转型,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监管智能化转型。公募基金在数字金融方面近年来有哪些方面的探索和成绩?

李湛:近年来,公募基金在数字金融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首先,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了投资、风控和客户服务的效率;其次,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系统;再次,推出了智能投顾服务,为投资者提供个性化的投资建议;最后,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为业务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邓海清:第一,积极拥抱变革,进行数字化改造,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第二,加大金融科技上的资源投入,通过引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来提升投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推动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发展,将人工智能融入投研、合规、风控、客服、营销等关键环节;第三,创新创设数字金融产品,如数字金融相关的主题基金和指数基金,满足各类投资者的投资需求。

陈显顺:过去几年,中国的资管公司聚焦数据整合、流程再造、系统打通等问题,已加速建立起一体化的数字平台。同时,基金公司推进数智化转型也面临着约束和挑战,需要加速推动业务与技术紧密结合,促进流程机制变革,创造新的服务模式,促进商业模式的创新,全面深刻地进行数智化转型。

袁建军:近年来,公募基金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涉及新兴技术赋能投研、营运、服务等环节。在DeepSeek等大模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公募基金正加快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先进技术探索,不断推动智能应用更好赋能业务发展。

提升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务能力

公募基金发挥关键作用

中国基金报:《实施意见》强调,加强行业机构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务能力,加强合规管理与风险防控,提升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合力。行业机构在提升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务能力方面发挥着怎样的功能?

邓海清:在提升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务能力方面,行业机构既是核心参与者,又是重要推动者,通过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创新实践,成为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例如,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和投资者偏好的公募基金产品,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同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升投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袁建军:行业机构应心怀“国之大者”,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突出功能性定位,不断强化使命和责任担当,重点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个领域推动行业创新发展。应围绕功能性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进一步发挥专业优势,持续锤炼投资管理能力、客户服务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坚持产品与服务的守正创新,不断提高投研专业服务能力,大力增强服务新质生产力和居民财富管理的综合能力,加速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动建设一流投资机构,更好地服务投资者,积极践行金融报国、金融为民的理念。

李湛:行业机构在提升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务能力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首先,行业机构是金融创新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载体,通过自身的业务创新和资源整合,能够更好地满足科技、绿色、普惠、养老和数字金融等领域的需求;其次,行业机构通过加强合规管理和风险防控,确保金融创新的稳健发展;此外,行业机构可以通过制定长期战略,因地制宜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形成合力,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质量。

陈显顺: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基金公司应回归本源,主动求变,重塑高质量的发展模式。基金公司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服务新质生产力为中心,以投资者价值创造为基石,坚定、全面地进行发展模式的转型,将公司规模和利润的增长建立在新质生产力形成和投资者盈利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之上。

编辑:张洁 校对:王玥 审核:许闻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刚刚,A股重大重组公布!明日复牌,影响超4.5万户股东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