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批量注销!地方金管局加速清退“失联”“空壳”机构)
开年以来,一批归口于地方金管局管理的小贷、融资担保、融资租赁等非银机构,低调上演大清退。
这是地方金管局为防范化解地方金融组织风险,净化地方金融组织行业发展环境的必要之举。
一批小贷、融资租赁和担保牌照正在注销
开年以来,多个省市的地方金融管理局发布多份对当地非金机构的年审和清退信息,主要涉及小贷公司、融资担保、融资租赁等公司主体。
据券商中国记者粗略查阅,湖北省金融管理局发布注销湖北长远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等2家机构经营许可证的公告,发布同意通城县鼎盛小贷公司和江岸区长发诚信小贷公司退出行业的公告;湖南省金融管理局发布关于湖南中润凯融资租赁公司退出的公告,同意注销常德市天汇小贷公司和茶陵县龙华小贷公司等4家小贷业务资质的公告;重庆市金融管理局发布关于注销重庆银桥融资担保公司经营许可证的公告;广西壮族自治区金融管理局发布关于北海市众泰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终止的批复……
事实上就在近两月,多个省市的地方金融管理局也发布对当地金融组织的年审、清退信息。包括湖南和湖北金融监管局在内的地方金融管理局均在近期汇总形成并发布了“失联”“空壳”地方金融组织名单。
湖南省金融管理局在今年1月初发布公告称,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金融组织监管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开展了全省“失联”“空壳”地方金融组织排查工作,下发排查摸底文件,汇总形成“失联”“空壳”地方金融组织名单(第一批)。名单包括82家机构,其中小额贷款公司16家、融资担保公司9家、融资租赁公司44家、商业保理公司5家、典当行8家。
湖北省金融管理局在去年末汇总形成拟退出的“失联”“空壳”地方金融组织名单(第一批),包括77家机构,其中融资担保公司30家、小额贷款公司35家、典当行5家、融资租赁公司7家。
两省金融管理局均表示,名单上的“失联”“空壳”机构须及时办理变更手续,完成营业场所相关标识、名称清理等方面的变更工作,相关债权债务纠纷由其股东及变更后存续的市场主体承担。变更后的公司名称中不得含有“融资担保”“小额贷款”“典当行”“融资租赁”等涉及地方金融组织或具有金融属性的字样,经营范围中不得包含相关业务。
显然,地方金融管理局正进一步加强地方金融组织监管,防范化解风险并净化地方金融组织行业发展环境。
小贷公司继续减少
可以预见的是,小贷、融资担保、融资租赁公司这一批归口于地方金融管理局管理的公司数量,在今年会进一步延续减少趋势。
目前有据可查的是小贷公司节节衰退的数量。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末,全国共有小贷公司5257家,从业人数44771人。贷款余额7533亿元,全年减少148亿元。
再引入2023年末的数据,截至2023年12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5500家,从业人员48061人。贷款余额7629亿元,全年减少1478亿元。
也就是说,去年小贷公司的数量减少了243家,从业人员减少了3290人。
分地区来看,在贷款余额方面,广东省以1201.18亿元稳居全国第一,重庆市以1061.67亿元位居第二,江苏省以720.12亿元紧随其后,这三地小贷机构贷款余额占据全国小贷机构贷款余额的约40%。
上月,金融监管总局征求了几个月意见的《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出炉。《办法》共7章、60条,包括总则、业务经营、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非正常经营企业退出、监督管理等。
主要的监管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一是规范经营行为。明确小贷公司业务范围及贷款集中度比例要求,优化单户贷款余额上限标准,突出小额、分散的业务定位;严禁出租出借牌照等违规“通道”业务;规范外部融资,严格“1+4”融资杠杆倍数指标,明确小贷公司发行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条件。
二是强化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细化关联交易管理要求,明确不良贷款划分标准,并对小贷公司放贷资金实施专户管理。规范网络小贷业务系统,应满足全流程线上操作、风险防控体系健全、符合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要求等条件。
三是细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对信息披露、风险提示、营销宣传、客户信息采集使用等作出规范,并强化对违规和不正当经营行为的负面清单监管。
校对:廖胜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