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春播行情关注“中国智造”)
节后的二级市场延续了春节假期的红火气氛,慢牛趋势继续演绎。在上证指数收复3300点的背景下,多领域的结构性机会开始涌现,“中国智造”这一主线逐渐清晰浮出水面。
春节假期以来一直大热的话题无疑是DeepSeek引发的蝴蝶效应,节后大科技板块诸多赛道热度爆表,尤其“DS概念股”和“人形机器人”两条赛道成为领涨的板块,诸如美格智能、航锦科技等公司成为连板队伍中的领头羊。随后局部的热点扩散到全部大科技领域,AI眼镜、AI医疗、数据要素、国产算力等细分赛道均一派繁荣景象。而阿里与苹果将在中国建立AI合作伙伴关系的消息,也在周中激起资本市场层层波浪。
对于国产AI大模型与OpenAI的正面硬怼,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里欧在近期播客访谈中一语中的:“中国AI在芯片上或许落后,在应用上却有望领先,未来你会看到中国更多的机器人应用。”巧合的是,亦有内地经济学家判断,2025年是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
原因不难理解,相信大家对今年春晚舞台上的人形机器人舞蹈记忆犹新,他们身穿秧歌服,与舞蹈演员完美配合,机械臂灵活挥动红绸手绢,动作精准流畅,其恰好折射出我国这一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
本周,摩根士丹利发布《人形机器人100:绘制人形机器人价值链图谱》,这些企业覆盖了驱动器、传感器、电池等核心硬件。在这些已确认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公司中,有高达73%位于亚洲,而中国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占据了56%的比例。从公司来看,在全球人形机器人的主要产品中,以小鹏汽车为首的6家中国企业和特斯拉为首的5家美国企业,共同构成了人形机器人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无独有偶,本周初,内地“新能源双雄”之一的比亚迪举行了新闻发布会,正式推出了高阶智驾系统“天神之眼”,实现全国无图城市领航功能。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断言,2025年将成全民智驾元年。
此外回顾整个春节假期,在消费者节日生活中,“中国智造”最大的惊喜或许非《哪吒之魔童闹海》莫属,这部光线传媒出品的动画电影,在事先相对低调的情况下一骑绝尘,目前总票房已超百亿元人民币大关,进入全球影史票房榜前20位,出品方光线传媒在节后短短几个交易日就实现了股价翻番。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外资集体唱多中国资本市场,特别是德意志银行。其在春节后发布的最新报告中指出:“2025年中国股票估值折价将消失,A股/港股的本轮反弹始于2024年,预计会在2025年延续并超过此前高点。”该报告认为,2025年,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应该被全球投资界所重视。理由在于“中国企业在众多制造业领域以及越来越多的服务业领域中提供了更优质的产品和更高的性价比,这一点不容忽视。”
而本周富达投资组合某经理也强调,富达国际已经增加对中国资产的持仓,并给予了超配。贝莱德、高盛等海外机构也积极表态看多中国资产。种种迹象表明,做多中国资产,正成为海内外资金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