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热点追踪】1月金融数据简评:“开门红”提振信心,持续性静待验证)
金吾财讯 | 2月14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025年1月的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从数据来看,1月社融增量较为强劲,可称得上是超预期的“开门红”数据。拆分来看,主要还是由于政府端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所致,反映社会需求层面的数据,或许需要多看一期再下判断。
具体来看,2025年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22万亿,同比多增3793亿元,时隔8个月后首度实现同比增长走势,超出市场预期;1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7.06万亿元,同比多增5833亿元,连续两个月实现同比多增。
人民币贷款项目中,主要提供增量支持的项目为企业部门的贷款,月内新增贷款金额4.78万亿,其中3.46万亿为中长期贷款。从原因来看,推测是随着房地产“白名单”项目的拨款速度提升,以及货币政策转向宽松后,对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加大。
相对而言,人民币贷款中的居民项目表现并不算好。1月居民短期贷款金额减少497亿元,同比多减4025亿元,中长期贷款为4935亿元,同比减少了1337亿元。从原因来看,由于2025年春节时间为1月下旬,与2024年春节形成错期。应当关注2月份居民贷款的恢复情况,判断2025年开局的居民消费情况。
另一方面,1月社会融资增量的主要来源,是投向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和政府债券融资规模提升。在1月社融同比多增的5833亿元中,来自政府融资的同比多增数额为3986亿元。可以看出诸如国债、地方债券等政府债开年即发力,显现出了较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倾向。
但聚焦到“借贷方”的视角来看,在企业债增量明显的背景下,1月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2060亿元,同比少增13460亿元,相应的居民存款增加5.52万亿元,同比多增2.99万亿元。尽管其中存在春节错位效应的影响,但也可以看出企业的融资规模增长并未形成企业的存款改善,使1月开门红的数据看上去略显瑕疵。
在监管层强调“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的背景下,2025年上半年的新增信贷是比较值得期待的,叠加政府债券融资规模的扩张,金融总量数据整体向上或许会是2025年宏观经济数据的一个发力点。然而,就民间消费欲望的复苏前景及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善而言,笔者认为不妨‘稍作等待’,看看2月份的数据表现如何。
用过激一点的话来说,“过去几年的开年未必不红”,但对于全年经济走势的判断来说,“能否持续”才是经济读数的关键。诸如降准、降息这些更进一步的货币政策,也需要更多的数据来参考,来决定是否在一季度打开窗口,释放更多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