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研发“擦线”过关、专利纠纷缠身 ! 汉邦科技闯关科创板“首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坪 深圳报道
科创板迎来了2025年IPO首审。
据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公告,江苏汉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邦科技”)的科创板IPO申请将于2月21日(星期五)进行审议。
汉邦科技IPO于2023年12月29日获上交所受理,历经两轮问询,募资金额从最初的9.8亿元大幅缩水至5.98亿元,缩水幅度近40%。
资料显示,汉邦科技以色谱技术为核心,主要为制药、生命科学等领域提供专业的分离纯化装备、耗材、应用技术服务及相关的技术解决方案。
根据沙利文数据,2023年我国液相色谱设备(包含生产级和实验室级)市场,汉邦科技凭借在生产级液相色谱分离设备市场的快速增长排名第二;在我国生产级小分子液相色谱系统市场,汉邦科技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在生产级大分子层析系统市场排名第三。
尽管在国内的行业地位突出,但汉邦科技的“科创成色”和市场前景引发关注。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占比持续走低、专利侵权纠纷悬而未决,或成为其闯关审核的重大“变数”。
色谱法实质上是一种物理化学分离方法,又称为层析法。
传统的柱色谱法分离速度较慢,不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对高纯度分离纯化的需要。现代色谱层析系统技术将传统液相色谱法与较高压力的输液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高效柱填充物以及高灵敏检测器等新型技术相结合,具有高效、快速、高灵敏度等特点。
招股书显示,汉邦科技从事色谱分离纯化装备研发生产, 主要产品是小分子药物分离纯化设备、大分子药物分离纯化设备,二者收入占比超过90%。
不过,长期以来,海外龙头凭借先发优势,在全球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如小分子液相色谱设备中,国内实验室液相色谱仪市场主要由安捷伦、沃特世、赛默飞等生命科学仪器国际巨头占据。
根据沙利文数据,2023年我国液相色谱设备(包含生产级和实验室级)总规模超过27亿元人民币,其中安捷伦占比最高,为23.2%。
不过,近年来随着国内品牌不断迎来技术突破,逐渐凭借良好的本土化服务能力、更高的性价比优势以及良好的产品性能,在行业内占据较高份额。
沙利文数据显示,2023 年,汉邦科技在我国液相色谱设备(包含生产级和实验室级)的市场份额约12.7%,居国产品牌首位;在我国生产级大分子层析系统市场中的占有率约为 8.8%,排名第三,仅次于丹纳赫(包含Cytiva和Pall两个品牌,市场占有率 37.2%)、苏州利穗(国产厂家,占有率为 18.5%)。
汉邦科技在招股书中写到,公司“突破了色谱线性放大等分离纯化技术难题”、“打破了国外相关技术和产品的长期垄断”、“有力推动了色谱分离纯化装备的国产替代和下游制药行业的产业升级”。
然而,从科创属性的论证上看,汉邦科技的研发投入等指标,仅“擦线过关”。
招股书显示,汉邦科技2021年至 2023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21亿元、4.82 亿元和6.19 亿元,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38.97%。然而,在收入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公司的研发投入却“原地踏步”,占公司收入的比例持续下降。
同期,汉邦科技研发投入分别为2,204.12万元、2,899.26 万元和 3718.00万元,最近三年研发投入金额累计8821.38万元,刚刚满足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金额在8000万元以上的要求;研发投入占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88%、6.02%和6.01%,也仅略超过科创板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比例在 5%以上的要求。
而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研发费用率则均保持在10%以上,较高者如皖仪科技,2021年至 2023年研发投入均过亿,研发费用率均值超20%。
值得一提的是,与研发费用率维持“低位”相反的是,汉邦科技的销售费用率水平长期处于高位,且远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2021年至2023年,汉邦科技的销售费用分别为4,378.14 万元、5,201.42 万元和 6,941.23 万元,是同期研发投入水平的近两倍,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13.66%、10.80%、11.21%,明显高于同期可比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均值(10.28%、10.08%和10.05%)。
“从过往案例来看,企业踩线满足科创板的最低标准,往往会面临科创属性不足的质疑。如果企业的行业本身属于高研发强度领域,而自身投入仅6%,可能显得竞争力不足。并且,公司的销售费用远高于研发费用时,可能会被质疑其到底是技术驱动型企业,还是销售驱动型企业。”沪上一家资深的券商保代受访指出。
深陷专利诉讼
从基本面上看,汉邦科技业绩增速较高,2021年至2024年1月-6月( 简称报告期内),汉邦科技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21亿元、4.82亿元、6.19亿元、3.29亿元;归属净利润分别为486.17万元、3855.96万元、5149.75万元和3768.49万元。
不过,高增长背后隐忧凸显,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汉邦科技的高存货与高应收账款。
2021年至 2023年末,汉邦科技的存货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56.20%、42.52%和38.47%。截至2024年6月末,其存货仍高达4.16 亿元,占流动资产比例为36.91%,从存货结构来看,两年以上库龄的原材料合计4936.65万元,占总库存价值的比例为11.87%。
同时,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8,352.41万元、1.131亿元、1.19 亿元和1.30亿元,其中1年以内余额占比分别为 81.58%、 76.54%、75.48%和 60.33%,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12.14%、10.96%、 10.62%和 11.53%,其中逾期应收账款金额占比分别为 75.72%、71.24%、 87.03%、85.09%。
对于逾期应收账款比例比较高的问题,汉邦科技在回复审核中心意见落实函时表示,其主要原因系公司与客户约定的信用期限较短,以及合同的实际执行过程中,与客户未严格按照合同约定付款。
公司认为:“设备类公司存在合同约定的信用期较短,逾期应收账款占比较高的情形,因此公司签订的信用期较短,逾期应收账款比例较高,符合行业惯例。”
除此之外,汉邦科技面临的专利纠纷也可能成为此次闯关的“拦路虎”。
招股书披露,汉邦科技深陷跨国专利纠纷。其与美国思拓凡(Cytiva)及其瑞典子公司存在三起专利侵权诉讼。其中,Cytiva指控汉邦科技的自动轴向压缩层析柱侵犯其“柱装填方法”和“色谱柱”两项发明专利,索赔1150万元。
目前,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已对上述两起专利侵权诉讼作出一审判决。 “柱装填方法” 专利侵权案件一审判决公司不构成侵权,但Cytiva已提起上诉;“色谱柱” 专利侵权案件一审判决公司构成侵权需赔偿340万元,不过因专利权被宣告无效,最高人民法院终审裁定撤销一审判决并驳回Cytiva 的起诉。
另外,“分离介质浆料罐” 专利侵权案件暂未开庭审理,若判决认定公司构成侵权,则公司可能需向Cytiva支付合计不超过600万元的赔偿款。
整体来看,汉邦科技涉诉金额相比业绩规模来说并不大,但行业人士担忧,这将引发市场对公司核心技术风险的担忧。
“公司的‘色谱柱’ 专利纠纷案,是已经被判侵权了的,叠加科创板对于企业科创属性、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要求,可能(对 IPO)有一定影响。”前述保代指出。
北京一名资深的投行人士则向记者指出:“诉讼不一定导致企业上市失败,监管层主要考虑的是,诉讼纠纷是否影响了企业的核心业务、持续经营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