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瞄准AI、具身智能等赛道 5亿元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基金正式落地)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陈思琦 深圳报道
2月16日,5亿元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基金正式签约落地。
据悉,梦工场基金主要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生命健康科技、文化创意、金融科技等领域。基金首期规模5亿元,主要由前海产业引导基金出资,引入弘毅投资在前海设立的全资私募基金管理平台弘毅致远担任基金管理人。同时,微众银行将为梦工场基金所投企业配套提供总规模5亿元的意向授信额度支持。
(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受访单位供图)
2013年12月,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由前海管理局、香港青年协会、深圳市青年联合会发起成立。经过十余年发展,截至2024年12月,梦工场累计孵化创业团队1395家,其中香港团队892家,占比超六成。
不过,因技术仍在早期阶段、商业模式不确定、缺乏抵押品等原因,初创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题,香港创业团队又因跨境征信等问题,在内地获取投资难度更甚。
为破解上述资金难题,2月16日,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基金正式签约落地。据悉,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首期规模5亿元,主要由前海产业引导基金出资,引入弘毅投资在前海设立的全资私募基金管理平台弘毅致远担任基金管理人,投资方式为子基金(80%)+直投(20%)。
同时,微众银行将为梦工场基金所投企业配套提供总规模5亿元的意向授信额度支持,探索构建“基金+银行”联动模式,为梦工场优质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
“国内‘一园区一产业一基金’模式已比较常见。作为政策性基金,梦工场基金的特殊之处在于遴选了市场化机构来运作,既兼顾了前海扶持港青创新创业的政策目标,也可尽量用市场化、专业化手段赋能初创企业。”弘毅投资粤港澳大湾区总经理王雪松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王雪松介绍,弘毅投资以并购起家,过往的并购经验一方面可为中小企业的成长提供“坐标”,即了解大型企业从初创到成熟的发展历程与经验;另一方面,弘毅因并购投资积累了许多头部企业资源,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可为梦工场初创企业提供订单、链接资源、实现生态协同。
梦工场基金的另一特殊之处在于聚焦深港合作。基金主要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生命健康科技、文化创意、金融科技等赛道,均是深港两地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
“梦工场基金的投资决策委员会引入了香港专家,后期的基金扩募也将纳入香港的资金做LP。同时,因弘毅投资具备QFLP与QDIE试点资格,梦工场基金将‘内外兼投’,既可以人民币投资香港企业项目,也能将境外资金投入内地科创项目。”王雪松介绍道。
去年8月,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4周年、前海合作区成立14周年之际,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从定位、运营模式到具体举措迎来了全面升级,即“1510”发展模式。
具体来看,“1”指坚持深港合作“一条主线”,构筑“1元创新坊”高质量产业空间。对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生命健康科技等产业领域符合条件的入驻企业,梦工场将按照1元/平方米/月的服务金标准提供3年孵化服务,免收租金。
“5”指前海出资5亿元组建梦工场基金,并联合深创投、弘毅投资、深圳天使母基金等组建“梦工场基金联盟”。
“10”指汇聚“十大创新要素”,供给1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在梦工场集聚孵化器加速器、头部企业创新资源、香港社会组织、法治支撑、通勤居住保障、国际化社区、公共服务云平台等发展要素。
梦工场“1510”模式落地近半年,相关成效已经显现。园区企业咸兑科技执行长特别助理李燕娜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作为一家从事AI体感融合技术开发的港资企业,该公司近期通过梦工场遴选后入驻,符合“1元创新坊”标准,目前在梦工场办公面积超800平方米。
茵塞普科技联合创始人田爽也介绍道,作为一家从事昆虫生物蛋白研究的科创型企业,该公司产品销量每年以50%至100%的速度增长,今年将拓展东南亚市场,需要一定的资金与海外资源支持,目前正与梦工场基金接洽。
“梦工场基金的优势在于既有股权类也有债权类,非常灵活,就看企业自身的需求和定位。”田爽举例道,靠企业自身能力拓展海外市场的速度较慢,而若有股权类基金支持,获取资金的同时也会获得海外落地项目的资源加持,投资方与企业相互成就;债权类基金则可以保持更多股份在创业团队手中,两类支持都将有力加速初创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