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营商环境周报(第152期)|开展物流数据开放互联试点,上海实施扩消费六大专项行动)
时政要闻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16城开启物流数据开放互联试点,推动制造业、商贸业与物流业数据融合应用
2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等部门发布《关于开展物流数据开放互联试点工作的通知》,以覆盖东中西部典型区域、兼顾超特大型城市为原则,选取天津、唐山、宁波、金华、合肥、临沂、郑州、洛阳、武汉、宜昌、广州、海口、重庆、成都、乌鲁木齐、霍尔果斯16个城市开展物流数据开放互联试点工作。
试点工作要聚焦物流行业发展问题,破除“信息孤岛”“数据烟囱”,打通政府部门、相关企业及港口、公路、铁路、航空等业务系统数据,探索建立公益性和市场化有机结合的多层次物流数据开放互联机制,建立健全物流数据分类及交换应用标准规范,形成物流公共数据共享开放清单。
试点主要任务包括多式联运数据开放互联,制造业、商贸业与物流业数据融合应用,国际物流数据综合服务,国家物流枢纽间数据互联共享。
本次试点工作为期1年,通知要求今年2月底前,各试点地区选择重点任务,形成试点实施方案;12月底前,完成试点建设,以成效显著的试点项目为基础,形成物流数据开放互联落地实施的模式。
工信部等17部门:开展2025年“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开展管理诊断、节能诊断、中试验证、专精特新赋能等服务
2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7部门办公厅(室)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25年“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的通知》。“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将贯穿2025年全年,并于6月组织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
《通知》要求,聚焦企业生产经营发展需求,发挥各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线下“一张网”和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网线上“一张网”作用,推动两网一体,组织各类服务资源、服务力量深入企业、园区、集群,推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和针对性强、实效性好的服务举措。
《通知》明确,重点从政策惠企、环境活企、创新强企、人才兴企、法律护企5个方面开展服务行动,包括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基于企业画像精准推送涉企政策信息,推动中小企业拓展市场、融入大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针对中小企业组织开展管理诊断、质量诊断、节能诊断、中试验证、检验检测和专精特新赋能等服务,开发推广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搭建多渠道对接平台,助力中小企业人才引进和用工保障等。
地方行动
上海:实施扩消费六大专项行动,促进以旧换新、服务消费、新型消费
2月14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通气会,将持续发挥重要活动品牌效应,持续擦亮上海系列品牌活动,不断优化完善,切实将流量转化为增量。2025年上海扩消费工作将围绕六大专项行动展开:
一是商品消费换新行动。加力支持家电家居以旧换新,落实国家补贴品类扩围要求,深化推进汽车更新消费,落实国家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实施汽车置换更新补贴。
二是服务消费提质行动。大力发展银发消费,举办“银发生活节”,培育发布银发经济“百大品牌”,建设2—3条特色餐饮集聚街区,拓展体育服务消费,做强体育消费节,扩大交通和健康服务消费,深化国际医疗旅游试点。
三是新型消费促进行动,促进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全球新品首发示范区,推动直播经济加快发展,创建第三批直播电商基地,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消费,促进IP+消费,打造二次元品牌集聚区,促进宠物经济。
四是消费场景打造行动。加快重点商圈能级提升,启动建设国际珠宝时尚功能区,打造商旅文体展联动场景,支持市场开发“门票+”主题产品,打造城市夜间经济IP,打造10个夜间消费集聚区、30个夜间消费IP活动、10个标杆特色市集。
五是消费节庆打造行动。继续举办覆盖全年的“一节四季”活动,包括首发上海系列活动,在3月至5月集中推出首发上海春季系列活动。发挥上海时装周等大型首发活动平台作用,推动首店向总店、总部提升。
六是消费环境优化行动。优化移动支付服务,推进小面额现金备付工作,在重点消费场景提供多语种服务。提升入境消费环境,完善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流程。
北京:20条措施稳外贸促发展,简化手续促进跨境电商发展
近日,北京海关发布《促进外贸稳量提质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措施》围绕优产业提动能、优平台提效能、优通道提速度、优环境提活力四方面出台20条措施,多措并举为全年稳外贸促发展打好基础。
优产业提动能方面,促进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优化特殊物品审批;助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优化减免税物资监管;支持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扩大高新技术货物查验模式惠企范围;助力扩大内需,结合过境免签与“智慧旅检”,推动市内免税店转型;服务现代化农业,做好种质资源引进与农食产品出口。
优平台提效能方面,助力“两区”制度型开放,推动政策创新;推进“保税+”业务创新,支持综保区新业态;深化天竺综保区服务贸易特色,探索跨境电商商品联合销毁;提升大兴机场综保区区港一体化优势,支持前置货站建设;支持中关村和亦庄综保区建设。
优通道提速度方面,提升航空“双枢纽”竞争力,推动平台建设与业务拓展;提高铁路运输监管效能,支持中欧班列;促进跨境电商发展,简化手续并争取试点;为重大展会提供通关保障,建设绿色通道与无纸化通关。
优环境提活力方面,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开展专项行动;帮助企业减税降费,拓展办理窗口期与优化退税机制;开展税收政策服务,深化税政调研;推动AEO企业增量提质,针对性培育;深化“远程属地查检”改革,扩大试点范围;开展进出口贸易分析,为首都发展提供参考。
典型案例
福建莆田:2024年利用外资同比增长25.1%,推动每个县区重点打造1个跨境电商园区
2024年,福建莆田市在利用外资领域成绩斐然,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大幅增长25.1%,增幅在福建省各地市中排名第4;新设外资企业数同比提升29.31%。以百威雪津、佳通轮胎为代表的重点外资企业不仅经营状况良好,而且展现出较强的增资意愿。
为推动利用外资工作再上新台阶,莆田市多管齐下开展招商工作。一方面,积极用好“云上投洽会”“福建投资促进网”等省级线上招商推介平台,精心策划近50个重点外资招商项目并予以重点推荐,其中包括产城融合示范区-紫霄新城项目、啤酒特色小镇项目、莆田市新型涂料城项目等。另一方面,借助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民营经济大会、企业恳谈会等活动进行招商推介,积极对接重点外资企业。莆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赴南美、欧洲及中东开展境外招商,成功与外商签约22个合作项目,经贸合作总额高达283.2亿元,涉及鞋服、食品、大宗商品、新能源汽车、生命健康等多个重点产业领域,实现了13条重点产业链的全覆盖。
在推进签约项目落地方面,莆田市紧盯投洽会集中签约的外商投资项目,积极展开政策宣讲,加快项目落地选址和投资要素保障等对接洽谈工作。同时,加速推进前期规划设计、项目用地平整、主体公司注册等各项工作,促进项目早日落地。此外,积极引导莆田市三箭塑胶五金有限公司将汽车配件产业总部逐步转移回本市,并增资近1000万美元以提升自动化效能。
为优化外资企业服务保障,莆田市强化协调联动机制。纵向加强省、市、区三级商务部门的联动,横向深化与市场监管、税务、外管等多部门的协同合作。健全完善重点外资项目服务专班协调机制,有效应对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债务风险加大的外部环境,确保全市重点外资企业无转移撤离动向。通过建立“百大外资”项目库,对重点外资项目进行分类对接跟踪,对18家重点外资企业落实月监测制度,“一对一”快速协调解决注册落地、要素保障等稳外资问题。为新飞天鞋业项目的1400万美元增资扩产手续提供靠前服务,仅用5天就完成办理,刷新了“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速度”。
在对外贸易方面,莆田市秉持“福品卖全球,全球买闽货”的宗旨,依托三棵树、海安橡胶、云度新能源汽车等本土龙头企业,积极推动企业出海抢订单,拓展海外市场,着力提升“莆田优品”的海外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以创建国家级跨境电商综试区为契机,实现税务、通关、收结汇等便利化措施全面落地,并先后出台《跨境电商发展六条措施》《电商保稳提质增效九条措施》等专项扶持政策。
为促进跨境电商发展,莆田市推动每个县区重点打造1个跨境电商园区,将莆田市跨境电商监管中心升级为莆田国际陆港,为企业提供集拼、报关、查验等“一站式”外贸通关服务。全省首次口岸跨关区转关货物直通模式在莆田成功落地,使莆田市跨境电商物流运能提高100%以上,货物通关时间减少12小时以上,有效拉近了莆田与航线优势口岸的时间距离。
莆田市通过打好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境外投资“三外联动”组合拳,在稳定外贸规模、增加外资效益、扩大外经业务等方面持续发力,稳中求进、创新突破,全力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