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香港财库局副局长陈浩濂:稳定币有望成为广泛接受的支付工具,香港将推出相应监管新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伟泽 实习生 梁秋梦 香港报道
“稳定币有可能成为广泛接受的支付工具,但也对货币和金融稳定构成潜在风险。为了解决这些风险,香港特区政府正致力于为稳定币发行者建立健全和适当的监管框架。”2月17日,香港财库局副局长陈浩濂在2025未来稳定币峰会中透露了香港稳定币监管框架的最新消息。
根据拟议的监管框架,任何在香港从事发行参考稳定币、发行以港元计价的稳定币或积极向香港公众推广参考稳定币的实体都必须获得许可证。陈浩濂解释道:“该监管框架关注三个关键领域:储备管理、投资者保护和合规性。”
陈浩濂指出,在储备管理方面,持牌发行者必须构建并维护一个稳健的储备稳定机制,确保用于支持稳定币的储备资产由高质量、高流动性的资产组成。储备的总价值必须始终至少等于流通中稳定币的面值,且这些资产必须妥善隔离和保护。
在投资者保护方面,陈浩濂表示:“我们确保稳定币持有人有权按面值赎回稳定币,赎回请求在合理时间内处理,并且没有不合理的费用。”
陈浩濂强调,在合规性方面,发行者必须遵守反洗钱和风险管理措施、披露义务、审计要求和关键人员的适当性标准。这些监管措施对于确保稳定币作为金融系统的可靠和安全组成部分至关重要。
为进一步完善这一框架并促进行业参与,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在2024年3月启动了稳定币沙盒。陈浩濂透露,这一倡议已经吸引行业关注,数十家机构与HKMA进行了接触,并开始测试他们的商业模式。
陈浩濂指出,香港在“一国两制”制度下享有独特的优势,这使得香港能够在全球金融市场中占据重要位置。他表示:“香港的核心优势包括资本的自由流动、港币的自由兑换、健全的普通法体系以及简单且低税率的制度。此外,香港还享有进入内地市场的优先权,这些优势使香港成为中国内地与国际市场之间的超级联系人。”
2022年10月,香港特区政府发布了一份关于虚拟资产发展的政策声明,重申了“相同活动、相同风险、相同监管”原则。这一声明为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的许可制度奠定了基础,确保符合国际反洗钱和反恐融资标准,同时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陈浩濂表示:“香港作为虚拟资产与传统金融市场之间桥梁的独特角色已通过多个里程碑得以证明。我们将继续致力于在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之间找到平衡,确保香港在全球虚拟资产发展中保持领先地位。”
香港金融发展局总监及政策研究主管董一岳在同一场活动中也重点提到了稳定币的发展。董一岳指出:“稳定币实际上是一种货币,是加密货币投资的中介和交换媒介。如果没有一个适当的稳定币制度,香港就无法成为Web3中心。这正是我们制定这一制度的原因。”
董一岳还强调了稳定币与代币化存款之间的区别:“很多人会混淆稳定币和代币化存款。虽然它们都使用区块链技术,但它们的用途和监管要求不同。通过采用区块链技术,我们可以更高效、更经济地进行资产证券化,并利用全球资产相关的许多机会。”
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邱达根表示,在稳定币方面,香港并不落后于其他地区。他表示:“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讨论稳定币,即使是很多已经发布了指导方针和许可制度的国家(和地区),也仍未完成立法。”
他还强调,香港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角色不仅是为自己建立信任,更是为整个行业建立信任。邱达根指出:“全球范围内,针对虚拟资产这一新市场,完善的监管制度极为稀缺。过去数年,市场乱象丛生,因缺乏有效的监管约束,许多人仅着眼于短期利益,而忽视了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香港有责任、也有能力发挥关键作用,为市场树立信任标杆。”邱达根透露,虚拟资产托管法案预计在明年完成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