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香港财政司:引进办助力产业升级 2027年智能生产线目标130条)
智通财经APP获悉,今日香港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对在立法会会议上严刚议员关于引进办的提问作出书面答复。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引进办)专责引进对香港有重要策略价值的产业的企业,工作包括物色目标重点企业、了解它们的需要,以及为落户在港的重点企业提供特别配套措施和一站式服务。政府亦提供资助进一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资助计划” 旨在资助生产商在香港设立新的智能生产线,目标在 2027 年将计划下的智能生产线增至最少 130 条。
(一)引进办自 2022 年 12 月投入运作以来,一直积极接触世界各地高潜力、具代表性的企业。尽管近年经济环境复杂多变,过去两年引进办的工作仍然进展良好,至今已引进 66 家重点企业,它们分别来自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金融科技,以及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四个策略产业。当中,约八成重点企业已经或计划在香港设立国际或地区总部,预计未来数年合共会为香港带来约 420 亿港港元的投资和创造超过 17000 个职位。
引进办亦持续跟进已落户香港的重点企业的发展情况以及需要,辅助及加快它们以香港作为基地,进入内地市场或拓展海外业务,从而催化香港产业多港元化及转型,同时巩固香港作为 “超级联系人” 和 “超级增值人” 的角色,吸引更多海外的企业以香港作为基地去开拓内地市场,以及协助内地的企业借香港 “走出去” 海外市场。
(二)根据引进办的资料,在已引进的 66 家重点企业之中,有 12 家属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产业类别,当中不少是市值或估值过百亿港元,并拥有行内前沿技术的企业。它们均已经或计划于本地设立研发中心及 / 或生产基地,有七成半更计划在香港建立国际或地区总部。引进办一直密切跟进这些企业的发展情况及需要,提供量身定制的配套服务,包括透过一系列与创科园区、大学及科研机构、商会和专业团体等单位的配对活动,加快它们在香港开展业务。预计未来数年,单以上述先进制造企业计算,它们将合共在香港投资约 56 亿港港元,并能创造超过 1800 个就业机会。先进制造业重点企业在港落户和进一步扩大营运,更有助吸引其上、中、下游的公司来港,促进先进制造产业提速发展,以及助力传统制造业升级转型,建构更蓬勃的产业生态圈,同时有助创造更多优质的就业机会。
事实上,政府一直致力透过不同措施鼓励制造业(包括先进制造业)利用创科升级转型,推进香港新型工业发展。有关措施的实施进度符合预期。税务方面,政府为在香港进行研发活动的企业提供税务优惠,企业的合资格研发活动开支,可享有额外税务扣减,其总额的首 200 万港元,可获 300% 税务扣减,余额亦可获 200% 扣减。有关的扣减金额不设上限,适用于所有合资格企业。税务局现正处理 2023/2024 课税年度的报税表及进行评税工作,而税务局在利得税评税方面,未有以传统或先进制造模式作进一步统计分类,因此未能提供相关税务统计数据。
政府亦提供资助进一步推进新型工业化。截至 2025 年 1 月,已有 63 宗申请获 “新型工业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支持,涉及共超过 100 条生产线,进展理想。另外,政府于 2024 年 9 月推出 100 亿港元 “新型工业加速计划”(“加速计划”),以配对形式,为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及其他策略性产业的企业,提供更多资助。该计划下首宗项目在 2025 年年初获评审委员会支持,项目的总预算金额约为 6 亿港元,预计 “加速计划” 资助金额约为 2 亿港元。政府乐见企业积极参与两项计划,利用创新科技实现智能化制造,以提升竞争力。
与此同时,政府亦积极引领市场资金,加大对创科产业的投资。例如,2024 年《施政报告》提出设立 100 亿港元 “创科产业引导基金”,成立母基金,加强引导市场资金投资指定策略性新兴和未来产业,涵盖先进制造等领域,以系统性建设创科产业生态圈。另外,《施政报告》亦提出优化 “创科创投基金”,调拨最多 15 亿港元与业界以配对形式成立联合基金,投资包括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的策略性产业的初创企业,以完善香港初创生态圈建设。
(三)香港的专上院校可灵活开办符合市场需要的课程,并与相关行业持份者保持沟通,适时调整有关课程的教学内容,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教育局亦一直支持不同政策局 / 部门就相关政策范畴的人力及培训需求。
为培育相关本地人才,创新及科技基金于 2018 年 8 月推出了 “新型工业化及科技培训计划”,以 2(政府):1(企业)的配对方式资助本地企业让其员工接受高端科技培训,尤其是新型工业化相关的培训。
引进办一直积极推广并鼓励落户香港的重点企业,考虑参与政府推出的人才培训计划,为其人才培育提供支持。与此同时,引进办亦一直推动和鼓励这些重点企业与大学及科研机构进行交流,探讨科研合作及人才发展,以全方位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