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如何破解“AI+农业”大规模普及难题?广州市政协委员建言降低接入成本丨广州向上2025)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张梦琦 实习生冯莹 熊星婷 广州报道
2月19日,政协第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广州市政协委员、广东省农垦集团公司《广东农垦》副主编付伟提出了《关于推动人工智能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相较于制造、医疗、城市治理等领域,人工智能在广州现代农业领域中的应用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用不起、用不了、用不好是限制其发展的三个瓶颈。”付伟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及装备价格普遍较高,中小微农企、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小农户难以承受,投入与产出存在倒挂;信息技术企业缺乏农业长期积累,生产的通用产品难以满足小、散、弱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实际需求,供需两端存在错配;农业数据分散化、非量化、非标化问题突出,搜集、处理和标准化成本较高,既懂智能又懂农业的复合型人才缺乏,数字金融支撑有限,要素保障存在短板。
破解人工智能技术及装备难以大规模普及的难题,降低接入成本是第一步。付伟建议,构建农业人工智能商用良性闭环,即以共建共享降成本,建立开放的农业人工智能基础数据平台和基础数据库;以集采集用降成本,鼓励政府采购通用软件或搭建相关平台,支持企业采用融资租赁等方式;以适度补贴降成本,将更多中高端智能创新农机产品纳入目录管理,明确补贴水平。
由点到面,构建农业人工智能示范推广体系。整合强农惠农资金,集中力量支持建设一批万亩方、千亩方无人智慧示范农场,建设并发布一批农业人工智能应用大、中、小型综合示范场景和专项示范场景。创建一批农业人工智能创新产业园,将应用落到实处。
为进一步做好人工智能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要素保障,付伟还提出,积极培育农业数据第三方采集、处理和应用经营主体,依托广州数据交易所建设农业行业垂直数据交易市场,构建数据融合体系;支持设立农业人工智能研发机构、实验室,围绕行业垂直大模型等开展联合攻关,联合科研机构、信息企业、装备企业等联合成立农业人工智能研发制造应用经营主体,强化产业生态链条;推动高校加快培育农业数据训练师等紧缺人才,支持有条件的区设立人工智能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引导基金,建设孵化器和产业园,引导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集成综合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