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公司新闻 - 正文

信美人寿增资背后的破局与挑战,相互制险企的探索之路

来源:经理人杂志 媒体 2025-02-20 10:15:3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信美人寿增资背后的破局与挑战,相互制险企的探索之路)



文/林森 来源:燕梳师院

近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一纸批复,为国内唯一一家相互制寿险公司——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以下简称“信美人寿”)注入新动能。

根据批复,内蒙古世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林投资”)将向信美人寿新增运营资金3.25亿元,增资后其运营资金规模从11.76亿元跃升至15.01亿元。

这一动作不仅是信美人寿时隔两年半的第二次增资,更被视为相互制保险机构在融资难题下的破局尝试。然而,增资背后,这家成立仅8年的公司仍面临会员权益分配悬而未决、盈利波动等多重挑战。



图源:金融监管总局官网

信美人寿是国内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相互制寿险机构,于2017年5月获原保监会开业批复。信美人寿的初始运营资金为10亿元,由蚂蚁集团、天弘基金、汤臣倍健、涌金投资等10家企业共同出资。

随着世林集团携资金进入,世林投资以运营资金比例21.6522%跃居第二大出资方,蚂蚁集团出资占比稀释至22.98%,但仍为第一大出资方,原第二大出资方天弘基金退居第三。



图源:信美人寿官网

为何被注资?偿付能力承压与业务扩张需求

一般而言,偿付能力高低是衡量一家保险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事实上,近一两年信美人寿的偿付能力指标持续承压。2023年四季度末,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一度跌至97.10%,2024年一季度更是下滑至84.88%。尽管2024年二季度通过资产重分类短暂回升,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资本金“补血”迫在眉睫。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相互保险公司没有外部股东,保单持有人兼具投保人与保险人双重身份,最高权力机构为会员(代表)大会;初始运营资金来自各出资人的长期借款,未来以利息方式偿还。由此可见,信美人寿无法通过股权融资补充资本,仅依赖运营资金提供方的长期借款。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资本金的短缺让还款始终“压力山大”。长期来看,增资才是提升偿付能力的最直接手段。此次注资后,其核心偿付能力预计将显著改善,为业务拓展提供安全垫。

偿付能力告急,资本金短缺也让信美人寿拓展业务施展不开手脚。众所周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以及保险业务竞争激烈,康养赛道已成为各家险企重点布局的领域,为拓展新的业务增长点,近些年信美人寿也在加速布局“旅居养老+居家养老+住院养老”(THH)的康养服务体系,试图通过轻资产模式与第三方合作,降低投入风险。

据信美相互有关负责人介绍:“世林集团及其关联公司投资了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酒店等,秉承相互制会员服务会员的理念,未来可以与信美在康养服务方面进行合作,共同促进会员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掌如研究院院长何基永指出,新资方的资源注入或为信美在老龄化市场中抢占先机。

可以说,信美作为唯一一家相互制险企的寿险机构,此次增资既是自救,也是行业探索融资路径的缩影。

世林集团是哪家?低调“煤老板”的跨界野心

公开资料关于世林投资的信息非常少,如果不是这次大手笔注资使之声名鹊起,可能会一直闷声发财,不为公众所知。企查查显示,世林投资成立于2010年,总部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以煤炭开发、化工、运销为核心,业务覆盖资本投资、房地产、旅游等多元领域。其注册资本4亿元,2023年公司参保员工仅6人,公司规模为小型,实控人尤世林鲜少公开露面,被外界称为“神秘煤老板”。

世林集团为何要投资信美人寿?信美人寿官方表示,“世林集团是信美的会员企业,出资信美是认同相互制理念,对寿险行业及信美发展充满信心。”这种“会员服务会员”的生态闭环,或成双方合作的核心逻辑。

据悉,接下来,预计世林集团将提名一名董事进入董事会,一名会员代表进入会员代表大会,不派驻高管,其他治理结构无变化。

尽管信美人寿多次强调增资的合规性,但世林投资的主业与保险业关联度低,且其投资风格偏向传统产业,引发业内对“跨界风险”的担忧,也有人提出信美人寿“饥不择食”的疑问。此前,信美曾因产品设计问题多次遭监管点名,新资方的行业经验缺失可能加剧管理挑战。

为何8年未享盈余分配?盈利不足成硬伤

作为一家相互制寿险机构,信美人寿与股份制保险公司不同,这家公司没有股东,盈余归全体会员共同所有,会员参与管理。为此,行业对其盈余分配问题格外关注。然而,自2017年成立以来,信美尚未进行任何盈余分配。从信美人寿年报看,截至2024年上半年,信美人寿尚未分配盈余给会员。

拉长时间线梳理,我们发现,累计盈利不足成为其硬伤。自2017年成立后,信美人寿连续三年处于亏损状态;从2020年开始,信美人寿扭亏为盈。

财报显示,2017年至2023年,信美人寿分别实现保费收入4.74亿元、5.39亿元、20.11亿元、33.79亿元、65.25亿元、67.10亿元、90.8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69亿元、-1.11亿元、-0.36亿元、0.69亿元、2.14亿元、0.42亿元、0.57亿元。



图源:信美人寿官网历年年报(单位:亿元)

尽管2020年扭亏为盈,但信美净利润极不稳定:2021年达2.14亿元峰值后,2022年骤降至0.42亿元,2023年回升至0.57亿元。2023年会员权益总额同比下降6%,首次出现负增长,进一步压缩了分配空间。截至2024年上半年,累计盈利仍不足以覆盖分配条件。

最新披露的偿付能力报告显示,2024年信美相互实现保险业务收入69.83亿元,同比下降23.13%;实现净利润0.66亿元,同比增长15.79%。事实上,公司盈利上升并不一定代表会员就能享受到盈余。

信美人寿章程规定,公司实现盈余分配需同时满足三大条件:应弥补完之前年度亏损、净资产应高于应提取的公积金+应支付的运营资金本息+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的其他金额之和、应偿还完全部运营资金借款利息等条件。其分配高门槛意味着分配难度大,会员享受盈余有点遥遥无期。

从美国西北人寿等案例看,相互制险企平均需成立10年以上方启动盈余分配。信美成立仅8年,尚处于“积累期”。其负责人表示,将借鉴国际经验,力争在稳健经营下缩短这一周期。

信美人寿的增资之举,既是为纾困,也是为探索相互制寿险的差异化路径。然而,其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增资是信美人寿的“救命稻草”还是“新起点”?

关键在于其能否在出资方资源、业务转型与会员利益间找到平衡。在寿险行业集体“过冬”的当下,这家相互制险企的探索能否迎来“春来”?答案或许藏在下一个十年。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汤臣倍健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