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珠海市政协委员郝晋:加快升级珠琴联席会,让横琴政策对珠海产生更大效应|2025珠海两会)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彭敏静 珠海报道
随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简称“合作区”)政策效应的持续外溢,珠海如何抓住这一“黄金机遇”,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命题。
2月19日,政协第十届珠海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在大会发言环节,珠海市政协委员、民进珠海市委会副主委、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交通运输处处长郝晋代表民进珠海市委会发言时表示,珠海应进一步与横琴深度合作、优势互补,让横琴政策发挥更大效应,助推珠海高质量发展。
“横琴成为合作区后,管理权限虽超出了珠海市,但与珠海之间也不应是单纯的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我们应更加重视与横琴合作发展,让横琴政策对珠海产生更大的效应。”郝晋说,“目前珠海市政府与合作区执委会之间的珠琴联席会主要是一个顶层框架,侧重研究一些协调事项,需要尽快上升为珠海与横琴在全面合作发展上的重要平台。”
郝晋建议,珠海应深入研究与横琴的关系,从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上升到全面合作发展的关系。珠海市政府应当与合作区执委会携手,重点研究珠海与横琴如何在改革创新、产业发展、空间利用等方面全面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两地政府可开展多层次合作,除珠琴联席会外,还应搭建两地职能部门间的定期深入联系机制,将全面合作深入到实际操作的各个领域。
“澳珠极点是国家对澳门、珠海、横琴所在区域的总体定位,三地的产业定位须高效协同,才能提高整体的竞争力。”郝晋说。
郝晋表示,横琴的四大产业是国家赋予的,且与澳门的主导产业紧密相关,双方已形成无缝衔接的产业定位。而珠海确立的“4+3”产业集群包括四大主导产业和三大优势产业,以高端制造业为主,但与澳门和横琴相比,没有凸显服务业这一重要领域。“珠海在全面发展高端制造业上有自身优势,但与周边的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相比,也存在一些短板,如规模较小、工业化基础较弱、产业链不完整;专业人才欠缺、服务平台不强;总体实力不占优等。”
“横琴与澳门的主导产业均经过国家把关、精准定位,并配套有特定的扶持政策,应引起珠海足够重视。细究其中的每一类,都有条件与珠海的资源优势相结合,合作潜力巨大。”郝晋建议,珠海适当优化产业发展重点,侧重谋划可与横琴和澳门深度合作的产业类别。
他以集成电路为例,澳门、横琴、珠海三地在集成电路方面都既有优势,又有短板,正好可差异互补:澳门主攻科研,横琴主攻设计,珠海则利用土地空间和人力资源,重点弥补中下游的产业环节,三地协同构建集成电路全产业链。
在中医药领域,珠海有生物医药产业基础;澳门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几所大学都有中医药专业,群众基础和社会传统好于内地;横琴有粤澳中医药产业园的国家平台和独特政策,完全可构建“澳门科研+横琴政策+珠海空间”的合作模式,打造中医药全产业链。珠海可大力发展中医药制造,横琴的粤澳中医药产业园是首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再加上澳门的国际资源,三地联合打造全国中医药对外贸易的高地,助推中医药走出国门。
在休闲旅游领域,澳门每年有3000万人次的外地游客,横琴长隆每年游客量近1500万人次,珠海有广阔的陆海空间,但三地间的旅游业一直未充分共享景点与游客资源。休闲旅游是横琴的主导产业之一,澳门是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珠海应主动对接,将旅游业提升为主导产业,利用丰富的空间和资源,积极与澳门、横琴构建一程多站的旅游线路,共享景点和游客资源,共同做大旅游市场,打造大湾区的休闲旅游高地。
他还建议,珠海应充分利用以上优势,与澳门、横琴深入合作,重点发展水上经济,打造“通江达海”的大格局,成为连接国内外市场的重要枢纽。
在打造国家大西南的出海口方面,珠海应对内联合西江中上游区域,探索西江水运新模式,通过技术革新提升水运效率与智能化水平,并与沿线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对外则利用珠海的深水港和澳门的国际资源,重点发展对东盟、欧盟、葡语系国家的经贸关系,让西江物流与国际接轨。
此外,珠海还可借助横琴的特殊政策,吸引航运物流的龙头企业入驻,并利用珠海的空间打造无人航运和智能物流的创新与制造高地。同时,应利用珠海的水网和海洋海岛,以无人船和游艇为载体,大力发展水上休闲旅游,并逐步向西江中上游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