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伊利股份:主营下滑利润拉升靠卖矿,现金难以覆盖短债资金紧张)
来源| 财经九号&九号观察
作者| 跳跳
2024年的乳企日子都不好过,由于终端消费市场不景气,产品卖不上价,导致许多乳企业绩大幅下滑,甚至出现亏损,即便是头部企业也难逃这样的市场压力。
如最近公布业绩快报的蒙牛乳业,因受并购资产拖累,该公司2024年净利润预降九成;至于中国圣牧就直接亏损了6000万至8000万;像优然牧业在2024年上半年就亏了3.3亿。
不过有意思的是,有一家头部乳企似乎并没有受到大环境的影响,相反该公司的利润规模还创下了新高。这家乳企就是伊利股份。
据其2024年三季报显示,尽管前9个月的营收下滑了8.59%,但是其归母净利润却大幅增长了15.9%至108.7亿元,利润规模创下新高。
虽然业绩很亮眼,但拆解其利润构成,发现主营业务疲弱,利润规模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收益拉动,扣非净利润仍然是负增长;而且伊利股份的资金面也并不乐观,由于伊利股份的债务结构以短期借款为主,对其现金流的稳健性提出了挑战,至去年9月底,由于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规模激增,伊利股份的在手现金已经无法覆盖一年内到期的短期债务。
此外,与业绩下滑同步的是,伊利股份还面临经销商大幅流失的情况,继2023年净减少426个之后,2024年前9个月就减少了2359个!
1
营收增速连年下滑至负增长
扣除卖矿收益利润也是负增长
伊利股份的业绩表现,近几年虽然从绝对值上来说仍然保持增长态势,但从增速上来说也已经是强度之末。
营收方面,2021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分别为1106亿、1232亿、1262亿、890.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4.15%、11.37%、2.44%、-8.6%,呈现连年下滑态势,甚至在2024年前9月出现了同比下滑的负增长情况,在伊利股份上市的这些年里还是第一次出现。
伊利股份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7.05亿、94.31亿、104.3亿、108.7亿,增速分别为22.98%、8.34%、10.58%、15.87%。
相较于2021年的业绩增速,当下的业绩表现可以说是很难看了。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2024年前三季度的归母净利润之所以能创下新高,并且增速得以大幅回升,主要还是在2024年年初时转让了控股子公司昌吉盛新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当时的交易对价是26.47亿元。这部分的收益被伊利股份计入投资收益,相比此前年份,伊利股份的投资收益立马同比暴涨了7191%。
据伊利股份2024年1月5日发布的公告称,为了聚焦主业发展,公司全资子公司内蒙古盛泰创投转让其持有的昌吉盛新95%的股权给鄂托克旗新亚煤焦有限责任公司,交易对价为 26.474 亿元。而据公开信息,昌吉盛新2009年获得了新疆准东煤田奇台县黑梭井东勘查区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伊利此举相当于去年初转让了探矿权以换取现金回流。
如果扣除掉上述转让资产的收益,那么伊利股份2024年前9个月在主业经营方面的归母净利润仅有82.2亿元,相较于2023年同期的归母净利润93.8亿元,是下滑了12.4%,换言之伊利股份主营业务的业绩实际上并不好看,已经出现了营收、利润双双下滑的状态。
所以另一项利润指标的比较就显得更加直观,伊利股份2024年前三季度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归母净利润为85.1亿元,同比下滑了4.55%。
2
经销商锐减2359个
现金已难以覆盖短债资金紧张
伊利股份业绩增速放缓甚至双双出现下滑的背后,还有着经销商离场的因素。
据伊利股份定期发布的经营数据公告显示,在2022年底伊利股份经销商数量还是净增加状态,总数达到了19923个,到了2023年底,一年内减少了426个。
而到了2024年前三季度,伊利股份的经销商出现了加速离场的态势,9个月时间就减少了2359个,不管是华北华南,还是华中华东,每个区域的经销商都在减少,甚至在伊利股份的大本营华北区域,净减少数量是最多的,占了总减少量的近三分之一。
从比例上来说,伊利股份的经销商在去年前9个月的时间里,减少了12%,这样的比例对业绩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从季度分布上看,伊利股份的经销商在2024年一季度净减少了1230户、二季度净减少871户,三季度净减少258户,连续三个季度都是净减少,这和伊利股份2024年前三个季度的营收同比均出现了下滑相对应。
换言之,如果伊利股份无法挽留经销商的不断减少,其经营业绩恐怕仍旧不会有改观。
另一方面,随着业绩的下滑,伊利股份的资金面上也出现了风险信号。
据其2024年三季报,至9月底伊利股份的在手现金为501亿元,但是同期的短期借款达到了473.57亿元,同比增加了28%,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47.41亿元,两者合计的一年内到期债务达到了521亿元。
换言之,伊利股份的货币资金已经覆盖不了短期债务了,这是现金流偏紧的重要指标。
而且从伊利股份的债务结构来看,主要以短期债务为主,不管是其发行的公开债券,还是其他有息负债,长期借款仅有不到60亿元。这样的长短债结构,在市场行情向好,资金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自然没有问题,但一旦市场下行,而短债到期逼近,对于无法及时回笼足够现金的企业,资金面的考验压力会非常大。
很不幸,伊利股份现在面临的就是这样一个下行的市场环境,如果债务结构不进行优化配置,后续恐怕还将面临这样疲于应对的状况。
(免责声明:本文数据及信息均来自企业上市公司公告、界面新闻等公开信息,数据或信息如有遗漏,欢迎更正,并以公司最终披露为准。未经授权,本文禁止转载、抄袭或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