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港股发生巨变!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了)
港股这一路暴涨,涨得让人一脸懵逼。
到底谁在买呢?
你可能会条件反射般认为是外资在凶猛做多。毕竟我们的印象中,外资掌握港股的定价权。
然而,不好意思,你想错了。定价权已经转移了。
从下图我们能看出,自2022年开始,外资主动基金就持续的卖出。
尽管海外被动基金在不断买入,但根本抵消不了主动基金的流出量。
另一方面,南向资金则是疯狂流入,尤其是2024年开始,斜率突然加大。
现在南向资金流入的量接近3.9万亿港元。
更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南向资金的成交额占港交所的40%以上。昨天则达到了50%。
这就大大削弱了外资定价权。
除此之外,还有大招。
一方面是国家队在持续的买入。(这里指是广义的国家队)
他们不仅仅通过南向资金买入,还有常驻在香港的实体。
这些实体直接在香港本地买入!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未来要走股权财政,港股上的优质资产不可能不买。
对于险资来说,港股上的红利资产,股息率比A股高那么多,肯定先去港股扫货。对于机构来说,在港股和A股上都要交红利税和资本利得税。
那么肯定是哪里的估值低,就买哪里的。
另一方面,港股上的企业的回购创利纪录。
去年是2657亿,同比增长35%。
而且,回购还在继续!!!
更值得一提的是,背后还站着央行。
今年1月,央行就说了,要提高外汇储备在香港资产的配置比例。
现在咱们的外汇储备那么多,既然不买美债,为啥不去多买点港股呢?
上面那么多中国最好的公司。
所以呀,看到外资跑,没啥好担心的!
这恰好说明,我们在这场金融战中赢了。
外资交出了廉价的筹码。
咱们也能看到国家意志的伟大。
长期以来,港股的估值都低得令人发指。
我们喜欢用流动性不足来解释。
毕竟这是一个离岸市场,对外资来说,这是一个外人,对于国内资金来说,这是一个干儿子。
于是就得不到足够的流动性支持。
只有在美联储降息周期,且国内经济走强时,才会得到滋润。
但现在港股从干儿子升级为亲儿子了。
恐怕很多事都要变了。
那么港股的估值中枢会不会被重塑呢?
我觉得十分有可能。
如果真的发生估值重塑了!
以前的PE中枢是10.5倍,未来会不会上升到13倍或者15倍呢?
如果真是这样,港股的牛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个交易所的活跃度主要跟它是否能孕育伟大的公司有关。
港股上都是中国最好的公司。
资金都是逐利的。等到他们醒悟过来,都会回来的。
我想起邓普顿当年投资日本。
由于资金对日本带着偏见,眼见8倍估值的日股都不去买。
邓普顿则大举买入。
后来日本股市走出大牛市,外资蜂拥而入。
当下的港股很可能就会复刻当年的日股。
未来,这些外资会看到中国公司有多牛B时,会后悔不已的。割肉割到了地板上。
其实现在无论是港股还是A股,外资的配置比例都非常低。
那么未来回流的概率大于流出的概率。
从海外环境来说,特朗普也在帮港股的忙。
第一,特朗普已经普京搭上讪了。
地缘冲突很可能会来到拐点。
第二,特朗普的立场决定了他们让美元走弱。
那么港股就能得到更多增量资金。
第三,美联储还会继续降息。
特朗普为了化债,最终一定会想办法促使美联储降息。
从最近央行的操作来看,国内从出口导向转为内需导向可能也要展开了。
届时,港股会迎来基本面的反转。戴维斯双击可期。
此外,科技革命正在路上。
AI已经开始向应用落地了。
而在AI应用上最具优势的,一定是港股上的这些互联网企业。
科技革命更会带来基本面的跃升。
股市有一个规律:长期年化收益率在8%-10%。
但最近10年,恒生指数全收益几乎就没怎么涨。
那么势必会在后期走出均值回归。
现在,很多条件都具备了。
1.内资夺回了定价权;
2.海外环境逐渐改善;
3.基本面将迎来拐点;
4.外资占比处于极低位置,未来有望回来抬轿子。
这次的金融战,我们收走了外资手里廉价的筹码,粉碎了他们恶意做空的企图。实在是漂亮。
盛宴开启,但能不能在上面赚到钱,就看投资者自己了。
投资者最大的敌人永远是自己。
最后讲讲昨天的行情。
昨天债市的博弈趋于平静。
资金重新回流股市。市场全面大涨。
我们的组合再次创出新高。去年至今的收益是38.09%,今年以来的收益是9.89%。
昨天,资金面依然紧张,节后,央行几乎每天都在回收流动性。
昨天资金利率也没有有效跌破1.8%。
那么,债市的危机就还没有解决,如果央行持续收紧资金面给实体和股市“降息”,债市就很危险。
前天大跌,波动率降低;昨天大涨,波动率还是降低。
这就说明市场上涨的持续性比之前更高。
现在很多人都在等回调,说实在的,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调。
反正随便乱动,一旦踏空就是这么纠结。
犹犹豫豫中,很可能就浪费了大好的牛市。
但人们都不去想自己用什么策略来应对多变的股市,而只想着靠几根线去预测走势。
这样做投资,肯定是要被割韭菜的。
打赏自愿,1分钱都是默默的支持,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