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科技七巨头:从可选项到必选项,中国资产重新联想)
长期以来,科技领域的风向标多源自海外市场,A股市场往往扮演着追随者的角色。投资者习惯于在美股市场中寻找中国市场的对应标的,这一模式几乎成为一种既定的投资范式。
但DeepSeek的崛起引领着中国AI叙事与中国资产重估的全面展开。
当前,恒生科技指数领涨全球,海外对冲基金纷纷加码中国市场,阿里巴巴(BABA.US)、联想集团(0992.HK)等中国科技七巨头的市值加速修复,联想集团更是在绩后第二个交易日大涨超13%,股价再下创历史新高......这一切,似乎在印证中国AI产业正经历从“海外映射”到“本土定价”的历史性转折。
一、从“海外映射”到“本土定价”
传统“海外映射”投资模式的形成,本质上是中美科技代差的现实投射。
当OpenAI的GPT系列持续领跑全球大模型技术演进,当英伟达CUDA生态构筑起难以逾越的护城河,A股投资者不得不通过构建"中国版英伟达"、"本土GPT"等概念框架来捕捉价值。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被动跟随策略导致显著的估值折价现象。瑞银在2月发布的一份研报中指出,当前中国科技股的估值较美股折价约40%,整体中国股票估值较美股折价55%。中国AI企业估值中枢较美股对标公司平均存在较大折让空间,成为不争的事实。
但DeepSeek-R1模型的横空出世,打破了技术霸权与投资偏见。DeepSeek的颠覆性突破既实现了中国AI技术对西方代际反超,更重构了全球科技价值链的定价体系。
高盛在最新的报告中指出,未来十年AI的广泛普及有望推动中国股票整体盈利每年提高2.5%。此外,增长前景改善加之潜在的信心提升,预计将推动中国股票的合理价值提高15-20%,并可能带来超过2000亿美元的投资组合资金流入。
截至2月20日,恒生科技指数自1月12日以来累计上涨超57%,已突破去年10月高点,DeepSeek概念指数2月以来飙涨逾45%;远超出纳斯达克100指数个位数的涨幅。但是摩根大通亚太股票策略主管刘鸣镝认为,中国资产的重估才刚起步。当企业盈利、地缘缓和与资本流动形成合力时,港股及中概股有望进入长期上升通道。
从中美科技巨头的对比来看,中国AI投资正经历从“海外映射”到“本土定价”的历史性转折。
美股科技七巨头(Magnificent 7)——苹果、谷歌、亚马逊、微软、Meta、特斯拉和英伟达——已成为美股科技的核心资产。自2015年以来,这七家公司明显跑赢标普500指数,其股价至今已增长接近12倍,远超标普500的3倍增长幅度。截至2025年2月20日收盘,美国科技“七巨头”总市值已接近18万亿美元。
而华泰证券提出了“中国科技七巨头”,包括小米、联想集团、比亚迪、中芯国际、阿里巴巴、腾讯和美团。尽管中国科技七巨头的净资产收益率与美股科技七巨头差距不大,但总市值却不到前者的三分之一,显示出较大的折价空间。随着中国AI投资从“对标美股”向“本土定价”转变,“中国科技七巨头”就率先开展估值修复,成为此轮资产重估行情的领跑”。例如,阿里巴巴股价大涨47%,联想集团屡次创下历史新高......
简而言之,持续十数年的“创新折价”局面正在扭转,向“本地定价”,乃至“创新溢价”发展。当中国科技企业开始定义全球技术演进的下一个坐标系时,投资逻辑的重构必将穿透产业链的每个环节。
中国科技资产的价值发现机制已进入全新纪元。如果说在过去海外映射的逻辑下,“中国科技七巨头”只是可选项;那么在当前新的投资逻辑中,“中国科技七巨头”或将逐步成为市场的必选项。
二、用AI驱动业务裂变
华泰证券提出的"中国科技七巨头"覆盖硬件制造、云计算、半导体、智能终端等核心领域,其共性在于通过AI驱动业务裂变实现业绩突破。
以最新发布财报的阿里巴巴与联想集团为例,两家公司的财报均超出市场预期,成为推动股价上涨的核心动能:
· 阿里巴巴:Q3财季营收2801.5亿元,同比增长8%;经营利润同比激增83%至412.05亿元,印证AI对电商、云业务的重构效应;
· 联想集团:Q3营收1351亿元创三年单季度新高,同比增幅达20%;净利润同比飙升106%至49.8亿元,展现AI对全产业链的赋能价值。
华泰证券认为,DeepSeek的突破性成果打破了过去两年美国在前沿大模型的主导地位,有望显著降低中国企业发展大模型的硬件门槛,推动包括算力芯片、云服务、端侧智能和2B/2C应用在内的中国科技产业链进入新一轮创新周期。华泰证券还进一步指出,关注联想AI助理/AI智能体落地,推动公司AI PC和AI 手机渗透率稳步提升;此外,DeepSeek等AI大模型的商业化落地有望带动企业加大IT投资,带动服务器、存储等联想企业级业务产品出货量稳步增长。
联想集团第三季度的业绩表现初步验证了这一逻辑。联想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前瞻布局和深度应用,推动了其三大主营业务进入全面裂变的新阶段。
联想的IDG智能设备业务集团在本季度实现营收99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运营利润率保持行业领先的7.3%
其中,AI PC成为核心增长引擎。全球PC市场迎来新一轮超级更新周期,而联想凭借其AI PC的创新,进一步巩固了市场领导地位。本财季,联想PC全球市场份额达到24.3%,领先第二名近5个百分点。此外,联想的AI PC、AI手机和AI平板已全面接入云端DeepSeek-R1大模型,并率先在端侧部署该大模型,成为业内首家实现这一突破的品牌。这种AI赋能的终端设备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也为联想带来了更高的市场竞争力。另外,联想的手机业务通过AI功能升级实现营收同比21%增长,海外市场排名升至前五,其中中国、亚太、欧洲-中东-非洲市场分别增长156%、155%、28%。
ISG基础设施方案业务则受益于随着AI应用的普及,全球对算力的需求持续攀升。联想的混合式人工智能战略推动了算力向公有云、本地数据中心、私有云和边缘计算的混合式IT基础架构演进。报告期内,ISG成功实现扭亏为盈,营收同比大增近60%至283亿人民币。其中,云基础设施业务(CSP)营收创历史新高,AI服务器开始贡献稳定收益 。2025年,联想进一步收购Infinidat补强存储能力,叠加混合式AI架构优化,ISG能更好地复制PC领域的规模效应,以CSP业务反哺企业级市场成本,并构建可持续盈利模式 。
SSG方案服务业务集团在本季度实现营收1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运营利润率维持20.4%高位。AI技术的应用推动了SSG业务的快速转型,非硬件驱动的运维服务和项目与解决方案服务营收占比接近60%,创历史新高。此外,联想通过AI解决方案为全球头部企业打造了多个标杆案例。例如,联想为领先乳制品企业构建企业级AI智能体平台,实现从训练到推理的全链条覆盖。这种AI赋能的服务化转型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也为联想带来了更高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这组数据揭示出清晰的战略路径:当AI技术深度融入PC、服务器、行业解决方案等主营业务时,联想成功将技术势能转化为持续增长的经营业绩,为中国科技企业AI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
三、中国技术力量辐射全球
中国AI领域摆脱“海外映射”,还有一个重要事实基础:中国技术力量正通过产品输出、技术标准、生态共建三维路径实现全球辐射。
DeepSeek凭借高性能与低成本优势,正在重构全球AI竞争格局——其模型在文本理解、图像识别等第三方基准测试中全面超越OpenAI、Meta等美国头部企业,为中国科技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奠定技术基石。因此科技七巨头得以从硬件制造到云端服务发力,让本土创新成果正加速转化为全球竞争力。
以联想为例,作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品牌,联想在AI时代重构了AI技术输出的范式。其混合式人工智能战略是技术力量的核心体现,通过将AI技术融入智能设备、基础设施和方案服务三大业务板块,联想为全球市场树立了新的技术标准。联想的AI PC和AI智能体AI Now已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为用户带来更智能、更便捷的交互体验。在2025年CES展上,联想凭借全球首款量产的卷轴屏AI PC等创新产品,斩获185个奖项,创下历史新高。凭借AI范式创新,联想覆盖了全球180个市场,并在各主要区域均实现了收入增长。其中,第三季度亚太区(不包括中国)的收入同比增加31%,增长率最高;美洲市场收入同比攀升20%;欧洲-中东-非洲市场销售同比增长11%。这种全球化的增长态势,充分体现了联想技术力量的全球辐射能力。
更具体地看,联想在中东市场的表现,也验证了其全球化战略的稳步推进。联想已与沙特主权财富基金旗下的Alat埃耐特达成战略合作,进一步强化了其在中东地区的布局。2025年2月,联想沙特工厂奠基仪式正式完成。该工厂占地面积达20万平方米,预计2026年投产,年产PC、台式机和AI服务器等设备数百万台。这一工厂不仅复制了联想“全球资源+本地交付”的运营模式,还将进一步升级联想覆盖全球30多个市场的制造网络。
随着联想在中东市场的深入布局和战略合作关系的建立,以及新制造基地的投产,联想有望在中东市场实现更稳健和可持续的增长。同时,联想将继续专注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把握沙特乃至整个中东-非洲地区的巨大增长机遇,推动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从“海外映射”到“本土定价”,从“技术折价”到“创新溢价”,中国AI产业正以DeepSeek为支点,撬动全球科技价值链的重构。
联想等企业的全球化实践表明,中国AI的竞争力已超越单一技术突破,升维至技术标准输出、商业模式复制、全球生态共建的系统能力。这场变革的本质,是中国科技企业从“对标者”蜕变为“规则制定者”。
中国AI产业的全球升维之路已然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