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平安入选高盛中国AI投资组合,AI+保险终于要被市场关注了?)
最近,高盛发布了中国市场策略报告,列出了30只获得买入评级的人工智能投资组合股票。
看一下名单,在阿里、腾讯、韦尔股份、兆易创新等一众硬科技企业中,中国平安也出人意料的赫然在列。应该怎么理解这件事?
在我看来,这是AI+保险的投资逻辑开始被人认知了。春节前后,DeepSeek引发了一股投资热潮,主线大概有两个:一类是芯片、算力等硬科技公司。
另一类是AI+应用,如AI+游戏、AI+娱乐等等,这里面游戏最典型,A股游戏股在业绩乏善可陈的情况下,年内涨幅竟然超过25%。主要逻辑是,市场相信在AI赋能下,这些细分领域有降本增效,甚至商业模式升级的潜力。
相比较起来,保险行业AI赋能的价值并未得到市场充分认知,在这波AI投资热潮中,保险股表现相对平淡。
这折射出市场对保险与AI融合存在明显盲区,事实上从产业逻辑出发,保险是数据驱动的行业,AI可以高效用行业数据,在产品设计、产品营销中发挥重要的价值。
就拿入选高盛AI投资组合的平安说。平安其实已经在AI赋能下,取得了至少两个层面的利好。
一是,业务上的降本增效,2024年前三季度,平安AI坐席服务量高达13.4亿次,93%的寿险保单实现秒级核保,平均理赔耗时仅7.4分钟。与此同时,平安创新性推出的“图像定损”技术将定损处理时效从小时级压缩至分钟级,将原本依赖人工判定的业务流程自动化,提高了理赔效率以及准确性。
而这些效率提升也最终反馈到业绩层面,提高平安的利润率,2024年前三季度,平安净利率提高了近3个百分点。
再者AI也提高了平安的竞争力,公司可以利用AI技术对风险进行更精准的评估和管理。
举个例子,平安可以通过AI分析投保人的健康数据,进而动态调整保费模型,对于健康状况良好的投保人,AI模型可以提供更优惠的保费,而对于高风险客户,则通过精准定价确保保险公司的风险可控。
当然平安也不是只有保险业务,医疗健康养老是平安以后的增长曲线,这方面,AI对平安的赋能也不小。比如,平安好医生自主研发的AI辅助诊疗系统导诊准确度超过99%,辅助诊断准确率在95%以上,有助于减少医护琐碎工作,让本就稀缺的医疗资源发挥出更大效用。
这样看,AI既帮助平安实现了降本增效提高了业绩,又提高了业务竞争力,高盛把平安放到AI投资名单中,名副其实。
但说到这里,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为什么保险股中只有平安入选了?还是从AI的底层逻辑说,算力、算法、数据决定了AI性能,其中算法要求企业在研发上保持强投入,数据则要求企业业务场景丰富。
在这两方面,平安都比竞对有优势。事实上,中国平安早已在科技领域特别是AI领域深耕多年,目前,中国平安拥有超2万名科技开发人员,超3000名科学家的一流科技人才队伍,集团专利申请数累计达51700项,位居国际金融机构前列。
而多元的业务布局又给平安提供了丰富的数据优势,平安覆盖保险、银行、证券、医疗等多个高频场景,为平安积累了丰富的数据,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数据矩阵。
例如,平安好医生的健康档案积累了海量的医疗健康数据;陆金所的投资行为数据为金融风险评估提供了精准依据;车险定损的影像库则为保险理赔的智能化处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些数据为AI模型的训练提供了“燃料”,使其能够在金融、医疗、汽车等多个领域实现精准的算法优化。这样看,在研发、数据优势下,平安AI能力大概率长期领先竞对。
以往,AI+保险的价值没有被投资人认知到,但现在随着高盛把平安加到中国AI投资组合中,AI+保险的投资机会有希望被市场重新审视。 $中国平安(02318)$ $中国平安(SH6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