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智能护理机器人产业迎风起,AI+机器人技术破局养老难题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2-21 19:56:4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智能护理机器人产业迎风起,AI+机器人技术破局养老难题)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杨期鑫、朱治宣  实习生林钰希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3.1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2.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2亿人,占总人口的15.6%。

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群体,传统的养老模式和护理资源显得捉襟见肘,尤其是养老护理员缺口巨大,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持证养老护理员数量仅为50万人,人员缺口高达千万。

谁来照护3.1亿老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这一问题愈发紧迫。然而,近期爆火的DeepSeek和宇树机器人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希望。AI与机器人技术的结合正在为养老难题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智能护理机器人有望替代传统护工,甚至在某些场景下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智能护理机器人产业发展提速

智能护理机器人是一种集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传感器技术和物联网等多学科技术于一体的创新产品,能够为老年人、病患及残障人士提供生活照料、健康监测、康复训练和情感陪伴等服务。其应用场景广泛,涵盖居家养老、社区服务和医疗机构等多个领域。

从细分领域来看,智能护理机器人市场主要分为生活照料类、健康管理类和紧急救援类。其中,生活照料类产品,如智能护理床、智能轮椅和自动喂药喂饭器等,凭借其在日常护理中的广泛应用,占据了主要市场份额。健康管理类产品则以居家看护为核心,聚焦于远程监测、慢病管理和康复训练等场景,提供动态的健康管理服务。紧急救援类产品则专注于全场景化的实时报警与应急处理,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老年人慢性病护理需求的持续攀升,叠加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护理机器人产业正迎来蓬勃发展的黄金期。

据政协委员、广东老龄产业研究院院长、广东中匠福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匠福)总裁梁焯辉介绍,当前智能护理机器人产业正处于高速增长期,2025年中国智能护理机器人产业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3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20%;到2035年,中国智能护理机器人产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

此外,在政策层面,近年来中央及地方也不断加强对智能护理机器人及相关产业的支持力度。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推广应用智能护理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智能防走失终端等智能设备。在地方层面,广东省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中也强调推动人工智能产品升级,发展家庭服务机器人、医疗影像识别、手术机器人等智能产品。

据报道,目前国内健康护理机器人生产商主要包括山东泽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戴恩医疗科技(浙江)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赛为智能股份有限公司、苏州伊利诺护理机器人有限公司等。

出海备受关注

从海外市场实际情况来看,智能护理机器人产业的潜力更为巨大。据梁焯辉介绍,欧美等地区与国内在养老伦理、服务模式上存在较大差异,国内养老体系中主要为居家养老,而欧美等地区养老体系中机构养老占比超过60%。由于人工成本高企以及养老服务的标准化要求,这些地区的养老机构对高端护理机器人及智慧养老解决方案的需求更为迫切。

依托国内人工智能及机电制造等领域深厚的产业基础,我国智能护理机器人产业已逐步构建技术与成本双重竞争优势,产品性价比优势显著,未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国际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智能护理机器人有望加速出海。

从养老产业较为成熟的日本上看,为弥补介护人员短缺的问题,日本政府也大力提倡开发专门具有护理功能的智能机器人,然而实际情况则不尽如人意。

例如,日本研发的Robear机器人,尽管其设计初衷是为了帮助护理人员抱起行动不便的老人,但由于价格高昂(超过16万美元)且操作复杂,实际应用中并不具备广泛的实用性。此外,包括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研发的许多护理机器人存在功能单一、适老化设计不足等问题,导致其在家庭和专业机构中的普及程度有限。

目前,国内众多企业也纷纷积极布局产品出海,以深圳作为科技有限公司为例,公司自2019年成立,已研发出大小便智能护理机器人、便携式洗浴机、移位机、助行机器人、喂饭机器人等六大系列智能护理产品,产品目前已通过了美国FDA、欧盟CE、英国UKCA、CQC等国内外认证,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并辐射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梁焯辉表示,目前中匠福也在积极办理出海相关认证,同时与韩国、欧美、日本等地的代理商也初步达成战略框架合作意向,未来将继续加大出海投放力度。

需进一步降低产品使用成本

然而,智能护理机器人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目前智能护理机器人的开发和制造成本仍然较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产品的推广和普及。

以市场上较为成熟的大小便护理机器人为例,其价格通常在2到3万元,一些功能更完善的甚至要超过3万元,高昂的成本使得大多数家庭望而却步,导致产品普及率难以提高。据调研,目前国内养老机器人用户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高收入群体,中小城市普及率显著偏低。

梁焯辉认为,未来需进一步探索和推动设备租赁加保险报销的模式,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通过设备分期租赁能大大降低初始投入,同时依托长期护理保险、惠民保等金融工具进一步分摊使用成本。

这种模式在欧美日已有成熟实践:日本政府通过补贴研发企业70%成本、将护理机器人使用费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等措施推动普及;德国则通过养老机构设备租赁补贴政策实现规模化应用。

目前,国内部分城市已试点将智能护理机器人纳入长护险支付目录,如昆山就在2024年1月宣布,提升失能失智人员待遇,将符合规定的辅助器具费用纳入长护险基金支付范围。

此外,需大力推动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在确保研发方向与市场需求高度契合的同时,进一步降低成本,从而推动智能护理机器人更快地走向普及。

未来5到10年,智能护理机器人产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随着技术进步推动硬件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以及租赁等新型消费模式的广泛推广及政策的有力支持下,智能护理机器人有望从专业机构(如医院、养老院等)走向千家万户,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解决方案。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优必选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