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股东频频减持,510亿潮汕富豪打造的东鹏饮料不“甜”了?)
雷达财经鸿途出品 文|莫恩盟 编|深海
如今坐上国内能量饮料行业头把交椅的东鹏饮料,近年来却频频遭到股东减持。2月20日,东鹏饮料公告称,公司第三大股东鲲鹏投资计划减持不超过716.89万股,占总股本的1.3786%。
雷达财经梳理发现,在此之前,公司上市时的第二大股东君正投资已多次减持,累计套现近42亿,目前持股比例已降至5%以下。而在2023年,东鹏饮料的11位董监高及股东也合计减持超1.85%的股份,借此套现13.69亿元。
股东频频减持套现的背后,是东鹏饮料不“甜”了么?其实不然,翻阅公司上市以来交出的财务答卷可以发现,东鹏饮料近年来的营收和净利润指标均实现稳步增长。
不过,东鹏饮料业绩增长的背后,离不开大手笔的销售投入。相比之下,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则显得较为“吝啬”。与此同时,业绩亮眼的东鹏饮料,还存在“存贷双高”的情况,公司的货币资金和短期借款同步增高。对此,公司回应称这是生产经营需要,无需担心。
作为东鹏饮料背后的男人,林木勤从建材行业转战到饮料赛道,通过孤注一掷买下濒临倒闭的工厂,成功将东鹏饮料打造成为市值超千亿的巨头公司。得益于东鹏饮料在资本市场上的强劲表现,林木勤父子二人的财富也在去年的《胡润百富榜》上达到了510亿元的新高。
不过,东鹏饮料近期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稍显颓软。年初至今,公司的股价已下跌13.11%。而就在不久前,东鹏饮料还传出拟赴港二次上市的计划。
三股东公布减持计划,昔日二股东已套现近42亿
2月20日,东鹏饮料对外发布了一则重要公告,向外界公布了其幕后股东——烟台市鲲鹏投资发展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鲲鹏投资”)的减持股份计划。
公告显示,鲲鹏投资因自身资金需求,计划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合计不超过716.89万股股份,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3786%。
据悉,本次减持将在减持计划公告之日起十五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进行,其中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股份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0.3786%,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股份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
雷达财经了解到,截至前述减持计划公告之日,鲲鹏投资为东鹏饮料的第三大股东,其持有东鹏饮料股份3348.7万股。其中,公司IPO(首次公开募股)前取得2575.92万股,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取得772.7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6.4396%。
值得一提的是,东鹏饮料在公告中说明,鲲鹏投资合伙人林木勤及林煜鹏不参与本次鲲鹏投资的减持计划,本次减持主体亦不涉及控股股东、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雷达财经注意到,在此之前,东鹏饮料昔日的第二大股东也曾减持公司的股份。东鹏饮料上市之际(2021年5月27日),天津君正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君正投资”)持有东鹏饮料9%的股份,是公司当时的第二大股东。
然而,自2022年解除限售期开始,君正投资便多次披露减持计划并陆续实施。其中,解禁首日,东鹏饮料披露了第一轮减持计划,减持期间为2022年6月20日至2022年9月18日,但君正投资在此期间未减持东鹏饮料股份。
2022年9月,东鹏饮料发布公告披露,君正投资计划减持东鹏饮料不超过总股本的3%。最终,君正投资本轮共减持了141.1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3528%,套现2.5亿元。
2023年1月,东鹏饮料再次披露君正投资的减持计划,后者拟减持不超过总股本的6%,最终君正投资此轮共减持了375.48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0.9387%,套现6.79亿元。
到了2024年1月,君正投资再度抛出减持计划,计划减持不超过总股本比例的3%,最终君正投资此轮减持手笔最大,共减持1083.41万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为2.7085%,套现18.96亿元。
前述减持完成后,君正投资的持股比例已降至5%,但君正投资并未就此收手。去年7月,东鹏饮料再度通过公告宣布,君正投资计划减持不超过总股本的3%。
到去年10月,君正投资此轮减持完毕,共减持605.12万股,占总股本的1.1637%,套现13.26亿元。此轮减持完成后,君正投资的持股比例降至3.5846%。几轮减持过后,君正投资累计套现近42亿。
除此之外,公司的董监高在2023年也对东鹏饮料进行了减持。据东鹏饮料2023年5月发布的公告显示,彼时,多达13位股东及董监高披露了减持计划,最终11位股东及董监高合计减持比例超1.85%,共套现13.69亿元。
销售投入远超研发,存在“存贷双高”情况
股东频频套现的背后,东鹏饮料近些年的业绩表现却颇为亮眼。雷达财经梳理发现,自2021年上市以来,东鹏饮料的营收和净利润均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从营收来看,2021年至2023年期间,东鹏饮料的营收同比分别实现40.72%、21.89%、32.42%的增长,营收规模随之从2020年的49.59亿元一路攀升至2023年的112.63亿元,翻了一倍还多。
与营收指标相呼应的是,东鹏饮料的净利润在此期间也持续攀升。2021年至2023年,东鹏饮料分别实现11.93亿元、14.41亿元、20.4亿元的归母净利润。
去年前三季度,东鹏饮料的业绩表现依旧亮眼。报告期内,东鹏饮料的营收同比增长45.34%,总额达到125.58亿元,这一数字已经超越了上一年全年的营收水平。与此同时,公司的归母净利润也实现了显著增长,同比增长超过六成,达到了27.07亿元,同样超过了上年全年的规模。
就在今年年初,东鹏饮料发布了2024年的业绩预增公告。公告显示,业绩预告期间内,公司销售商品所收到的现金已经超过200亿元。公司预计2024年的营业收入将在157.2亿元至161亿元之间,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预计将达到40%至43%。
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公司预计2024年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将在31.5亿元至34.5亿元之间,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有望达到54%至69%。
对于此次业绩预增的情况,东鹏饮料解释称,2024年公司始终“以动销指导相关的经营活动”作为公司的明确共识,持续推进全国化战略,通过精细化渠道管理,不断加强渠道运营能力,继续加强冰冻化建设,提高全品项产品的曝光率、拉动终端动销;同时,公司在夯实东鹏特饮基本盘,持续保持稳健增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多品类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为公司的持续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进一步带动收入的增长。
雷达财经注意到,东鹏饮料业绩不断攀升的背后,离不开公司在营销方面的大力投入。2021年至2023年期间,东鹏饮料的销售费用分别为13.68亿元、14.49亿元、19.56亿元,同比分别实现31.53%、5.91%、34.94%的增长。
去年前三季度,东鹏饮料在销售费用上又“猛砸”了20.62亿元,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上年全年销售费用的规模。据此计算,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东鹏饮料累计的销售费用规模已经超过了68亿元。
与在销售费用上的“豪横”投入相比,东鹏饮料在研发费用上的投入则显得有些“吝啬”。2021年至2023年及去年前三季度,东鹏饮料的研发费用分别为0.43亿元、0.44亿元、0.54亿元、0.5亿元,合计投入不超过2亿元,与庞大的销售费用规模形成鲜明的对比。
而东鹏饮料看似光鲜的业绩下,还暗藏其他隐忧。财报显示,东鹏饮料的货币资金和短期借款都在同步稳定增高。截至去年第三季度末,东鹏饮料货币资金为61.28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为31.43亿元。
而同期东鹏饮料的负债却高达128.87亿元,其中非流动负债仅为1.25亿元,绝大部分为流动负债。在流动负债中,东鹏饮料的短期借款达到68.22亿元。
“这是生产经营需要,现金和业绩在那里,不需要担心。”对于公司“存贷双高”的情况,东鹏饮料证券部工作人员回应称,至于借款用作何处不方便透露,有存款但仍要借款既是经营需要,也是要和一些银行维持良好关系。
公司市值站上千亿台阶,年内股价下跌超一成
作为东鹏特饮背后的男人,林木勤1964年出生于广东汕尾的一个普通渔民家庭。20岁那年,他踏入了深圳一家建材公司的大门,成为了一名技术员。在此期间,他勤勉好学,深入钻研工艺知识,兢兢业业地工作。
在历经长达4年的磨练后,林木勤最终选择离职,决定寻求新的挑战,于是转身加入了深圳奥林天然饮料公司。而这家公司正是知名品牌红牛的代工厂,这也为他日后在功能饮料行业创业埋下了伏笔。
来到这家公司后,虽然林木勤需要从头开始,但他仍无怨无悔,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他一步步从最基层爬到了部门经理的位置,借此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
1997年,林木勤转战深圳市豆奶饮料厂,担任副总经理主管销售。然而,由于当时生产的产品销路不佳,这家工厂的日子并不好过。为了改变工厂经营困难的生存状况,林木勤复刻红牛推出了功能饮料东鹏特饮,但由于品牌不及红牛响亮等原因,此次尝试并没能有效扭转工厂的困境。
2003年,林木勤命运的齿轮发生转动。当年,工厂的发展每况愈下,一度濒临倒闭。困境之下,上级决定将厂子改制为民企,并交由社会人员经营。
彼时,林木勤审时度势,果断抓住了这次机会,他拿出自己积攒和多方筹措的267万元,联合其他员工买下了这家面临经营危机的厂子,自此踏上了艰辛的创业之路。
之后,豆奶厂摇身一变,成为了深圳市东鹏实业有限公司,而林木勤成为了这家公司的掌舵者。不过,创业初期,林木勤仍需要面对各种严峻的挑战,公司资金匮乏,渠道不畅,仅靠一元一盒的菊花茶勉强维持运营。
尽管困难重重,但林木勤始终保持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回忆起那段岁月,林木勤坦言,“那段日子,我最关心的就是两件事,一是如何控制成本,一是洞察消费者需求、切入新赛道”。
随着城市化建设和市场消费能力的显著提升,功能饮料的销量开始明显上升。而当时的中国能量饮料市场几乎是红牛一家独大,其高昂的价格让众多消费者望而却步。林木勤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机会,决定再次进军功能饮料领域。
东鹏特饮的再次推出,让林木勤迎来了其创业生涯中的一次重要转折。通过精准的定价策略、严格的成本控制和精妙的营销策略,再加上中泰红牛大战带来的市场契机,东鹏特饮迅速崛起,市场份额不断攀升。
据尼尔森IQ公开发布的数据,2023年,东鹏特饮在中国能量饮料市场中销售量占比由2022年末的36.7%提升至43.02%,排名保持第一。
在林木勤的卓越领导下,东鹏饮料逐渐成长为国内能量饮料市场的领军企业。近年来,公司全面实施多品类战略,除了东鹏特饮,还成功推出了补水啦、鹏友上茶、东鹏大咖、VIVI鸡尾酒、海岛椰、多喝多润等一系列品牌,试图以此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东鹏饮料成功登陆A股资本市场,顺势摘下“能量饮料第一股”的称号。而就在公司上市当年,林木勤、林煜鹏父子二人随即便以360亿元的财富强势登上《胡润百富榜》。
不过,次年他们的财富却降至305亿元。此后两年时间,林木勤父子二人的财富止跌回升。在胡润研究院去年10月揭晓的《胡润百富榜》中,林木勤、林煜鹏的财富更是达到了510亿元,创下了二人登上该榜单的新纪录。
林木勤身家的快速增长,离不开东鹏饮料在资本市场上的出色表现。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月21日收盘,东鹏饮料的股价为215元/股,较上市首日涨幅高达535.72%。
目前,东鹏饮料的最新市值高达1118.03亿元,远超上市首日的260多亿元。不过,近期,东鹏饮料的股价显现出一定的颓软迹象。年初至今,东鹏饮料的股价下跌13.49%。
尽管面临市场波动,但“野心”不小的林木勤却并未停下征战资本市场的步伐。不久前,有消息称,东鹏饮料正在接触摩根士丹利和瑞银等机构,计划于2025年内赴港进行二次上市,募资额预计高达10亿美元。
对此,东鹏饮料证券部人员回应称,目前有投行过来拜访,跟他们(投行)保持沟通,了解相关港股上市的相关政策。但其强调,“目前我们没有决定要做任何事情。”不过,也并未直接否认上市消息。
由潮汕富豪林木勤掌舵的这家千亿饮料巨头,接下来又将续写怎样的辉煌?雷达财经将持续关注。$东鹏饮料(SH605499)$ #社区牛人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