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南财对话|南海区区长王勇:以“五个有 五个更”抓改革促转型,为“再造一个新佛山”贡献力量)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赵晓晨 实习生张万宇、曹佳、李彦茜 佛山报道
去年,南海区发展成果丰硕:超7成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智化转型,大地艺术节、龙超、墟游记三大品牌持续火爆“出圈”,探索形成7种“南海全域+”模式,扎实推进25个“三券”项目,整理出连片产业用地超6600亩,……
在2月20日晚的五区区长访谈中,佛山市人大代表、南海区区长王勇畅谈新一年南海区的发展思路和工作举措。王勇表示,南海将以二次创业的奋斗姿态,为“再造一个新佛山”贡献南海力量,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打造智造强区,统筹推进“百千万工程”和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
(南海区区长王勇。供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王澍)
南方财经:南海将如何展现“二次创业的奋斗姿态”,为“再造一个新佛山”挑大梁、作贡献?
王勇:新的一年,南海将坚定不移抓改革、促转型,以二次创业的奋斗姿态,为“再造一个新佛山”贡献南海力量。重点做到“五个有、五个更”:
一是有计划,更有变化。南海将实施“岭南山水、智造重镇、文化福地、改革先锋”的工作计划,全力推进土地整治、国资国企、集体经济、文旅融合等10大方面改革落地。
二是有增长,更有成长。南海要持续推进经济体量、城市容量、生态绿量的增长。但“再造一个新佛山”绝不单指数量翻倍,而是经济领域的产业结构、创新能力、集群韧性的内源性成长,社会领域的人群融合、社区和谐、文化活力的协同性成长。因此,我们将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战略,加快构建以企业为核心、以应用为导向的创新体系,打造一流的人文环境,广泛吸引天下英才齐聚南海,以“人才活水”激荡创新“一池春水”。
三是有风景,更有场景。南海拥有钟灵毓秀的自然资源风景、人杰地灵的历史传统文化。但不能被动地呈现风景,而是要营造时尚互动、主动融入的场景,这样才能打造成功的人文经济项目,建设更具人文特质的现代化活力新南海。今年,我们将重点推动超50个项目、100亿元投资落地,以项目链接资源、以场景激活风景,牵引人文经济勃发。
四是有业态,更有生态。今年我们要使招商引资的支撑更硬,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协同发力,更好发挥国资国企引领支撑作用,强化以投代补、以投促引,加快“五代”小微科创企业园建设;打造一流产业生态系统,推动招商引资从“给项目优惠”向“给产业生态”转变。
五是有任务,更有服务。我们将聚力打造高效政府,推广“AI+政务服务”,升级“一网通办”“一件事”主题集成办理,优化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让“拿地即开工”“完工即投产”成为常态。
南方财经:省、市“新春第一会”以及本次市政府工作报告,均把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到新的高度,南海作为工业大区,将如何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全力打造智造强区?
王勇:坚持制造业当家,推进新型工业化,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南海经济高位再突围的必然要求。南海将从四个方面努力:
一是协同科创促转化。发挥南海创新资源集聚的优势,推动产业与科技融合聚变,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全年新增创新联合体10个、“揭榜挂帅”项目15个,力争中试平台、概念验证中心总数达60个。构建高校与企业常态对接、全面战略合作机制,促成高校科技成果在南海转化50项以上,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承载地。
二是以众成大稳集群。实施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壮大2个千亿级、16个两百亿级制造业集群,推动“3+3”新型产业集群加快聚链成势,培育电力设备智造千亿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沿链经济”,深化产业链常态化服务,引导企业集聚园区、集成研发、品牌共建、收益分享。
三是智改数转激活力。加快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推动80%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数智化转型。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发布20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探索“电商+制造”“文化+制造”“数字+制造”,深化“两业”融合、业态创新。
四是配优资源强保障。持续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力争全年供应产业用地6000亩以上。强化招才引智、以赛带训,新增人才团队超100个,举办技能赛事不少于160场,培训(竞赛)不少于5.5万人次。大力实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六大行动”。以最优的经济资源配置,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发展。
南方财经:今年佛山提出建设“百千万工程”环两江先行区。南海作为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新的一年如何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特别是环两江先行区建设中走在前、作示范?
王勇:南海将从六方面统筹推进“百千万工程”和省实验区建设,进一步深化城乡融合模式变革。
一是开放共赢。强化大湾区新格局意识,拥抱“黄金内湾”,加快建设香港(佛山)科创转化合作区、粤港澳中药制剂联合实验室。拓展“跨境电商+产业带”出口业务,建设海外企业采购服务基地,发挥国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功能,服务企业更好抱团出海、布局全球。
二是基础共建。加快推进地铁2号线南海段等重点项目开工,健全“公铁水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高标准建设“七湖三湾一站一园”12个城市建设重点片区。加快建设一流现代化电网,提速第二批30个典型村的新时代电气化建设。
三是示范共进。环两江先行区核心区6个镇街,南海占了3个。我们将发挥产业空间广阔、文旅资源丰富、生态禀赋突出的优势,集群式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智能电力、安全应急等创新引领型产业,联动式开发西樵山等文旅资源,加快建设乡村示范带。
四是农村共富。南海农村集体经济基础好、分量重,“亿元村”约占20%。今年,将推动分润模式从“点上突破”拓展为“面上成势”,推广强村公司、股权投资、乡村CEO等创新举措;支持经联社统租、托管经济社集体资产;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研学科普等新业态。
五是环境共美。系统治理水环境,确保水质稳定。加快无废城市建设,持续做好大气污染防治。进一步抓好“四沿四边”区域整治和农房风貌提升。深化美企行动、名企百园建设,建设更多美丽庭院。
六是民生共享。我们将深入推进“特色+集团化”办学,深化合作办医,建成7个医联体,新增18个“南海智造+医疗”示范点。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建设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更好守护“一老一小”。探索发展银发经济、甜蜜经济新业态、新空间。
南方财经:去年以来,南海以人文经济撬动各领域工作出新出彩。下来将如何扩大人文经济新领域,擦亮“文化福地”城市名片?
王勇:我们将从三方面着手,以人文经济扩增城市容量、激活高端消费、引领产业创新、提升区域竞争力。
一是丰富场景供给。运营好文化事业五大场馆,建设好文化产业八大街区,丰富体验式、多层次文化场景供给。聚焦美食、演艺、体育、研学等潮玩健康项目,全域联动开展“艺术四季”“快乐运动”等群众性活动。深入开展“艺企同行”,举办“寻找最具人文精神企业家”活动,营造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化氛围。
二是发展文旅商贸。促进夜间经济、首店经济、电商产业集聚发展,打响“南海菜”品牌,擦亮“微度假·到南海”全域旅游名片,持续举办“食客封神”等文商旅促消费活动,大力建设千灯湖中轴文旅商贸集聚区,打造三大演艺消费核心区,全面建设湾区文商旅消费新高地、演艺新高地。
三是提升城市形象。集中资源打造“水上南海”“天下之西樵”品牌。融合“龙舟+龙狮”活动,举办“六大赛事”,发展赛事经济;办好国际咏春拳大赛、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等高端赛事活动,以赛事引流提升南海人才向心力、城市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