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业绩承压,百果园创始人发声了!)
近日,中国水果零售龙头企业百果园发布2024年业绩预警公告,预计全年净亏损达3.5亿至4亿元,同比由盈转亏,营收下滑约15%,而2023年同期则为盈利约3.62亿元。
截止2024年底,其全国加盟门店数量从2023年底的6081家锐减至5116家,一年内关店965家,日均闭店近2.64家。
据了解,2023年百果园曾四次冲击IPO,并成功登陆港交所。然而,百果园上市才刚满两年,业绩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
余惠勇董事长
直面阵痛
面对危机,百果园创始人余惠勇坦言:“企业发展的整体思路和道路是正确的,阵痛也是企业转型必须承受的。”
事实上,早在2024百果园就开始了一系列转型之战。
2024年下半年,百果园启动全面升级,推出“好果报恩”活动,以5.99元/斤的蒲江耙耙柑等高性价比单品吸引消费者。同时,通过品牌焕新、门店升级(如统一门头标语从“6000家”改为“十年销量领先”)重塑消费者认知。
余惠勇强调:“不是建立在低成本基础上的价格战都是耍流氓。”为此,百果园优化供应链管理,通过智能化系统降低损耗,并与种植基地合作推广生态种植技术,从源头控制成本。
不仅如此,为弥补C端门店收缩压力,百果园加速布局ToB业务与海外市场。2024年上半年,其ToB业务营收同比增长30%,达7.13亿元。同时,通过收购般果B2B平台,触达企业客户与下沉市场。余惠勇透露,未来将重点发展批发、大客户及海外市场,形成全渠道销售网络。
另外,针对加盟商政策也进行了支持政策调整。2024年8月至2025年7月,百果园暂停收取特许权使用费,并为新加盟商提供每月营业额4%-2%的补贴。
转型破局
据了解,百果园耗资23亿元打造的冷链仓储体系曾是其核心竞争力,但社区团购平台如朴朴超市通过“以销定采”模式将损耗率降至3%,成本优势显著。余惠勇坦言,需进一步优化采购成本与数字化管理,例如通过产地直供减少中间环节。
作为农业链主企业,百果园提出与政府合作推动生态种植,通过品牌销售反哺生产端。例如,在蒲江推广“两不两替代”(不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替代传统种植方式),提升耙耙柑品质与农民收入。余惠勇认为:“全链路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需整合研发、物流、营销资源。”
事实上,尽管2024年下半年销售数据环比有所改善,但百果园仍面临严峻挑战:付费会员减少10万人、股价较上市首日跌去80%、竞争者加速布局下沉市场。
余惠勇认为,接下来,百果园要在几个方面完成突破,才能更好地推进企业转型。
成本控制,通过规模效应降低门店与物流成本,例如在县域市场推广“黄金果粒”平价系列;差异化竞争,聚焦礼品果盒等高毛利品类,避免与社区团购直接价格战;数字化赋能,打通会员数据与供应链系统,提升精准营销与库存周转效率。
百果园的转型之路,实则是中国消费市场变迁与零售业变革的缩影。在“质价比”时代,企业需在品质坚守与成本优化间寻找平衡,而全产业链的协同创新,或将成为破局的关键。
因为,阵痛之后,方能迎来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