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Dior员工贪污2000万元 奢侈品牌的贪腐黑洞为何难堵?)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易佳颖 上海报道
日前,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对两起职务侵占案件作出判决。根据(2024)沪0106刑初1037号和(2024)沪0106刑初1158号刑事判决书显示,三名涉案人员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至二年九个月不等,均适用缓刑。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三名被告均为外部公司员工,涉案的路威酩轩香水化妆品(上海)有限公司的两名内部员工应某、崔某则另案处理,目前内部员工的涉案尚未判决。
据悉,应某为DIOR品牌培训部高级总监,崔某则为培训部经理。经法院审理查明,两人自2015年2月至2023年2月的8年间,以虚构会务费、咨询服务费和翻译项目等名义,通过外部公司开具虚假发票并配合核销费用,套取公司资金后,再按60%-95%比例获取分成。
最终二人共系统性侵占公司资产逾2000万元,其中部分钱款直接由外部公司代为支付旅游费用、子女培训费用。
二人具体的做法是,应某指使第三方公司负责人吴某制作虚假业务订单,崔某则与财务人员胡某配合完成虚假费用核销。连续8年间,路威酩轩公司向关联企业支付虚假业务款项共计约944万元,其中第三方公司收取开票税费及服务费达近70万多元,实际用于个人消费金额866万多元。
另一判决中显示,从2019年至2023年期间,路威酩轩公司则共支付关联公司虚假业务订单金额1165万多元,其中第三方公司留存款项342万多元,崔某提供的个人账户实际收取款项超823万元。
这两起案件的显著特征是内外勾结,并非核心产品、市场等部门岗位,应某、崔某却将手中“小小权力”发挥到了极致,通过利益链协作,外部公司成为资金转移通道。甚至在2023年初案发时,吴某、胡某仍试图通过编造虚假业务材料掩盖犯罪事实。
另一方面,案件也暴露了品牌管理中的漏洞。案件持续8年,暴露的是企业定期审计与内控流程的缺失。使得本该为公司员工提供更多服务的培训部门,成为二人私利的附属。
职务侵占罪作为劳动法和刑法交叉的一块隐蔽性顽疾,因公司没有公安机关的执法权,对员工的调查方式相对有限,以建立健全公司规章制度、员工手册为前提。而相较于民营企业老板在场的绝对控制度,和国央企纪检党纪的强力管辖,与总部隔着大洋和时差的外企,很多灰色操作就只有本地管理团队知道,无疑成为了相对真空的管辖盲区。
此前奢侈品行业的持续增长,也掩盖了不少问题,而现在作为行业标杆的LVMH集团2024财年业绩报告显示,全年收入同比下滑2%至847亿欧元,其中第四季度收入同比上升1%至239亿欧元。但相较于2023年,营业利润和净利润收入分别下滑14%和17%。其中,除日本外的亚太市场表现不佳,第四季度和全年有机收入分别下滑10%和11%。
同时,Bernstein分析师Luca Solca指出,LVMH集团旗下品牌DIOR面临挑战,汇丰银行预估DIOR的2024年全年销售额为85亿欧元,而LV则为215亿欧元。此外,此类贪腐案件的曝光,也给DIOR的形象和品牌价值带来了严峻考验。